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昌鎮

鎖定
唐昌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地處郫都區西北部,東與新民場鎮毗鄰,南與安德鎮、花園鎮相連,西與都江堰崇義鎮接壤,北與彭州市麗春鎮隔柏條河相望。鎮人民政府駐的距郫都區17千米。 [8-9]  區域總面積74.55平方千米(原唐昌鎮和原唐元鎮面積總和)。 [12]  截至2019年末,唐昌鎮轄區户籍人口75103人(原唐昌鎮和原唐元鎮户籍人口總和)。 [12] 
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設僑户縣。2004年11月,新勝鎮併入唐昌鎮。 [8]  2019年12月23日,撤銷唐元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唐昌鎮管轄。 [2]  截至2021年末,唐昌鎮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 [10]  鎮人民政府駐梧桐路118號。 [8] 
截至2019年末,原唐昌鎮有工業企業102個,其中規模以上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39個。 [12]  截至2019年末,原唐昌鎮有工業企業89個,其中規模以上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20個。 [12] 
中文名
唐昌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
地理位置
郫都區西北部
面    積
74.55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梧桐路118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1733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A
人    口
75103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唐昌鎮歷史沿革

唐昌鎮原唐昌鎮

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設僑户縣。
唐儀風二年(677年),設唐昌縣。
長壽二年(693年),更名周昌縣。
神龍元年(705年),更名唐昌縣。
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更名歸化縣。
後梁天福年間,更名彭州縣。
宋開寶四年(971年),更名永昌縣。
宋崇寧元年(1102年),更名崇寧縣。
明永樂二年(1404年),蜀王朱椿封其子朱悦尊為崇寧郡王,將崇寧作為他的封邑。
清康熙七年(1668年),併入郫縣。
雍正七年(1729年),析置崇寧縣。
1958年11月,劃歸郫縣。
1959年7月,郫縣君平、慶興、桂花、豐樂4鄉劃歸彭縣。
2004年11月,新勝鎮併入唐昌鎮。 [8] 

唐昌鎮原唐元鎮

原名元覺鄉。
1952年,分為唐昌、元覺2鄉。
1958年9月,合併為唐元公社。
1967年,更名東方紅公社。
1984年,改為唐元鄉。
1992年,併入新民場鎮。
1998年,析置唐元鄉。
2000年,鄉改鎮。 [9] 

唐昌鎮撤併後

2019年12月23日,撤銷唐元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唐昌鎮管轄。 [2] 

唐昌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唐昌鎮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蔬菜、新勝、先鋒、留駕、青春、大雲、竹林、鳴鳳、西北、建豐、火花、戰旗、金星、橫山、柏木、星羅、平樂、平康、金沙23個村(居)民委員會;設263個村(居)民小組。
截至2021年末,唐昌鎮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萬壽街社區、金沙社區、翰林社區、文昌宮社區、鳴鳳社區、大雲村、留駕村、橫山村、先鋒村、火花村、戰旗村、竹林村、平康村、平樂村、柏木村、永安村、青楊村、福昌村、沙河村、錦寧村、釣魚村、千夫村。 [10]  鎮人民政府駐梧桐路118號。 [8] 

唐昌鎮地理環境

唐昌鎮位置境域

唐昌鎮地處郫都區西北部,東與新民場鎮毗鄰,南與安德鎮、花園鎮相連,西與都江堰崇義鎮接壤,北與彭州市麗春鎮隔柏條河相望。鎮人民政府駐的距郫都區17千米。 [8]  [9]  區域總面積74.55平方千米(原唐昌鎮和原唐元鎮面積總和)。 [12] 

唐昌鎮地形地貌

唐昌鎮地勢平緩。地形分為淺丘和平原。境內最高點位於平康村8隊走石山,海拔654.3米;最低點位於青春村5隊孫家沱,海拔584.2米。 [8] 

唐昌鎮氣候

唐昌鎮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全年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多年平均氣温15.7℃。無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80.9小時,年總輻射92.3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972毫米。 [8] 

