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

鎖定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是唐代裴休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
作    者
裴休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作品原文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
元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於戲!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摩其頂曰:“必當大宏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鍾。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
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邱,隸安國寺。具威儀於西明寺照律師。稟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師,傳唯識大義於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大旨於福林寺法師。復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會,滔滔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將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
無何,謁文殊於清涼,眾聖皆現,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悦。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於他等。復詔侍皇太子於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卧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而和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繇是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當是時,朝廷方削平區夏,縛吳斡蜀,瀦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場於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燈。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聲,蒼海無驚浪。蓋絫參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將欲顯大不思議之道,輔大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歟!
掌內殿法儀,錄左街僧事,以摽表淨眾者,凡一十年。講《涅槃》《唯識》經論,位處當仁,傳授宗主,以開誘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運三密於瑜伽,契無生於悉地,日持諸部十餘萬遍。指淨土為息肩之地,嚴金經為報法之恩,前後供施數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而方丈匡牀,靜慮自得。貴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俠工賈,莫不瞻向。薦金寶以致誠,仰端嚴而禮足。日有千數,不可殫書。而和尚即眾生以觀佛,離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無邱陵,王公輿台,皆以誠接。議者以為成就常不輕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將欲駕橫海之大航,拯迷途於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歟!
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脅而滅。當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異香猶鬱。其年七月六日,遷於長樂之南原。遺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餘粒。方熾而神光月皎,既燼而靈骨珠圓。賜諡大達,塔曰元秘。俗壽六十七,僧臘四十八。門弟子比邱、比邱尼約千餘輩。或講論元言,或紀綱大寺,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者。
嗚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襲弟子義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業,虔守遺風,大懼微猷有時堙沒。而閣門使劉公,法緣最深,道契彌固,亦以為請,願播清塵。休嘗遊其藩,備其事,隨喜讚歎,蓋無愧辭。銘曰:
賢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靈,出經破塵。教網高張,孰辯孰分。有大法師,如從親聞。經律論藏,戒定慧學。深淺同源,先後相覺。異宗偏義,孰正孰駁。有大法師,為作霜雹。趣真則滯,涉偽則流。象狂猿輕,鈎檻莫收。柅制刀斷,尚生瘡疣。有大法師,絕念而遊。巨唐啓運,大雄垂教。千載冥符,三乘迭耀。寵重恩顧,顯闡贊導。有大法師,逢時感召。空門正闢,法宇方開。崢嶸棟樑,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後學,瞻仰徘徊。 [1]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作者簡介

裴休(791—864),字公美。河內濟源(今濟源市五龍口鎮裴村)人。太和二年(公元828年)登賢良方正甲科,歷任監察御史、右補闕、史館修撰、尚書郎、中書舍人、江西觀察使、禮部侍郎知貢舉、户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八月初一。以禮部尚書進同平章事(宰相)。大中十年後為宣武軍節度使,封河東縣子,又歷任昭義、河東、鳳翔、荊南四鎮節度使。享年74歲。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5306頁
  • 2.    王明信編著,濟源古代詩詞賞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06,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