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擊吐谷渾之戰

鎖定
唐擊吐谷渾之戰是發生在唐太宗貞觀九年的一次唐朝對外戰爭。由於吐谷渾王慕容伏允拒絕朝貢,唐太宗派軍隊征討。唐軍老將李靖高齡掛帥出征,在猛將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的配合下,唐軍大破吐谷渾,吐谷渾全國投降於唐朝,伏允自縊而死。此役為唐軍在西北各部族樹立了威信,也向西擴大了唐朝疆域的實際控制範圍。
名    稱
唐擊吐谷渾之戰(岷州之戰)
地    點
岷州、涼州、西域,今青海北部
參戰方
唐帝國,吐谷渾王國
結    果
唐軍全勝
參戰方兵力
吐谷渾全國兵力
主要指揮官
李靖侯君集 慕容伏允
唐軍主要將領
段志玄 李道宗
唐軍其他將領
高甑生 薛萬徹 薛萬昀 契苾何力
發生時間
634年

唐擊吐谷渾之戰簡介

六月,唐遣左驍衞大將軍段志玄率軍反擊,伏允攜眾遠遁,唐軍追至青海湖後班師。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渾再次寇擾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唐太宗李世民下決心大舉征伐吐谷渾。十二月初三,起用已致仕的右僕射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兵部尚書、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刑部尚書任城王鄯善道行軍總管李道宗、涼州都督、且末道行軍總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利州刺史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和歸唐的突厥及契苾何力等軍進擊吐谷渾。次年閏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庫山(今青海湖東南)擊敗吐谷渾軍。唐軍分兵兩路,李靖、李大亮、薛萬均等率軍向北,出吐谷渾之右,侯君集、李道宗率軍向南,出吐谷渾之左。李靖的部下薩孤吳仁戰於曼都山,斬殺吐谷渾名王。諸位唐朝將領在牛心堆、赤水源擊敗吐谷渾,俘獲吐谷渾伏允的心膂之臣慕容孝雋,繳獲雜畜數萬。侯君集、李道宗在烏海擊敗吐谷渾,俘獲名王梁屈葱。李靖在赤海大破吐谷渾天柱三部落,收雜畜二十萬;李大亮又俘獲吐谷渾名王20,雜畜五萬,到達且末西境。吐谷渾伏允逃跑,薛萬均指揮騎兵追擊,擊破吐谷渾餘黨。士卒缺水,刺馬飲血。侯君集、李道宗率軍在荒原行軍兩千裏,當地在盛夏也會降霜,缺乏水與草,士糜冰,馬秣雪,路過星宿川,到達柏海之上。執失思力擊破吐谷渾車重。吐谷渾王伏允的兒子伏順率全國投降於唐軍,伏允自縊而死,吐谷渾歸附於唐朝。伏順被封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 [1-2] 

唐擊吐谷渾之戰伏允統治時期

吐谷渾伏允對河西走廊絲綢商道壅遏和劫掠。公元608年,隋朝進攻吐谷渾,擊敗吐谷渾伏允,隋煬帝設西海、河源等郡,但是除了極短暫的控制最東邊最小的河源郡以外,其他幾個郡並未被隋朝控制,隋煬帝派伏順去管理餘眾,才到西平,就不能前進到達,不得不返回了。幾年之後,隋煬帝后期,吐谷渾伏允不僅收復全部失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抵禦不了。 [3]  唐高祖時期,吐谷渾又與唐朝開戰。
在634年之前的某個時候,伏允似乎朝和平努力:派遣一名特使向唐太宗朝貢。但即在使者離開後,吐谷渾又開始攻擊鄯州(今青海省海東地區)。唐太宗派特使到吐谷渾,譴責慕容伏允要把他召到長安覲見皇帝,伏允稱疾拒絕,但請求皇帝把一位公主嫁給他的兒子尊王。唐太宗同意,但下令尊王要親自到長安和公主結婚。當尊王也稱疾拒絕時,唐太宗取消了這一婚姻。同時,伏允繼續攻擊蘭州、廓州(今青海省海東地區),又拘留唐使趙德楷。唐太宗派了一批特使到吐谷渾商討此事,又傳召吐谷渾使者,親自同他們進行商討。伏允仍然沒有讓步。
634年秋天,在契苾、党項部落的協助下,唐太宗左驍衞大將軍段志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衞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率領唐軍討伐伏允。段志玄取得小的成功後,吐谷渾軍隊開始躲避唐軍,拒絕與唐軍作戰。但唐軍撤退後,吐谷渾再攻涼州(今甘肅武威)。