唐昌鎮水文

唐昌鎮境內河道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柏條河、徐堰河、走馬河、柏木河4條河並流。其中,柏條河自西向東流經金星、戰旗、西北、竹林村進入唐元鎮境內;徐堰河自西向東流經平樂、星羅、留駕、先鋒、青春村進入新民場鎮境內;走馬河自西向東流流經金沙、平康村進入安德鎮境內;柏木河內自西向東流經橫山、火花、柏木、建豐、大雲、青春村進入新民場鎮境內。有斗渠15條,農渠密佈,灌溉便利,是成都市飲用水源保護區。 [8] 

唐昌鎮自然資源

唐昌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3萬畝。 [8] 

唐昌鎮人口

2011年末,原唐昌鎮轄區總人口5.3萬人 [8]  2011年末,原唐元鎮轄區總人口23369人。 [9] 
2017年末,原唐昌鎮轄區常住人口43688人。 [11]  截至2017年,原唐元鎮常住人口24601人。 [11] 
截至2019年末,唐昌鎮轄區户籍人口75103人(原唐昌鎮和原唐元鎮户籍人口總和)。 [12] 

唐昌鎮經濟

唐昌鎮綜述

2011年,唐昌鎮全鎮工商税收收入44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78元。 [8] 
截至2019年末,原唐昌鎮有工業企業102個,其中規模以上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39個。 [12] 
截至2019年末,原唐昌鎮有工業企業89個,其中規模以上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20個。 [12] 

唐昌鎮農業

2011年,唐昌鎮農業增加值17942萬元,比上年增長19.5%。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唐昌鎮生產糧食1955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冬瓜、生薑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5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牛飼養量561頭,年末存欄478頭;家禽飼養量32萬羽。2011年,唐昌鎮生產肉類3100噸,其中豬肉2500噸,禽蛋600噸。 [8] 

唐昌鎮工業

唐昌鎮以建材、汽配、園林綠化、食品加工、鋼門窗等為主。2011年,唐昌鎮工業總產值3076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24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萬元。 [8] 

唐昌鎮商貿

2011年末,唐昌鎮有商業網點49個,職工246人;城鄉農貿市場5個。 [8] 

唐昌鎮社會事業

唐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唐昌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500人,專任教師110人;小學2所,在校生650人,專任教師62人。 [8] 

唐昌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唐昌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社區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14個,藏書3.5萬冊;業餘文藝隊23個,成員480餘人。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2100人,專任教師165人;高中1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135人。 [8] 

唐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唐昌鎮有醫院2個,衞生院1個;病牀300張。執業(助理)醫師120人。 [8] 

唐昌鎮社會保障

2011年,唐昌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01人農村醫療救助116人次;農村臨時救濟81人次。 [8] 

唐昌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唐昌鎮有郵政網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網點1個,移動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容量2.67萬門。 [8] 

唐昌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唐昌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8] 
供電
2011年末,唐昌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 [8] 

唐昌鎮交通運輸

唐昌鎮境內主要公路有安唐路,竹唐路、沙西線、唐寶路。年客運總量3.8萬人次。 [8] 

唐昌鎮歷史文化

唐昌鎮地名由來

唐代正式設唐昌縣,取唐代繁榮昌盛之意。 [8] 

