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宋詩分類選講

(圖書)

鎖定
《中國古代文學分類選講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唐宋詩分類選講》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唐宋詩分類選講
作    者
尚永亮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7月1日
頁    數
421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215731

目錄

唐宋詩分類選講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分類選講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唐宋詩分類選講》為“中國古代文學分類選講”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紹和品析唐宋詩歌為主旨的專門教材。書中採用分類編排的形式,將唐宋詩歌分為贈別思歸、情愛悼亡、言志詠懷、貶謫流放、憂民傷亂、邊塞戰爭、詠史懷古、山水田園八大類型,注重點、線、面的結合,兼顧各類型詩歌的總體特色和發展流變,而以對作品的解讀分析為主。全書論析深入、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圖文並茂,既富學理性。又具通俗性,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悟力和基礎知識為旨歸。

唐宋詩分類選講目錄

導論
一、唐宋詩的發展嬗變
二、唐宋詩的特點及其異同
三、唐宋詩的類別及本教材的分類依據
第一章 贈別思歸
第一節 贈別思歸詩的演進歷程
第二節 唐宋贈別詩的格調變化
一、初盛唐:浪漫之別
二、中晚唐:悲涼之別
三、北宋:沉重之別
四、南宋:悲憤之別
第三節 唐宋思歸詩的類型
一、宦遊思歸型
二、漫遊思歸型
三、無家可歸型
四、思歸實現型
第四節 贈別思歸詩產生的原因和特徵
一、贈別詩的緣起與時空模式
二、思歸詩的產生原因與特點
第二章 情愛悼亡
第一節 興象玲瓏的抒情短章
一、玲瓏明月傳深情
二、樂府民歌唱心聲
三、悽豔感傷寫真意
第二節 情意雋永的敍事長篇
一、言情長詩的敍事方式與表現內容
二、言情敍事詩的藝術特徵
第三節 哀婉悽絕的生死戀歌
一、時空阻隔之痛
二、沉淪淒涼之哀
三、痴情難託之悲
第四節 唐宋情愛悼亡詩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第三章 詠物言志
第一節 沿襲與新變:初唐詠物言志詩
一、詠物範圍全面系統
二、興寄藝術日趨成熟
第二節 多彩的繁榮:盛唐詠物言志詩
一、自我品格的象徵
二、審美情趣的寄託
三、多種藝術能力的融合與創造
第三節 變化中的發展:中晚唐詠物言志詩
一、現實主義精神的深化
二、個性意識的極度張揚
三、內斂式文人情趣的
全方位展現
第四節 借物議論、因物寓理:宋代詠物言志詩
一、立意新巧n
二、針砭深刻
三、寓理精妙
第四章 貶謫流放
第一節 悲涼鬱憤的唐代貶謫詩
一、宮廷鬥爭與初盛唐逐臣
二、政爭、黨爭與中晚唐逐臣
第二節 逆境中走向超然的宋代貶謫詩
一、王禹俑等人與元祜逐臣
二、和戰之爭中的南宋逐臣
第三節 唐宋貶謫詩歌的情感走向與藝術特徵
一、貶謫詩歌的內容與情感走向
二、唐宋貶謫詩的藝術特徵
第五章 憂民傷亂
第一節 苛政、桃源與各類人物畫廊
第二節 泣訴歷史的唐代詩人
一、“窮年憂黎元”的杜甫
二、“惟歌生民病”的中唐新樂府派
三、“詩旨未能忘救物”的晚唐詩人羣
第三節 憂民傷亂詩的宋代流變
一、先天下憂的北宋政治詩人
二、愛民復憂民的採風詩人范成大
三、關心民瘼的南宋“江湖派”
第六章 邊塞戰爭
第一節 唐代邊塞戰爭詩
一、突破宮廷,初涉大漠
二、戎馬豪情,羣星璀璨
三、盛唐餘音,時露悲涼
四、低沉蕭瑟,氣格頓衰
第二節 宋代邊塞戰爭詩
一、調雜唐音弱,塞角咽邊聲
二、驚嘗國破味,難狀亂離情
三、感憤思報國,深哀泣黍離
第三節 唐宋邊塞戰爭詩小結
第七章 詠史懷古
第一節 唐代詠史懷古詩
一、班左餘緒,以古寫今
二、諷時寄寓,興象玲瓏
三、撫事興慨,議論初起
四、追光躡影,理性反思
第二節 宋代詠史懷古詩
一、由唐風到宋調的過渡
二、意深理透的大家手筆
三、詠史明志與精巧運思
四、沉痛堅貞的詠史餘響
第三節 唐宋詠史懷古詩的藝術特徵
第八章 山水田園
第一節 唐代山水田園詩
一、孟浩然:唐音的代表
二、王維:隱者之詩
三、李白:壯美山水與時代精神的融合
四、事事關心:從杜甫到白居易的田園農事詩
第二節 宋代山水田園詩
一、妙喻與靈動:蘇東坡的山水詩
二、集大成之作: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
三、自然與活法:楊萬里的詩趣
第三節 唐宋山水田園詩的產生原因與價值指向
第九章 體制格律
第一節 唐宋詩的體制
第二節 唐宋詩的押韻
一、韻與韻式
二、韻部
第三節 唐宋詩的平仄
一、調與聲調説的由來
二、近體詩的平仄
三、近體詩的拗救與拗體律詩
四、古體詩的平仄
第四節 詩句的對仗
第十章 名著導讀
第一節 總集類
第二節 別集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