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宋詞格律

(201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唐宋詞格律》是201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龍榆生,該書是《大家小書》叢書系列之一。 [1] 
中文名
唐宋詞格律
作    者
龍榆生
出版時間
2019年11月11日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
9787200147773

唐宋詞格律內容簡介

《唐宋詞格律》是詞學大家龍榆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書詳細講解了唐宋詞中較為常見的百餘個詞牌,説明詞牌之來歷及所屬宮調,指出其適宜表達的情感類型,詳析其定格、變格之平仄聲律。對各個詞牌之定格、變革,均列舉傳世名作,以便使人獲得感性認知。因此,本書既為唐宋詞格律之書,也可作為唐宋詞選本來使用。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性,還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可讀性,是詞學研究者和填詞愛好者的必備之書。

唐宋詞格律圖書目錄

第一類 平韻格
十六字令(又名《蒼梧謠》《歸字謠》)
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風蝶令》)
漁歌子(又名《漁父》)
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
瀟湘神
搗練子(又名《深院月》)
浪淘沙(又名《賣花聲》,附《浪淘沙慢》)
江南春
憶王孫(又名《豆葉黃》《闌干萬里心》)
江城子(一作《江神子》)
長相思(又名《雙紅豆》)
醉太平
玉蝴蝶
浣溪沙(又名《山花子》,附《攤破浣溪沙》)
巫山一段雲
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豔歌》《羅敷媚》)
畫堂春
阮郎歸(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三字令
朝中措
眼兒媚(又名《秋波媚》)
人月圓(又名《青衫濕》)
柳梢青(又名《隴頭月》)
太常引
少年遊
臨江仙
鷓鴣天(又名《思佳客》)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
一剪梅
唐多令(又名《南樓令》)
破陣子(一名《十拍子》)
喝火令
行香子
風入松
金人捧露盤(又名《銅人捧露盤引》《上西平》《西平曲》)
八六子
雪梅香
滿庭芳(又名《鎖陽台》)
水調歌頭
鳳凰台上憶吹簫
漢宮春
八聲甘州
揚州慢
高陽台(又名《慶春澤》)
錦堂春慢
壽樓春
憶舊遊
夜飛鵲
望海潮
沁園春(又名《壽星明》)
多 麗(又名《綠頭鴨》)
六州歌頭
第二類 仄韻格
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
歸自謠(一作《歸國謠》)
天仙子
生查子
醉花間
點絳唇
霜天曉角(又名《月當窗》)
傷春怨
卜算子(附《卜算子慢》)
謁金門
好事近(又名《釣船笛》)
憶少年(又名《十二時》)
憶秦娥(又名《秦樓月》)
燭影搖紅(或名《憶故人》)
醉花陰
望江東
木蘭花(附《木蘭花令》《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
《木蘭花慢》)
鵲橋仙
夜遊宮
踏莎行(附《轉調踏莎行》)
釵頭鳳(又名《折紅英》)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
漁家傲
蘇幕遮
淡黃柳
錦纏道(一名《錦纏頭》)
酷相思
解佩令
青玉案
千秋歲(附《千秋歲引》)
離亭燕(一作《離亭宴》)
粉蝶兒
御街行(又名《孤雁兒》)
祝英台近(又名《月底修簫譜》)
驀山溪(又名《上陽春》)
洞仙歌
惜紅衣
法曲獻仙音
滿江紅
天 香
聲聲慢
黃鶯兒
劍器近
醉蓬萊
暗 香
長亭怨慢
雙雙燕
宴山亭(一作《燕山亭》)
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
《湘月》)
繞佛閣
絳都春
桂枝香(又名《疏簾淡月》)
翠樓吟
霓裳中序第一
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
石州慢(一作《石州引》)
瑞鶴仙
宴清都
齊天樂(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
雨霖鈴
眉 嫵(一名《百宜嬌》)
永遇樂
二郎神
拜星月慢
西 河
西吳曲
望遠行
疏 影(附《綠意》)
摸魚兒(一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
賀新郎(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
蘭陵王
六 醜
夜半樂
寶鼎現
鶯啼序
第三類 平仄韻轉換格
南鄉子
蕃女怨
調笑令(又名《古調笑》《宮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
昭君怨(又名《宴西園》《一痕沙》)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
更漏子
喜遷鶯(又名《鶴沖天》《萬年枝》《喜遷鶯令》《燕歸來》)
清平樂(又名《憶蘿月》《醉東風》)
憶餘杭
河瀆神
河 傳
虞美人
第四類 平仄韻通葉格
西江月(又名《步虛詞》《江月令》)
醉翁操
渡江雲(又名《三犯渡江雲》)
曲玉管
哨 遍(一作《稍遍》)
戚 氏
第五類 平仄韻錯葉格
荷葉杯
訴衷情
定西番
相見歡(一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
上行杯
酒泉子
定風波(一作《定風波令》)
最高樓
詞韻簡編
詞牌索引

唐宋詞格律作者簡介

龍榆生先生,名沐勳,晚年以字行。1902年4月26日出生於江西萬載,1966年11月18日病逝於上海。在家族中行七,故又自稱龍七。別號忍寒居士、風雨龍吟室主、荒雞警夢室主。生平愛竹,40歲後又自署籜公。其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龍榆生先生師從黃季剛、陳石遺學詩,從朱祖謀修音韻學和詩詞。先後在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及上海音樂學院等校任教授。自1929 年開始撰寫詞學論文,其詞學論文一變以往詞界評點論詞的形式,對詞的起源、詞的發展、詞的創作、詞的藝術風格及作家作品進行了全面的探討,重點着眼於唐宋詞,推進了當時詞學研究的學科建設。先生著有《詞曲概論》《詞學十講》《唐宋詞格律》《中國韻文史》《唐宋詩學概論》《東坡樂府箋》《風雨龍吟室叢稿》《忍寒詞》《龍榆生詞學論文集》等書行世,所編選本《唐宋名家詞選》及《近三百年名家詞選》風行一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