唐昌鎮文物古蹟

翰林院
翰林院坐落在唐昌西正街,現為房管所所在地。保存較完整,是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崇寧人翰林學士羅錦文的住宅。民國初年尚存兩千多平方米,分三進院落和一個後花園。翰林院是中軸線對稱的建築,佈局精美,結構嚴謹。
翰林院
大墳包
唐昌鎮橫山大墳包,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略起於隋唐五代時期。位於距唐昌十里的橫山,大墳包窯址包括大墳包、二墳包,周圍有四個顯著窯包。大墳包窯址生產的陶瓷與邛崍窯址風格相似,雖遭毀損,但是有很高的科考價值。
文廟
位於唐昌鎮西街中段,始建於宋,清初復休,廟內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文廟以壯觀雄偉的風貌和工藝美術上的精湛,在川西地區頗具名氣。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來瞻仰,文廟的特色在於石柱(現遷至唐昌文化廣場內),尤以石柱上精美的聯文,均為名流手筆,遠近馳名。
梅花井
位於唐昌鎮南街梅花巷,相傳是當年大明王朝的崇寧王府喝水和釀酒的取水處,又叫梅花御井。保存完好。
民居羣
城區內院落分佈廣泛,保存完好,體現了以前川西居民的生活方式,尤以梁家大院為特色。大院體現了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築的藝術風格。建築在整體上呈對稱格局,頗具宮廷模式,其龍門的磚雕、堆塑、木雕、雀替、撐拱等工藝在川西民居中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東漢墓羣
有很高的歷史和科考價值。出土文物有陶持插俑,陶扶秦俑,陶搖錢樹以及陶座,五銖錢、石板、石獸;以及畫像石案和石板,其中石棺完整。
公館
唐昌鎮在民國時期即有四、五十座公館。民國時期的唐昌公館建築既吸收了清代建築的精華,又明顯受歐式建築的影響。形成了唐昌建築歷史上一道秀麗而獨特的風景線。唐昌的公館較完整的現存於大椿巷、文昌宮巷、青年巷以及崇槐里巷等地。
唐昌公館
老城牆
古崇寧縣城,初建縣時沒有城牆,到了元代赤魯不花為崇寧縣令時才正式修築城牆。明朝正德年間,增牆竣溝,牆高一丈一尺,周圍長三里三分。前後共設炮台七座,城門五座。東為朝陽門,南為南燻門,西為西直門,北為北拱門。第五個城門名為覲聖門。古崇寧縣城極具特色,城垣城垛都加有官帽沿;城內城外均有河流穿過,如此兩次繞城而過的溪流,在川西縣中不多見。
老城牆 老城牆
文昌宮巷
唐昌鎮文昌宮巷的得名主要源於巷內的文昌宮。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佔地約三畝。
大椿巷
大椿巷因歷史上有一顆參天古樹大椿樹而得名。明時大椿巷曾為進士姚激宅院,後毀於清順治(1644年)甲申之變。至清中葉,相繼修建公館,為崇寧名匠人楊前生叔侄設計修建。民國期間,崇寧縣城共有45座公館,其建築風格均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或中西合併風格,大椿巷公館為其典型代表。至清末則有崇寧著名文人易象乾民國初年同盟會川西領導人楊靖中寓居於此,同時也有肖、趙等地方紳士在此居。大椿樹於民國五年六月十五日黎明被大風吹折。崇寧著名文人易象乾留下一首[大椿樹歌]以此紀念見證歲月變遷的大椿巷。2013年,唐昌鎮人民政府籌資完成基礎設施及街巷古建築修復,還原大椿巷歷史面貌。
文昌宮巷和大椿巷
崇寧公園
相傳為崇寧王府御花園,公園位於唐昌鎮北街公園路內,公園內也存有八景:烈士亭(已毀)、碧桃軒(現茶樓)、諸葛廬(現茶樓)、望鶴亭(草亭)、翠屏墩(已毀,原唐昌二小假山,下有一石虎)、虹橋、待月亭(亭不在,亭墩尚在,為茶座,虹橋對門牆邊)、徽花閣(抗日紀念碑正對)。
梁家大院
梁家大院位於郫都區唐昌鎮北街青年巷的梁家大院建於清咸豐年間,總體面積達四千餘平方米,共九十七間房屋,院壩六個,天井五個,各院均不相同,是唐昌鎮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價值最高的古建築羣。這個晚清時期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深藏在背街小巷,是一個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築。
聖像寺
位於南街,初建於唐,明初培修,清代擴建。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和韋馱等神像。此廟曾是崇寧王之妹帶髮修行之處,故於其他寺廟不同。廟中欄杆均是峽石砌成,浮雕人物,千姿百態、生動活潑。
玉皇樓
位於東街呂祖祠的玉皇樓,清代建築,三層木結構,是過去全城最標誌的高樓。有詩云:“西蜀多奇景,錦城望江樓”“人不到江樓,妄作西蜀遊”,而望江樓修建的樣板正是玉皇樓。
草市
草市是唐代四川獨特的經濟現象,古唐昌是遠通西域的必經之路,由於是要道,所以城鎮集市貿易十分興旺。
崇寧八景
唐昌鎮有崇寧八景:黌宮古桂、御井梅花、月照泉塘、靈寶流沙、風洞煙霞、清江夜渡、竹林夜雨、曉寺聞鍾。 [6] 
八景舊址

