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君遠

鎖定
唐君遠,名增源,字君遠,江蘇無錫人。畢業於東吳大學化學系。1921年進入他父親創辦的無錫麗新紡織印染廠,先後任車間主任、工務主任、廠長等職,以善於經營管理而著稱。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上海協新毛紡廠經理兼麗新紡織印染廠經理、上海市毛麻紡織公司經理,後曾任全國政協第三至六屆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江蘇省工商聯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工商聯第四至七屆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五至七屆副主席、上海投資信託公司副董事長、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和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1] 
中文名
唐君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92年10月16日
畢業院校
東吳大學化學系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唐君遠人物生平

唐君遠(1901一1992),名增源,字君遠,江蘇無錫人。無錫協新毛紡廠奠基人、上海協新毛紡廠創辦人,愛國實業家,為中國紡織業尤其是精毛紡工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唐君遠於1920年輟學後即參加麗新布廠的籌建工作,並從最底層的考工員做起。他辦事冷靜、作風乾練,很快便升考工主任,改變了當時布廠只織自由布、格子布,品種單一的局面,開始織造提花布、絲光條格、泰西緞等。
1925年,25歲的唐君遠即升任廠長,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頗有抱負。面對中國的紡織市場幾乎被擁有先進設備和技術的日商壟斷的形勢,他認為要在生存中求發展,唯有苦心經營,開拓新領域,做到人無我有,才能獨佔鰲頭。因此,他採取措施,使得紗廠發展壯大。
1934年,日商紗廠貶價出售棉紗,國內紗廠受到衝擊,為扭轉局面,減少損失,決定進軍毛紡業,生產精紡呢絨,為民族工業爭氣。該動議得到參與創辦慶豐紡織廠的堂叔唐紀雲和擔任申新三廠副經理的堂弟唐熊源的積極響應。1934年,由無錫麗新、慶豐、申新三家棉紡企業集資20萬元組建協新毛紡織染股份有限公司唐君遠為經理。1935年,協新毛紡廠開工生產。開廠之初,唐即運用麗新經驗,注重產品質量和市場需求,創新引進技術,曾與瑞士合作生產“協新不蛀呢”,不斷增加花色品種,由於協新呢絨花色品種多,價格便宜,深受呢絨商和消費者的歡迎。
1937年抗戰爆發無錫淪陷後,大日本紡織公司董事長通過日軍司令部脅迫唐君遠將麗新廠與日方“合作”,唐君遠表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堅拒日軍要求致被拘捕關押半月,而麗新和麗華(亦唐所辦)兩廠也遭到破壞,未能生產。次年,唐來到上海,利用租界特殊環境創辦昌興紡織印染公司,任工務主任,兼昌興毛紡織公司經理,恢復協新滬廠生產。麗新、昌興兩廠先是分別經營,統一管理,後合併為麗新紡織印染公司,下轄分支機構有上海一廠(紡紗)、上海二廠(織布)、上海三廠(印染)、無錫辦事處等。至此,麗新有了長足的發展,從1個廠發展為 4個廠,擁有6萬紗錠1.5萬線電力織機 750 台品種達100餘種產壞布 2000餘印染整理色布4 000—5000 匹,發展為具有紡、織、染整各項功能的全能廠。但是隨着戰事越來越激烈,工廠生產大受影響,銷量一天不如一天,日軍佔領上海公共租界後難以繼持,被迫停產。
抗日戰爭勝利後,唐君遠主持協新在上海、無錫兩地工廠的全面復工工作。組織人力,搶修麗新、協新遭破壞的機器設備,另新添設備,進口澳毛,廠名也正式命名為麗新上海一、二、三廠和上海協新毛紡織廠。無奈通貨膨脹加劇,市場凋敝民不聊生,致銷售受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唐君遠接受國營經濟領導,率先申請公私合營,積極經營企業,先後任上海協新毛紡廠經理兼麗新紡織印染廠經理、上海市毛麻紡織公司經理,後曾任全國政協第三至六屆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江蘇省工商聯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工商聯第四至七屆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五至七屆副主席、上海投資信託公司副董事長、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和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1992年10月16日,於上海病逝。 [1] 

