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宜紅

鎖定
唐宜紅 1966年12月生,女,漢族,中共黨員。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2]  ,教授,博士生導師,惠園傑出學者。獲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學碩士學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市師德標兵,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天山學者”講座教授。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外資理論和政策,已經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The World Economy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榮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和“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獲獎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等教學和科研獎項。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副秘書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等職務。美國經濟學會理事和北京地區召集人等。
中文名
唐宜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6年12月
主要成就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原院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
出生地
江西宜春

唐宜紅教育背景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1988)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88-199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5-1999)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學碩士學位(1999-2000)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1998.2-1998.4)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問學者(2013.8)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訪問學者(2015.9-2015.10)

唐宜紅工作經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助教(1991-199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講師(1993-1998)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1998-200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12-2010.6)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學系主任、副院長(2003.7-2010.4)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2010.5-2020.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7-2021.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21.1-至今)

唐宜紅社會兼職

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副秘書長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和地區召集人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副理事長

唐宜紅研究領域

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外資理論和政策

唐宜紅講授課程

本科課程
《國際貿易學》《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研究生課程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II》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I》 《高級國際貿易學》 《國際商務》《國際貿易政策與規則》

唐宜紅科研成果

著作
(1)《全球貿易與投資政策研究報告(2018)——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互通的政策協調》(合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
(2)《全球貿易與投資政策研究報告(2016)——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重構》(合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
(3)《外資進入行為研究-兼析外資政策及其引資效應》(獨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4)《中國企業國際貿易和投資指南》(副主編),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12月
(5)《中國服務貿易研究報告》(參編),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11月
教材
《國際貿易》,副主編兼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2006年12月
《國際貿易》,副主編兼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譯著
《高級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證》(主譯),原書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vidence(Robert C. Feenstra),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
代表性論文
“全球價值鏈嵌入對貿易保護的抑制效應:基於經濟波動視角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7期(第一作者)
“增值税多檔税率、出口退税與國際經濟效應”,《經濟研究》2021年第5期(通訊作者及第二作者)
“中國高鐵、貿易成本與企業出口研究”,《經濟研究》2019年第7期(第一作者)
“基於‘貿易引致學習’的出口獲益研究”,《經濟研究》2015年第3期(第三作者)
“中國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及變動機制研究”,《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9期轉載)
“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週期聯動—-基於增加值貿易視角”,《世界經濟》2018年第11期(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3期轉載,,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F8《世界經濟導刊》2019年第2期全文轉載)
“服務貿易自由化是否提高了製造業企業生產效率”,《世界經濟》2013年11期(第二作者)
“經濟全球化變局、經貿規則重構與中國對策—‘全球貿易治理與中國角色’圓桌論壇綜述”,《經濟研究》2017年第5期(第一作者)。
“在攜手抗疫中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人民日報》理論版,2020年4月10日(第一作者)
“高鐵開通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0年第4期(雙月刊)(第二作者)
“中國開放 世界共享”,《成都日報》2020年1月9日第4版(第一作者)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企業創新的影響—基於中國工業企業數據與企業專利數據的實證檢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一作者)
“中國貿易方式轉型的環境效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19年第4期(第二作者)
“全球知識搜索與企業創新:東道國選擇之困”《科研管理》2019年第4期(第一作者)
“貿易便利化與製造業企業出口——基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國際經貿探索》2019年第2期(第一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F52《國際貿易研究》2019年第5期全文轉載)
“FDI如何提高我國出口企業國內附加值?—基於全球價值鏈升級的視角”,《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年第7期(第二作者)
“中國服務企業是否從服務業FDI中獲取創新?—來自中國2008年第二次經濟普查和專利微觀數據的經驗證據”,《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2018年第3期(第一作者)
“中美貿易之爭的演變特徵、動因及走勢”,《經濟研究參考》2018年第20期(第一作者)
“Multiproduct firms, heterogeneous quality and exporting behavior: product-level evidence from the movie industry”, Applied Economics (SSCI) 2018, VOL. 50, NO. 54, 5920–5934(with Jing Yan, Feng Yu)
“How Exporting Firms Respond to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he World Economy(SSCI), 2019;42:1400-1426 (With Cui Hu, Faqin Lin, Yong Tan)
“High-speed railway to success? The effects of HSR connection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SCI),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SSCI), 2019;59:723–742.(With Feng Yu, Faqin Lin, Changbiao Zhong)
“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gional Expenditure”,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Vol.17, Number.1, January 2018(with Benjamin Ognjanov, Lindsay Turner)
“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保護的新態勢”,《國際貿易》2017年第10期(第一作者)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學術前沿》2017年9月(上)(獨立作者)
“FDI,全球價值鏈嵌入與出口國內附加值”,《統計研究》,2017年第4期(第一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F52《國際貿易研究》2017年第7期全文轉載)
“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貿易競合關係研究”,《亞太經濟》,2017年第3期(雙月刊)(第一作者)
“金磚國家出口產品質量的測度及比較分析”,《國際商務研究》(雙月刊),2017年第3期發表(雙月刊)(第一作者)。
