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後行從圖

(唐朝張萱創作絹本設色畫)

鎖定
《唐後行從圖》是唐朝張萱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此圖為北宋摹本,現收藏於收藏家陸忠的手裏。 [1] 
該畫作使用了全景式佈局,繪製了武則天出行遊時的情景。在人物造型上筆法流暢,線條細勁圓活,一筆貫下塑形無滯,圖中各類官員服飾豐富繁多,且色彩鮮明,體現出大唐盛世雍容繁麗的時代特徵。 [1] 
中文名
唐後行從圖
作    者
張萱
創作年代
唐代
規    格
縱180cm,橫100cm
畫作類型
設色畫
材    質
絹本
現收藏人
陸忠

唐後行從圖畫作內容

唐後行從圖 唐後行從圖
《唐後行從圖》描繪了武則天儀仗出遊皇家御園的情景。畫中圍繞的主要人物皇后武則天,其身着寬袍大袖,衣着華麗富貴,頭戴龍鳳冠。周圍有太湖石、竹樹、環繞圍欄,畫中人物行進其旁。畫中儀仗形式,有金吾衞士三人與武則天呈三角位置侍立,二衞身着鎧甲持鉞,一衞未着鎧甲持金吾仗侍立。餘25人,皆為太監和女官,左上角兩位持鞭太監,其一揚宮廷鞭以鳴。圖中自左上方及下,依次是捧金龍憑几的太監,憑几兩端分別露出鎏金龍首;兩位太監抬赤金盤龍香薰;兩位女官懷抱寵物,介於兩位女官中間,一位女官手捧香盒,及後兩位太監,手擎孔雀扇,武則天左右貼身是兩位女侍伴駕,與兩位女官,其身份是儀仗導駕官;在左側導駕官後面,一位太監手捧儀刀,在兩位伴駕女侍後面,兩位太監手持雉尾赤方扇;隨後自右至左依次是太監手捧金提爐,金唾壺,金盥盆;之後是太監手持六角鸞鳳紅蓋;緊隨其後兩位太監手持雙鳳赤團扇。其中兩位太監所抬金龍蓮花山香薰。 [1] 
該畫作印鑑依次有“張氏圖書”“朝鮮人”“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吳廷”“張珩私印”“吳興張氏 圖書之記”“心賞”“明善堂書畫記”“金鞏伯精鑑印”半印,曾有“怡親王寶”璽,現已被裁去。 [1] 

唐後行從圖創作背景

張萱在唐朝開元年間任宮廷畫師,善畫人物,所繪御像均屬於奉旨之作。《唐後行從圖》便是是張萱奉唐玄宗李隆基旨意為皇后武則天所繪製的畫作,共有一堂五幅,此圖為宋徽宗時代畫院畫家所作其中第五幅的摹本。 [1] 

唐後行從圖藝術鑑賞

唐後行從圖構圖

《唐後行從圖》局部圖
《唐後行從圖》局部圖(5張)
該畫作在構圖方面,符合北宋的立軸繪畫構圖,基本上都是以全景式佈局,屬於北宋繪畫繪畫“大山堂堂”式佈局的特點。畫中人物背景由三組曲折型欄杆環繞,欄杆之外水面微泛波瀾。堤岸上方園路有近一人高的太湖石,石後是牡丹一叢。堤岸中路有一合歡樹花台,堤岸近處園路即圖近景下面,欄杆兩側各有桃花一棵、紫竹一叢。圖中欄杆,均屬路堤欄杆,靠近水系 一側有兩層基台、欄台,堤岸園路是欄台。欄台上是木製欄杆部分,欄杆之間由立柱連接,轉角處由望柱相連,並於欄杆上由 主杆與立柱、望柱再次連接。欄杆與立柱、 望柱連接部位,加以銅包飾的固定專置,主杆與立柱、望柱連接處也用銅包飾的固定專置,使之穩固美觀。以上欄杆設計樣式, 皆符合北宋宣和二年《營造法式》規範標準, 望柱與立柱均出花頭圖中正面兩排平行的欄杆,由近到遠透視效果好,立體感強烈。這樣的繪畫方法,不會使欄杆變得近大遠小。 [1] 

唐後行從圖服飾

圖中的金吾甲士、太監、女官着公服,屬於唐風宋制。如太監與女官均着絳色、紅色、緋色、黃色四種團領常服,白紗中單;着穿黑、白兩色六合靴,除以鳴鞭太監和一位常服金吾衞士腰束黑色革帶,其餘均系紅色革帶,所有鉈尾順插,符合《舊唐書》中記載 ;金吾甲士着武弁服,豹紋大口布袴、烏皮靴、緋絲大袖,盔連護頸服飾符合《新唐書》記載 。武則天的服飾特徵的上限可以追溯到隋、唐初,而部分服飾卻具北宋特徵。 [1] 

唐後行從圖技法

《唐後行從圖》筆法純熟,線條流暢洗練,為北宋流行的“鐵線描”。此圖為北宋摹本,也保留了唐代的一些特點,例如其使用了重彩設色的繪法,畫作色彩雖因年代久遠而有傷損,卻依然凝重深沉,奢華不失雅緻。在人物造型能力上,一筆下來無斷筆,快速、有力而準確。 [1] 

唐後行從圖歷史傳承

唐後行從圖流傳著錄

《唐後行從圖》流傳著錄有:北宋徽宗內府編《宣和畫譜》、《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繪畫備考》、《墨緣匯觀》、《諸家藏畫簿》、《文人畫選》、《中國名畫集》,近代著錄《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 [1] 

唐後行從圖收藏曆程

《唐後行從圖》真跡早已失傳。明末時期,畫作摹本被收藏家吳廷收藏。後於清朝時期流入書畫鑑賞家安岐之手,並收錄《唐後行從圖》於《墨緣匯觀》續錄中。安岐在乾隆九年過世後,此圖流入怡親王府,被愛新覺羅·弘曉收藏。後於民國時期流入收藏家金城手中。解放時期前後,此圖被書畫鑑定大師張葱玉所收藏。 [1]  2013年6月19日,《唐後行從圖》在法國巴黎蒂埃裏德梅格雷拍賣行拍出,現今被收藏於收藏家陸忠的手中。 [2] 

唐後行從圖重要展覽

2016年10月28日,由龍美術館主辦、中國嘉德贊助、西岸集團支持在中國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的“敏行與迪哲——宋元書畫私藏特展”中,《唐後行從圖》在其中展出。 [3] 

唐後行從圖作者簡介

張萱,生卒年不詳,唐代京兆人(陝西西安)。在唐朝開元年間(713年—741年)曾經做過宮廷畫家,主要畫人物。他的畫,多是仕女或者嬰兒較多,時至今日,流傳下來的兩部作品《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皆為摹本。根據一些文獻記載,張萱曾經還畫過《明皇鬥雞射鳥圖》、《明皇納涼圖》、《明皇擊梧桐圖》、《太真教鸚鵡圖》、《虢國夫人夜遊圖》、《虢國夫人踏青圖》、《午後行從圖》、《貴公子夜遊圖》、《宮中七夕乞圖》、《安樂仕女圖》等,但皆已失傳。 [4] 
參考資料
  • 1.    張紹良,唐後行從圖考析,收藏家[J],2017年01期:18-28.
  • 2.    新浪收藏  .新浪收藏[引用日期2019-06-11]
  • 3.    陸靜.宋元書畫拍場:“缺錢”是表象,“求精”是根本[J].藝術市場,2016,0(34):8.
  • 4.    陳智勇,試論張萱繪畫藝術成就,蘭台世界[J],2014(05-0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