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

鎖定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唐山皮影戲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它以古代灤州為中心(今河北灤縣、樂亭、昌黎、灤南 [15]  等地),廣泛流行於冀東、京東、遼寧、黑龍江、內蒙等地,明清時期盛行於北京。唐山皮影戲初創於明代末期,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其主要操縱演員有兩個人,即“上線”和“下線”。支配影人動作的杆子有3根,分別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戲演出通常有拿、貼、打、拉、唱五種分工,有“七忙八閒”之説,其常演的劇目有《五鋒會》《二度梅》《青雲劍》等。 [1]  [3] 
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唐山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1。 [2] 
中文名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非遺編號
Ⅳ-91
申報地區
河北省唐山市
非遺類別
傳統戲劇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歷史淵源

明、清時代的興衰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
金王朝時期,曾擄中原皮影戲藝人到北方,宋代汴京的影戲在河北一帶落户,灤州皮影藝術起源於此。但是,由於金、元時期的河北地帶是南北交兵的主戰場,連年兵荒和接連不斷的蝗、旱、澇等災害,使河北地區的人口下降到了漢唐以來的最低點,在這種情況下,皮影戲藝術一直沒有得到積極發展。
明代成祖皇帝朱棣遷都北京,需要恢復發展經濟文化力量,大片荒地亟待種植,因此,曾多次遷移江南富庶之户到灤州充輔建屯。當時的富户大多有家養皮影戲班的風俗,由此南方的皮影藝術到了灤州,給灤州皮影藝術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契機。
清代初期,新興地方戲曲不斷演變派生,灤州皮影藝術亦得到了積極的促進。由於清政府的權貴們愛好影戲,許多官宦設有皮影戲班子,常年僱用雕制皮影和管理皮影的人員,上行下效,蔚然成風,皮影戲藝術遍及宮廷、王府、鄉野、民村。當時的灤州大地,每逢傳統節日幾乎各村各鎮皆演皮影戲,使演出空前繁榮。
清代中葉,人民開始反抗清政府的殘酷統治,由於一些皮影戲藝人編唱反清詞語,皮影戲被政府嚴禁演出。
清代末期,政府內外交擾,已無暇顧及皮影戲,而灤州的鄉民卻依然用皮影戲來慶祝豐收,酬神和祈福。甚至開辦學員科班,其中較有名氣的有“楊寡婦影班”“聚德堂影班”“慶和堂影班”“翠蔭堂影班”等。 [3] 
近代的發展與流傳
隨着皮影戲藝術的再次興盛,在灤河兩岸的樂亭、灤縣、灤常、撫寧、玉田、遵化、遷西、遷安、青龍、灤南 [15]  等縣,當時的豪門富户、書香門第,以及平民百姓、專業藝人都組建了皮影戲班。
民國二年(1913年),樂亭知縣孫渙侖曾聘任文人張廷蔭對灤州皮影戲進行了改良,以期化俗移風,藉以輔助社會教育。
20世紀30年代,美國、日本、英國在中國開辦唱片公司,如勝利公司、百代公司、崑崙公司、寶利公司等,邀請張繩武、李秀、張茂蘭、康雅亭等人灌製數百張皮影戲唱片。同時,上海的多個書局還用光紙石版印製方式發行了大量的線裝袖珍灤州皮影戲劇本,從而進一步擴大了灤州皮影戲藝術在北方地區的影響。
七・七事變以後,灤州皮影戲漸漸失去了農村陣地,一些藝人流浪到東北城市賣藝謀生。許多藝人因拿不到演出許可證,只能流落街頭,形同乞丐。灤州皮影藝術就此一蹶不振。 [3] 
革命戰爭中的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
1943年7月,以宣傳抗戰為主題的皮影戲社——“新長城影社”成立。
1944年6月,“抗日影社”成立,影社跟隨部隊活動,並且經常到敵佔區附近演出,發揮了灤州皮影戲在革命戰爭中宣傳羣眾、教育羣眾、武裝羣眾的作用。
革命戰爭時期,冀東影社為了適應新劇本的需要,在皮影人物造型上作了大膽的創造和改革,當時的灤州皮影人物造型簡約生動、時代特徵明確,借鑑傳統、尊重生活、愛憎分明等重要特徵。 [3] 
唐山皮影戲的改革與創新
隨着歷史的發展,灤州地名已經不存在了,灤州皮影也就成為了唐山皮影藝術。
1952年,新長城影社與灤東大眾影社合併成為唐山專區實驗皮影社,是當時的職業性劇團。新影社強調編劇、表演、雕刻、着色等方面的綜合藝術修養,使影社的面貌煥然一新,從此開闢出了一條皮影藝術表演歷程的嶄新途徑。
這一時期,皮影藝人也對唐山皮影戲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其表演的照明工具由原來的豆油燈、煤油燈、汽燈、電燈演變到四支熒光燈組成的燈箱。打擊樂由原來的一人包打改為多人分工,管絃樂在原來的四胡、二胡、嗩吶的基礎上又多了揚琴、琵琶、笙、笛等。同時增添了內外佈景以及字幕燈和煙霧器等新條件,皮影藝術的操縱技巧和唱腔也有了和較大的提高,其中代表性劇目有:《三打白骨精》《白蛇傳》《牛郎織女》《鶴與龜》《鶴童》《雙山情》《熊貓咪咪》等。 [3]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文化特徵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唱腔特點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以灤縣、樂亭方言為基礎,以唱功見長,風格獨特,為板腔體,其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淒涼調、悲調遊陰調、還陽調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趕七等各種腔調。唐山皮影戲有男女兩種聲腔,男腔高亢粗獷,女腔清脆婉轉,唱法有“掐嗓”和不掐嗓。從前唱影的沒有女演員,所有角色都由男演員來配唱,為了配合人物身份需要,有時要用假聲,但假聲有一個問題,就是音量不夠大,在這種情況下皮影藝人發明了壓迫聲帶發音法,這樣就可以在不降低音量的情況下,發出符合人物需要的各種聲音。另外傳統影班只有三四個負責唱功的演員,他們往往一人唱幾個不同行當,掐嗓可以使他們在不同行當裏轉換自如。後來由於擴音設備的大量使用,和行當分工的細化,這種傳統發聲法,已經較少使用了。唐山皮影戲的唱腔另一特點是,分工細。唐山皮影戲影人角色齊全,分為生、小(旦)、淨、大(花臉)、髯(老生)、醜、妖等行當,各行當有其獨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形式。 [4]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唱詞特點