唐君遠主要事蹟

唐君遠更新生產技術

唐君遠於1920年輟學後即參加麗新布廠的籌建工作,並從最底層的考工員做起。他辦事冷靜、作風乾練,很快便升考工主任,改變了當時布廠只織自由布、格子布,品種單一的局面,開始織造提花布、絲光條格、泰西緞等。
1925年,25歲的唐君遠即升任廠長,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頗有抱負。面對中國的紡織市場幾乎被擁有先進設備和技術的日商壟斷的形勢,他認為要在生存中求發展,唯有苦心經營,開拓新領域,做到人無我有,才能獨佔鰲頭。因此,他採取以下措施:第一,更新設備,1923年從銀行爭取貸款後訂購英國織機 200台,添辦上光機及全套染色設備,使麗新成為舊中國紡織業中獨此一家採取紡紗、織布印染“一條龍”的聯合企業,一切自給自足,成本大為降低,從根本上改變了工廠的生產面貌。至此,可以根據市場需要,擴大花色品種,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第二,制訂“智愛勤慎”的廠訓,把知識、人才放在經營的首位。以高薪招聘南通紡院、杭州工專、蘇州工專畢業生,引進外資紡織廠工程師和歸國留學生,主持生產技術管理還對舊有的工頭制進行改革,建立了以技術為中心的分層管理體制,使企業管理躍上新的台階;第三,注重掌握市場訊息,生產適銷對路產品。經常派人到上海跟蹤觀察外國人衣着花樣,遇有新穎合適的就看清記牢,回廠交設計人員參考。另設門市部,直接聽取顧客的意見和要求,及時地瞭解市場動向,本人也常常親自參加新品的仿製和開發,曾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出以正反手紗交織成的鴛鴦府綢,又用燒鹼使布面起縐的方法織造棉布,起名“泡泡紗”,成為該廠熱銷品牌,風行全國;第四,注重採用新技術,提高質量,擴大產品種類。例如製成的“海昌藍”紗布具有不褪色的特點。30年代中期,花色品種達 100 餘種“千年如意”麻紗、“鯉星”洋紗“司馬光”府綢等均成為名牌產品;第五,利用社會遊資,發展生產。1924 年,因齊盧之戰停產半月,損失甚巨,唐君遠在企業內成立儲蓄部,吸收社會上的遊資,渡過了危機。 [1] 

唐君遠投身愛國事業

改革開放後,唐君遠先生以“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積極為四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獻計獻策。他與工商界的同仁一起倡議籌資建立了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動員廣大工商界人士和海外親友投資參加祖國的四化建設。
唐君遠先生不僅自已熱愛祖國,也經常以此教育子女。1979年,唐君遠先生參加上海工商界代表團赴港訪問,對其長子唐翔千先生説:“你要帶頭來資,辦點企業,引進點先進設備,為國家做點事情,如果蝕了本,就算是孝敬我的好了。”在他的鼓勵下,唐翔千先生帶頭回來在深圳搞成了特區第一批補償貿易,在新疆建成了國內第一家合資經營的天山毛紡織廠,在上海辦起了滬港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和殘疾人等福利事業——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併入選為全國十佳企業。唐君遠先生深感欣慰的是,他畢生嚮往的振興實業的理想與追求,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終於得到了實現。
唐君遠先生一直很重視教育。早在五十多年前他開辦協新毛紡織廠時就開設過工人子弟學校,並在無錫辦過獎學金,後因戰亂才中斷。1991年,唐翔千先生祝賀父親唐君遠老先生90壽辰,按照父親的意願,捐款人民幣50萬元,選定大同中學、市二中學、位育中學、上海師範專科學校、市十一中學、田林第三中學六所學校,設立“唐君遠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和教學卓有成效的教師分別頒發獎金,以資鼓勵。在唐君遠先生90壽辰歡慶會上,謝麗娟副市長代表市府,對唐君遠先生這位紡織界的老前輩、令人尊敬的愛國實業家給予高度評價,把一面金光燦燦、題有“樂育英才,造福社會”的銅質獎牌頒發給唐君遠先生。近年來,唐君遠先生儘管年事已高,但仍很關心國家大事,不時去市政協和工商聯,為改革開放獻計出力,並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熱心贊助社會福利事業。他曾先後向盧區殘疾人基金會、瑞金街道“老年活動室”、盧灣區僑聯等單位捐款近4萬元,充分體現了唐君遠先生關心羣眾,熱愛社會主義的博大胸懷。
唐君遠先生歷任全國政協第三、四、五、六屆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五、六、七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第二、三屆常委,第四、五、六、七屆副主委,第八屆名譽副主委,曾任全國工商聯常委、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委,還擔任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副董事長,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和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等職。唐君遠先生是一位無黨派愛國人士。他一生熱愛祖國、追求進步,以實業振興中華為已任,身體力行,至死不渝。他畢生擁護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患難與共,為愛國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是黨的忠誠可靠的諍友。 [4] 