唐昌鎮風景名勝

唐昌濕地
唐昌鎮地處成都市“上風上水”之地,緊鄰都江堰,是成都市的水源保護地,2012年,成都市自來水七廠在唐昌鎮留駕村破土動工,取流經唐昌鎮的徐堰河與柏條河水源,其取水口遠位於自來水六廠的上游。近年來,唐昌鎮先後在西北村、金星村等地沿柏條河修築了許多濕地公園,並且沿徐堰河岸的先鋒村、留駕村、青春村也將修建濕地公園。濕地公園可以有效的保障水源的乾淨,也減少了沿岸生活垃圾等等流入柏條河、徐堰河的幾率。另外唐昌鎮在濕地公園的建立基礎上,利用健康綠道和天然的環境條件,打造了綠道、濕地公園、花田等等的立體户外旅遊格局。
紀念碑
唐昌鎮紀念碑修建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現保存於公園路崇寧公園內湖畔橋頭,四周古柏掩映,莊嚴肅穆。是當時崇寧縣人民為紀念抗日浴血陣亡的川軍將士和抗日勝利而修建的紀念碑,是四川人民抗日救國的重要見證,也是附近片區尚存的抗戰勝利紀念碑。紀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基腳組成。石碑通高5.96米,碑帽高50釐米,頂端原有鷹抓兔石刻(早年被破壞)。碑身呈四邊形,高3.7米,每邊寬29釐米,周長1.16米,高聳挺拔,巍峨壯觀。正面陰刻楷書“崇寧縣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十二個大字,字徑17釐米,風格雄勁渾厚。款署“縣長李世豐敬書”,時間為“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二月”;碑背面陰刻楷書“崇寧縣抗日勝利紀念碑”十個大字,字徑21釐米。 碑上字體均系楷書,筆鋒流暢,字體工整,遒勁有力,雕琢精湛,石質堅硬,紋路清晰,歷經近70年的風雨滄桑,上面的字跡和花飾均保存完好。紀念碑在“文革”期間,也難以倖免,上面的字跡全被灰漿塗抹,現已恢復原貌,供人憑弔。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抗戰文物。

唐昌鎮地方特產

唐昌的飲食文化發達,以自然健康為特色,著名的小吃有名震西川的施鴨子、“合興昌”糖果糕點、創建於1982年的蔣排骨、艾餑、三合泥、楊抄手、周牛肉、譚豆腐、羅橋面、梆梆糕等。
郫縣豆瓣
原產於成都郫都區的唐昌、郫筒、犀浦等地,已有300多年曆史。郫縣豆瓣是眾多川菜品種中重要的佐料,由於川菜在國內和海外的巨大影響,郫縣豆瓣也在海內外華人間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認知度。
郫縣豆瓣醬園一景
唐昌板鴨
唐昌板鴨歷史悠久,選料精良,配方考究,香味獨特,具有色鮮味型的特點,型如琵琶,挽如玉盤,肥而不膩,離骨化渣,鹹淡均勻,回味悠長,老少皆宜。而唐昌比較有名的板鴨,主要有施鴨子,郭鴨子,蘇鴨子,吳鴨子,潘鴨子等。
唐昌布鞋
唐昌布鞋是鄧小平同志生前最愛穿的布鞋,1997年曾為小平同志製作了7雙唐昌布鞋,預備在香港迴歸時給小平同志穿用。小平同志逝世後,大型紀錄片《豐碑》圍繞這7雙布鞋展開,詳細報道了小平同志的事蹟及唐昌製鞋廠,該紀錄片播出後,不少知名人士紛紛致電唐昌鞋廠,要求定做布鞋,其中有劉華清同志、鄧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同志等。男式布鞋叫小平鞋,女式布鞋為卓琳鞋。關於鞋廠為全國人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製作布鞋的故事,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大型文獻紀錄片《豐碑》中有詳細介紹。 2004年8月19日,在紀念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之際,唐昌政府派專人將本廠生產的鄧老生前最愛穿的“唐昌布鞋”(圓口布鞋,俗稱:槽眼鞋)作為禮物贈與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永久保存。 正由於鄧老的鐘愛,該產品也受到了老經軍、老幹部、專家教授以及廣大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唐昌布鞋” 不僅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而且極具收藏價值。
唐昌布鞋
崇寧王與唐昌城
崇寧王朱悦燇是蜀王朱椿的庶子,明太祖朱元璋的庶孫。朱悦燇因參加蜀王府內奪權鬥爭得罪了父親朱椿,被送到谷王朱穗處。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朱悦燇被封為崇寧王。今唐昌鎮是崇寧王的王宮所在地,唐昌鎮當時稱為崇寧縣。為了顯示王府的尊嚴,在縣城城牆的城垛上特別加蓋官帽沿,形成了崇寧城的特有風格。王府建造精美,御用水井建造奇特,月照中天,可見水中梅花影子出現,深夜俯身井口,可聞井水深處有細雨聲,人皆稱奇,故稱梅花御井。相傳朱悦燇到崇寧封地時,地方官吏、人民羣眾在今兩路口鎮(現安德鎮兩路口)黃龍村迎接崇寧王,崇寧王在當地涼亭內稍事休息,又啓程前往崇寧。後人便將這個亭子叫“接王亭”。朱悦燇到封地後,有一次永樂帝下詔,要崇寧王進京朝見。朱悦燇奉詔入京,出王府南行約6千米,即逢一條小街,小街附近百姓聞訊扶老攜幼、摩肩接踵而至,齊伏道旁,留駕馨香禱祝。後來此地更名為“留駕街”。(現唐昌鎮留駕村)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朱悦燇去世。因無子襲王位,所以歷史上僅此一代崇寧王。朱悦燇在唐昌封地生活15年,死後葬唐昌所屬朝天山(大約在現今彭州市桂花鎮)。幾百年來,唐昌地區流傳着一些有關崇寧王的故事。 [3] 
崇寧夢華卷
《崇寧夢華卷》是唐昌鎮木匠出身的張浴新老人,嘔心瀝血十餘栽,用畫筆描繪出了當年崇寧縣縣城及縣周邊鄉鎮的千年歷史和民俗風情。老人緣於對故土的熱愛,緣於兒時揮之不去的記憶,他守望着崇寧昔日的古樸與繁華,為了心中的那塊聖地,潛心創作,用畢身心血描繪了唐昌色彩斑斕的畫卷。此卷被譽為川西版“清明上河圖”,全卷長80餘米,1993年形成初步創作意願,2011年完成。正面描繪昔日崇寧縣縣城及周邊鄉鎮的繁華,背面分別對崇寧各種民俗文化,風景名勝,建築進行一一解讀,配套有崇寧夢華卷民俗解讀一書。
崇寧夢華卷