唐山皮影戲多用灤樂鄉音唱白(樂亭口音多,灤縣口音少),語言通俗易懂,其傳統劇本的文學結構為人物出場有上場“詩”,下場“對”,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錦”“三趕七”“五字賦”“硬散”“大金邊”“小金邊”等。這些唱詞結構都是以對偶的上下句為其結構的基本單位,每段唱詞一般都是由若干對聲韻相同的上下句組成。 [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伴奏樂器

唐山皮影戲傳統皮影的伴奏有兩個人完成,一人負責板、鼓、鑼、鈸等樂器,叫“掌鼓板的”,一人拉四胡(又稱“四根弦”),叫“拉弦兒的”。演出時分文場和武場兩部分。文場稱“拉場”,演出以四胡伴奏為主。四胡伴奏音量較大,音色明亮,且穿透力強。伴奏藝人左手指帶金屬箍,以增加絲絃的金屬音色和音質亮度。演奏員運用揉、抹、滑、勾、點等技巧,模擬唱腔。武場稱“打”,以板、鼓、鑼、鈸等樂器為主,場面熱鬧緊湊。 [4]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道具特點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影人的雕刻藝術,打破了一般的繪畫原則。影人不僅在不同行當、年齡、性別上具有區別,還在人物的忠奸性格的刻畫上遵循着“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醜形”的雕刻原則。藝人在創作時,通過對生活中事物本質的掌握,運用“寫意”的手法,對影人進行一定的變化和誇張,使其既貼近生活中的事物,又具有藝術的新意。藝人在雕刻影人時,會誇張和變化影人的各部分大小比例。如誇張“頭茬”與“戳子”、“眉、眼睛”與“面部”、“手臂”與“身長”等部分的大小比例。唐山皮影的影人“頭茬”高度約佔整個影人總高度的五分之一,而正常人的頭部高度應約佔全身高度的十五分之二影人的手臂長度約佔影人全身高度的五分之三,和正常人相比,唐山皮造型上“影人”的手臂要長了許多。藝人在雕刻時考慮到表演距離較遠等實際演出的情況,對其面部的眉與眼睛的大小進行誇張,使其約佔面部的二分之一。 [4]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代表劇目

唐山皮影戲的劇本又稱“影卷”,多為豎排手抄本,演出前,演員要先“溜卷”熟悉台詞,演出時影卷放在演員前面“照本宣科”。唐山皮影戲保存下來的影卷有500多部,其中“連台本”有130多部,其代表劇目有《五鋒會》(共分《乾天劍》《寶龍山》《平西冊》三部),《薛剛反唐》《三請樊梨花》(也叫《破鎖陽》),《馬乾隆走國》等。 [4]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傳承保護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傳承價值

唐山皮影的劇目內容是深層剖析唐山當地社會民俗民風、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歷代唐山皮影藝人對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藝的改良與創新從未間斷過,這些經驗是今人和後人的寶貴財富。唐山皮影的傳承延續着口傳心授的方式,為文化傳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鑑價值。唐山皮影戲的唱腔、音樂、表演、造型等有着獨特的地域風格,具有較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 [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傳承狀況

唐山地區能夠進行皮影戲劇本創作的人不足10人,皮影藝人年齡偏大,找不到徒弟傳承,欣賞皮影藝術的人也越來越少,唐山皮影戲面臨失傳的困境。 [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傳承人物

齊永衡,男,1933年2月5日出生,2008年1月26日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申報。 [5] 
丁振耀,男,1938年出生,2008年1月26日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申報。 [5] 
劉佳文,男,1941年4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申報。 [6] 
彭佐臣,男,漢族,2018年5月8日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申報。 [7]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唐山市羣眾藝術館獲得“皮影戲(唐山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皮影戲(唐山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唐山市羣眾藝術館評估合格 [16]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0年5月14日,上海世博會河北活動周正式啓動,河北唐山皮影劇團在世博園區內的寶鋼大舞台表演了《鶴與龜》《三打白骨精》等劇目。 [14] 
2012年2月,唐山皮影戲在第二屆“中華情”海峽兩岸民間藝術嘉年華暨第八屆廈門元宵民俗文化節中進行了表演。 [13] 
2014年4月,河北唐山皮影藝術展在廣西柳州開展。 [12] 
2016年7月,唐山皮影戲在台灣佛光山舉辦的“文化河北——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進行了表演;同年11月,唐山皮影戲在智利及哥倫比亞參加了中國文化部主辦的“中拉文化交流年”活動,上演了《五峯會》選場、《森林音樂會》《鶴與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劇目。 [10-11] 
2019年4月28日—5月4日,唐山皮影戲在“華州非遺·影動神州”2019傳承技藝美麗中國·渭南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