“資本品貿易對我國性別就業與工資差距影響的實證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發表(雙月刊)(第二作者 )。
“反傾銷對我國出口的動態影響研究——基於雙重差分法的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16年第11期 (第一作者)
“貿易自由化與收入差距—基於出口質量視角的研究”,《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第一作者)
“內需的擴大是增加還是減少出口?——基於異質企業視角的理論模型和實證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16年第2期(第一作者)
“生產率高的高校是否存在更多的教育出口?——基於中國‘211’ 高校的經驗證據”,《國際服務貿易評論》,2016年總第8輯(2016年10月)(第一作者)。
“Imports, R&D Spillover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Cross- country Evidenc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 (with Lin Wang ),2016.12
《TPP國有企業條款與競爭中立規則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啓示》獲教育部研究成果採納證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6年4月27日)
“十問 G20”,《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
“全球軍品貿易政策變遷及對我國的啓示”,《國際貿易》201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本地市場效應與中國出口貿易結構轉變——基於模型結構突變的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15年第7期(第一作者)
“中國進出口許可證綜合領先指數及其監測預警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
“混合所有制與競爭中立規則——TPP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挑戰與啓示”,《學術前沿》2015.12上(第一作者)
“中國對外開放新階段與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第十三屆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會議暨2014年中國國際貿易學科發展論壇會議綜述”,《國際貿易問題》2015年第2期(第一作者)
“中國出口企業生產率悖論—基於國內市場分割的解釋”,《國際貿易問題》2014年第10期(第二作者)
“跨境成本、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經濟研究》2013年增1期(第三作者)
“競爭中立:國際市場新規則”,《國際貿易》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所有權結構、產業特徵與中國企業出口行為”,《國際貿易問題》2013年11期(第二作者)
“What Explains China's Rising Trade in Servi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and Panel Data”, The Chinese Economy November/December 2013(Coauthor with Zhang and Christopher)
“我國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分析——基於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12年第10期(第一作者)
“外部需求衝擊與中國的出口波動:基於隨機動態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12年第1期(第一作者)
“Does Innovation Matter for Chinese High-tech Exports? A Firm-level Analysis”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12 .7(2): 218-245/ 2012 (Coauthor with Fu and Wu)
“吉恩·格羅斯曼經濟理論研究述評”,《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
“中美貿易的補貼和反補貼摩擦分析”,收錄於《後危機時期全球經濟格局與中美經貿關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6月版 (第一作者)
“比較優勢與中國服務貿易”,收錄於 《國際服務貿易評論》,中國商務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一作者)
“美國對華反補貼的焦點問題與我國的對策”,《國際貿易》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
“生產者服務、出口品技術結構和製造業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產業經濟研究》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
“FDI,出口相似度與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優化”,《國際經貿探索》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
“比較優勢、本地市場效應與中國製成品出口”,《國際貿易問題》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
“國際垂直專業化對我國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影響”,《財貿經濟》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
“距離對我國雙邊直接投資的影響及其動態變化”,《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9年7期全文轉載。)
“服務貿易對中國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作用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
“企業走出去的策略和風險”《人民日報》2009年3月23日理論版
“異質企業貿易模型對中國企業出口的適用性檢驗”,《南開經濟研究》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
“EU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against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The Chinese Economy, November/December 2009(Co-author: Xu Shiteng)
“The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Trade in China”,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論文集(正式出版物,Co-author: Zhang Yan)2009年5月28日。
“美國對華傢俱反傾銷”,《中國林業產業》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
“在動態中反思中國的對外開放戰略——首屆中國國際商務發展論壇綜述”,《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3期(雙月刊)(第二作者)
“政府對利益集團收入的關注與貿易摩擦的形成――基於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第一作者),《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7年10期全文轉載。)
“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的政治經濟分析”(第一作者),《國際貿易》2007年第1期
“區域經濟一體化夥伴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本國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分析”(第一作者),《亞太經濟》2007年第2期
“北京市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合理度的實證研究”(第一作者),《國際經貿探索》2007年第9期
《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國別環境分析及對中國的啓示——以印度、墨西哥和東歐為例》(第一作者),《國際經濟合作》2007年第4期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特點、原因及對策探析”(第一作者),《中國對外貿易促進》2007年第3期
“離岸外包對中國出口結構的影響分析”(第一作者),《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6年11期全文轉載。)
“當前我國制定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環境和對策”,《北京投資促進》2006年1月
“出口補貼的福利分析及其對反補貼的含義”,《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第12期
“試析競爭政策的貿易保護作用”,《國際商務-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發展中國家在WTO新一輪談判中的利益分析”,《宏觀經濟管理》2003年第11期
“淺析外資優惠政策競爭的誤區”(第一作者),《開發研究》2003年第4期
“對外開放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年第10期
“國際收支順差和人民幣升值問題分析”,《理論前沿》2003年第19期
主要負責的科研課題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策略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9已結項)
“增加多邊貿易體系靈活性的諸邊談判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負責人(2019-2020,在研)
“新一輪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課題負責人(2016已結項)
“本地市場效應對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課題負責人(2014已結項)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資助課題(2011-2013)
“企業異質性與服務貿易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博導類)(2013-2016)
“中國進出口許可證綜合領先指數及其監測預警研究”,商務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研究課題,課題負責人(2012-2013)
“FDI, 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課題, 課題負責人(2009—2011)
“北京市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變化與未來走向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課題負責人(2006-2008)
“國際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內生貿易模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課題, 課題負責人(2003—2007)
“北京市在香港地區招商引資的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分析及策略研究”,北京市投資促進局研究課題,課題負責人(2007-2008)
“離岸外包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影響”,對外經貿大學校級科研課題,課題負責人(2004-2006)