唐昌鎮著名人物

嚴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前10年),出生於崇寧縣寄魂莊(現屬彭州市北君平鄉),西漢晚期道家學者,思想家。
圓悟克勤(1063~1135年)宋代高僧。俗姓駱,字無着。法名克勤。崇寧縣(今成都郫縣唐昌鎮附近,北宋末年屬彭州)人。
羅應旒(?~1898年),號星潭,四川省崇寧縣(今郫都區唐昌鎮人)清末抗日名將。
楊靖中(1883~?年),原姓公孫,分姓楊氏,字闊暹,派德宣,號寧公,別號西山佛子。原籍湖北,生於四川崇寧縣西山君平嶺。辛亥革命西川領導人。
高照林(1863~1911年),四川崇寧縣南一區張家庵(現郫都區唐昌鎮留駕村人),四川保路運動犧牲烈士。在獄中以詩言志“此生不作滿洲狗,留得人皮見祖宗。”於1911年10月29日英勇就義於成都鳳凰山軍營。
陳仲年(1893~1966年),四川崇寧縣人,字澤銘,號崔書。擅長工筆仕女與花鳥。
陳仲年作品
王藴滋(1891~1972年)四川崇寧縣尚虹橋(今郫都區唐昌鎮)人,原名靖澄,號藴之,別號心安。解放後,歷任成都市人民委員會委員、民革成都市常務委員等職。
羅錦文(生卒不詳)四川崇寧縣桂花場(今彭州市桂花鎮人),清貢生。
解固基(1898~1937年)四川崇寧縣竹瓦鋪(現郫都區唐昌鎮新勝社區)人,字體泉,國軍二十六師一五二團團長,於淞滬會戰時英勇犧牲,時年39歲。

唐昌鎮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21日,唐昌鎮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名單。 [1] 
2020年3月,唐昌鎮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鄉鎮。 [4] 
2020年7月29日,唐昌鎮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5] 
2021年4月,唐昌鎮入選“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