唐擊吐谷渾之戰李靖的勝利

李靖 李靖 [4]
吐谷渾再攻涼州後,唐太宗下令大舉攻擊吐谷渾。他想派大將李靖指揮,但考慮到李靖63歲的高齡,遲遲沒有決定。然而,當李靖聽説後,他主動請命,唐太宗很高興,十二月,以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輔以突厥和契苾部隊,大舉討伐吐谷渾。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党項、西羌部落擔心他們將被唐朝吞併,於是加入了反抗唐朝的吐谷渾陣營。
635年夏,唐軍開始反擊吐谷渾軍,經李道宗對伏允取得一些小的勝利後,伏允又使用了與對付段志玄相同的策略,焚燒草地逃走。李靖絕大多數下屬認為,沒有足夠的牧草,進行遠征是一種冒險,並表示撤軍。但侯君集表示反對,指出這是摧毀吐谷渾的機會 [5]  。李靖採用侯君集策略,分部隊為兩支,李靖自己和薛萬均、李大亮進擊西北,侯君集和李道宗進擊西南。兩路都取得成功,只有一次戰鬥中,薛萬均和他的弟弟薛萬徹中了吐谷渾陷阱而幾乎被殺,幸虧契苾何力的救援,才保住一命。最終李靖得知伏允的位置,擊敗他的殘餘勢力,伏允敗走。貴族擁立伏允和妻子隋朝光化公主的大兒子大寧王慕容順為主,慕容順一直反感自己沒有被立為王儲,他殺害了天柱王,投降唐軍。伏允逃亡中,被部下所殺。唐太宗以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甘豆可汗),接替伏允。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六:貞觀九年,詔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積石道,任城 王道宗鄯善道,李道彥赤水道,李大亮且末道,高甑生鹽澤道,併為行軍總管,率 突厥、契苾兵擊之。党項內屬羌及洮州羌,皆殺刺史歸伏允。夏四月,道宗破伏允 於庫山,俘斬四百。伏允謀入磧疲唐兵,燒野草,故靖馬多飢。道宗曰:“柏海近 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馬癯糧乏,難遠入,不如按軍鄯州, 須馬壯更圖之。”君集曰:“不然。曏者段志玄至鄯州,吐谷渾兵輒傅城,彼國方 完,逆眾用命也。今虜大敗,斥候無在,君臣相失,我乘其困,可以得志。柏海雖 遠,可鼓而至也。”靖曰:“善。”分二軍:靖與大亮、薛萬均以一軍趣北,出其 右;君集、道宗以一軍趣南,出其左。靖將薩孤吳仁以輕騎戰曼都山,斬名王,獲 五百級。諸將戰牛心堆、赤水源,獲虜將南昌王慕容孝俊,收雜畜數萬。君集、道 宗登漢哭山,戰烏海,獲名王梁屈葱。靖破天柱部落於赤海,收雜畜二十萬。大亮 俘名王二十,雜畜五萬,次且末之西。伏允走圖倫磧,將託于闐,萬均督鋭騎追亡 數百里,又破之。士乏水,刺馬飲血。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 草,士糜冰,馬秣雪。閲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執失思 力馳破虜車重。兩軍會於大非川、破邏真谷……伏允懼,引千餘騎遁磧中,眾稍亡,從者 才百騎,窮無聊,即自經死。國人立順為君,稱臣內附,詔封四平郡王,號越胡呂烏甘豆可汗。
  • 2.    《舊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八:貞觀九年,詔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 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仍為靖副;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沫道行軍總管, 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並突厥、 契苾之眾以擊之。諸將頻與賊遇,連戰破之,獲其高昌王慕容孝雋。孝雋有雄略, 伏允心膂之臣也。靖等進至赤海,遇其天柱三部落,擊大破之,遂歷於河源。李大 亮又俘其名王二十人,雜畜數萬,至且沫西境,或傳伏允西走,渡圖倫磧,欲入於 闐。將軍薛萬均率輕鋭追奔,入磧數百里,及其餘黨,破之。磧中乏水,將士皆刺 馬血而飲之。侯君集與江夏王道宗趣南路,登漢哭山,飲馬烏海,獲其名王梁屈忽, 經塗二千餘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多積雪,其地乏水草,將士啖冰,馬皆食雪。 又達於柏梁,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所出焉。兩軍會於大非川,至破邏貞谷,伏允 子大寧王順窮蹙,斬其國相天柱王,舉國來降。伏允大懼,與千餘騎遁於磧中,眾 稍亡散,能屬之者才百餘騎,乃自縊而死。國人乃立順為可汗,稱臣內附。
  • 3.    《隋書 列傳第四十八》:帝立順為主,送出玉門,令統餘眾,以其大寶王尼洛周為輔。至西平,其部下殺洛周,順不果入而還。大業末,天下大亂,伏允復其故地,屢寇河右,郡縣不能御焉。
  • 4.    正説隋唐人物  .寶安日報[引用日期2013-12-03]
  • 5.    在《新唐書·侯君集傳》如是説,然而,與《李道宗傳》衝突,《新唐書·李道宗傳》指出: 是李道宗支持進行遠征。《資治通鑑·卷194》接受《新唐書·侯君集傳》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