唐宜紅獲獎情況

榮譽稱號
入選國家級人才(2020)
北京市師德標兵(2008)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2010)
“天山學者”講座教授(2013-2016)
教學和人才培養獎勵
“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原中國經濟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獲獎博士論文指導教師,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2019)
中央財經大學2018年度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18)
中央財經大學2017年度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1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年度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13)
第二屆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碩士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2016)
首屆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碩士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201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屆研究生優秀導師(200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屆“王林生獎教金”獲得者(2009)
“《國際貿易》課程建設與創新”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2008)
“財經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英文寫作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2008)
《國際貿易》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之一)(2005)
“《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I)》課程建設和創新”獲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課題負責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育優秀教學論文獎(200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華為獎教金”(1998)
科研獎勵
第二十一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 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獲獎論文《中國高鐵、貿易成本與企業出口研究》)(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勵金委員會頒發)(2020.12)
第二十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著作獎三等獎(排名第一)(獲獎著作《全球貿易與投資政策研究報告(2016)——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重構》)(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勵金委員會頒發)(2018.11)
“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2017年)論文類優秀獎(排名第一)(獲獎論文 “全球軍品貿易政策變遷及對我國的啓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發(2018.6)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年鑑》“國際貿易學2019年最佳中文論文TOP10” (“中國高鐵、貿易成本與企業出口研究”(《經濟研究》,2019年第7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年鑑》“2018年全球宏觀經濟學最佳中文論文TOP10”(論文 “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週期聯動---基於增加值貿易視角”,《世界經濟》2018年第11期) (2020.5)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年鑑》“2015年國際貿易學十佳中文論文”,獲獎論文是“基於‘貿易引致學習’的出口獲益研究”(排名第三)(《經濟研究》2015年第3期)
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第四屆服務經濟與貿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獲獎論文“The Welfare Effects of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Movie Industry”,“中國服務經濟與貿易論壇”組委會,福建商學院 (2018.6)
第十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年會優秀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獲獎論文為“電影進口、文化多樣性與創新——基於全球53個國家(地區)數據的實證分析”(排名第一),主辦單位:中國服務貿易協會(2019.9)
2016新興經濟體論壇徵文一等獎(排名第一),獲獎論文為“全球價值鏈嵌入與國際經濟聯動—基於增加值貿易視角”。主辦單位: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2016)
中國世界經濟學科第二屆中青年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獲獎論文“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企業出口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排名第三)(2015)
“比較優勢與中國服務貿易”獲 “國際服務貿易論壇”徵文一等獎(排名第一)(2010)
“生產者服務、出口品技術結構和製造業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獲 “國際服務貿易論壇”徵文二等獎(排名第一)(2009) [1] 
2023年4月,獲得2023年首都勞動獎章。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