唐君遠人際關係

唐君遠之父唐驤庭,名殿鎮,生於清光緒五年(1879),二十歲時繼承父業經營土布莊和夏布皮貨行,不久又開設九餘布莊於無錫北塘大街,善於經營,獲利甚多。民國五年(1916)集資盤到冠華手工織布廠,擴建為麗華機器織布廠,生產適銷產品。民國十一年(1922)又集資在無錫惠山橋西建立麗新機器染織股份有限公司,開設麗新染織廠。就這樣苦心經營,成為無錫屈指可數的紡織世家。麗新廠成為無錫染織業資本最為雄厚,設備最為完備的企業,他自任總經理實行科學管理改工頭製為工程師制。民國二十二年(1933)建成麗新紡織漂染整理公司,年出紗4000件出布20萬匹。所產“雙”牌布匹遍銷全國,遠及歐美。至抗日戰爭前夕麗新已發展成為紡印染和具有自發電能力的全能工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唐驤庭又與其子唐君遠集資創辦第一傢俱有毛紡、織、染整套設備的協新毛紡織染廠,致力於提高產品質量,從澳大利亞進口上等羊毛,生產質量上嚴格把關,所產“萬寶齊來”“不蛀呢”等毛紡織品聞名中外。日軍侵佔無錫,麗華協新等廠被日軍燒燬或佔據,唐驤庭、唐君遠避居上海,以剩餘資金並通過招股,在上海開設昌興紡織印染整理公司,分設紡織印刷3個工廠抗戰勝利後唐驤庭任上海麗新總公司經理並籌集資金由其子君遠負責恢復在無錫的紡織企業,唐氏家庭為中華民族工商業的興起作出過很大的貢獻。唐驤庭於 1960 年病逝終81歲。
解放後唐氏家庭重點選擇在香港發展,唐君遠的兒子唐翔千繼承父業開辦過棉紡、毛紡等企業。1974 年唐翔千打破美國棉壟斷提供的局面,成為首位使用大陸棉的香港廠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他在港商中率先於廣東東莞促成補償貿易項目的運行;隨後,又在新疆烏魯木齊開設天山毛紡廠,是為首批開發大西北的合資企業。至今,唐翔千已在全國各地辦起數十家合資企業。
唐君遠之孫唐翔千的兒子唐英年 2002 年12月時任香港科技局局長曾率領香港工商業代表團來無錫考察訪問,與其父一樣心繫着家鄉的發展。1989年唐家資助無錫崇安寺小學100萬元擴建校舍;2000年4月唐氏親屬又出資100萬元設立“唐君遠獎學金”此外,多年來扶助老年和殘疾人等福利事業,義舉不斷。 [3] 

唐君遠後世紀念

唐君遠先生銅像
2006年12月3日,大同中學老校友、著名愛國實業家唐翔千先生率子唐英年和家屬20多人來校參加“唐君遠先生銅像揭幕儀式”併為母校捐贈了大型雕塑——“知識之窗”。唐翔千18年前以父親唐君遠的名義在大同設立獎學金,此後又把獎學金髮展成教育基金,受惠單位擴大至全市23 所學校,受惠師生達 4 萬餘人次。揭幕典禮上,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沈紅光高度讚譽了唐君遠先生一生的愛國業績。唐英年為大同題詞:“為國育才”區政協副主席芮愛娣以及區教育局領導兄弟學校校長和獲獎師生代表等逾 250人出席。 [2] 
參考資料
  • 1.    張連紅,嚴海建主編.民國財經巨擘百人傳.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190-192
  • 2.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編.上海教育年鑑 2006.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9-140
  • 3.    高國強,蔡貴方主編.吳文化名人譜 無錫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250-251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無錫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無錫文史資料 第28輯:無錫文史資料委員會,1993: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