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有恆

鎖定
唐有恆(1884-1958),字少珊,廣東珠海市唐家鎮人,曾任原廣州大學教授,1958年7月病逝廣州。 [1] 
中文名
唐有恆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58年7月
出生地
廣東珠海市唐家鎮
少珊
人物生平
唐有恆(1884-1958),字少珊,廣東珠海市唐家鎮人,世代務農。其父佩珊,晚年赴香港謀生,與人合夥開設廣昌隆雜貨店,1894年去世,家計日路。1899年,其兄赴香港做工,唐有恆隨兄赴港,就讀於皇仁書院英文科。 [1] 
1904年,清廷廣東省考派出洋留學生,唐有恆應考入選,派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留學,習物理化學。後復考入紐約州康乃爾大學農科,1907年畢業,先後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精於水稻育種研究。畢業後,唐有恆受聘為美國聯邦農業部技師,併為科學會名譽會員,唐身在美國,卻眷戀中華,曾書於案首道:“磨礪以須,俟他日精忠報國;蹉跎歲月,問何時眷戀國民。”愛國愛民之情躍於紙上,1908年,唐有恆放棄優厚待遇毅然返回祖國。
歸國後,唐被廣東省當局指派籌辦廣東農林試驗場,次年復籌辦農林傳習所(今華南農業大學前身),1909年,清廷考核出洋留學生,唐有恆殿試獲進士,任翰林院檢討;然他談薄官場,仍返回廣東任農林傳習所所長。
民國建立後,唐有恆調任農林部供職,曾赴湖南、安徽兩省調查水災,後派任農政專門學校校長兼農事試驗場場長,1918年,北方五省連年早災,遍地饑民。唐有恆奔走呼號,成立“華洋義賑會”募捐救災,並親自深入災區指導鑿井技術,培訓技工二、三百人到各地掘井。唐有恆因連年奔走,積勞成疾,卧牀經年。 [1] 
1923年,北京農科大學成立,唐有恆被聘任農業系主任兼教授。1928年,安徽大學增設農學院,唐受委代理籌辦主任,與籌委馬寅初等赴安慶,因操勞過度,舊病復發引致咯血,不得已,乃返家鄉休養。其時,正值唐有恆的族叔唐紹儀主政中山縣,欲將其建設成全國模範縣而廣羅中山英才返鄉,懇邀唐有恆共襄復興中山之舉。唐有恆出於服務桑梓之情,欣然接受,出任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秘書兼中山縣立中學校長。居縣六年,深得唐紹儀器重,中山縣的施政方略,多由唐有恆參商。其間,中山大學曾聘任他為農學院院長兼教授,但唐有恆熱衷於家鄉建設,堅持不就,卻受唐紹儀之託,在家鄉唐家兼辦農業試驗場。 [1] 
1934年10月,陳濟棠驅使士兵發動“中山兵變”,唐紹儀被困於望慈山房。唐有恆奔走於省城與唐家間,組織營救活動,使唐紹儀終得安全脱險,然被迫離鄉赴滬寓居,中山模範縣之建設遂告停頓。唐有恆嘆政局變幻,亦舉家遷滬受聘任暨南大學秘書長。 [1] 
“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蔣介石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致使日寇侵路步步深入,國勢日提。1935年,上海學生掀起抗日反蔣的民主浪潮,暨大亦有多人被捕,經唐有恆及校長沈鵬飛奔走營救,才得以保釋。愛國“有罪”!唐有恆不滿於當局之所為,憤而辭職,應廣西大學之聘,出任該校農學系主任兼教授。 [1] 
抗日戰爭爆發後,唐有恆激於民族義憤,雖已接近花甲之年,仍毅然投筆從戎,奔赴國難,出任第四區戰時糧食管理處少將秘書。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輾轉粵北,任廣東省政府賑濟會查核處副組長,建設廳技正,夫人梁氏,亦帶病相隨,於1939年逝世於韶關,抗戰勝利後,唐有恆返回廣州任廣州大學教授。 [1] 
廣州解放前夕,廣東軍政要人紛紛離粵逃赴港台。唐有恆海外親友來函亦勸赴台,其摯友已為他購得船票,並將他的行裝託運香港。然唐有恆不為所動,告誡兒孫道:“吾輩應堅守崗位,迎接新生活。” [1] 
解放後,唐有恆出任廣州東山區人大代表,廣州文史館館員,不顧年邁力衰,致力於農史整理,為人民作出新貢獻。1958年7月病逝廣州。 [1] 
參考資料
  • 1.    珠海市地方誌辦公室,珠海市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08月,第231-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