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五代小説的文化闡釋

鎖定
《唐五代小説的文化闡釋》是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國賦。
中文名
唐五代小説的文化闡釋
作    者
程國賦
類    別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書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年01月01日
頁    數
239 頁
定    價
239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20035151

唐五代小説的文化闡釋內容簡介

唐五代小説作者喜歡假託高門,這種時風波及到妓女階層。小説中的妓女也喜歡假託高門,以抬高自己的地位和身價。《霍小玉傳》介紹霍小玉的出身時聲稱:“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愛之。”事實上,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妓女,小玉在與李益分手時已明確表明自己的身份:“妾本倡家,自知非匹。”小玉之母淨持原是霍王寵愛的婢女,霍王死後,被“諸弟兄”趕出家門,“易姓為鄭氏”。《鶯鶯傳》沒有明確標明鶯鶯的出身,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讀鶯鶯傳》認為她出身寒門,“鶯鶯所出必非高門,實無可疑也。”“惟其非名家之女,(張生)舍之而別娶,乃可見諒於時人”。劉開榮《唐代小説研究》第四章《進士與娼妓文學——鶯鶯傳與霍小玉傳》説得很乾脆:“鶯鶯的出身必與霍小玉相彷彿,而所謂崔鄭(按:鶯鶯母親託言鄭氏之女)等顯赫的姓氏,只是作者信手拈來裝體面罷了!”《遊仙窟》中十娘也是如此,自稱姓崔,嫁弘農楊氏,嫂子為太原王氏女,實際上十娘就是妓女。妓女即使假託高門,也掩蓋不了其“賤民”身份,避免不了悲慘的命運。我們以《霍小玉傳》為例,霍小玉作為風塵女子,在與李益交往、並對這個舊族之子產生愛情之後,還對冷酷的社會現實、對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保持着清醒的認識。中宵之夜,小玉流着淚對李益説:
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愛,託其仁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託,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
李益授官鄭縣主簿,赴任之際,小玉又説:
以君才地名聲,人多景慕,願結婚媾,固亦眾矣。況堂有嚴親,室無冢婦,君之此去,必就佳姻。她也知道自己作為妓女,要想與出身高門的李益結為夫婦、白頭偕老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提出八年歡愛的短願。可是到最後,連這個短願也實現不了,李益自分別後便一去不復返,直到被黃衫客挾持而來。臨死之際,霍小玉面對李益,發出悲憤的呼喊: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無休。徴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再説李益,應該承認,他對小玉確有感情,起初貪戀小玉美色,日久生情。他曾在小玉面前發誓:“粉身碎骨,誓不相舍。”並在素縑上寫上盟約。二人分手之際,李益聽了小玉的一番肺腑之言,“且愧且感,不覺涕流,因謂玉曰:‘皎日之誓,死生以之,與卿偕老,猶恐未愜素志,豈敢輒有二三!固請不疑,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當卻到華州,尋使奉迎,相見非遠。’”但是,與妓女結婚,李益怎敢向“素嚴毅”的母親提出這件事?假如提出來,在門閥社會背景下,又怎能為當時的社會、家庭所接受?對個人仕途有無影響?這些都是李益迴避不了的問題。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生性懦弱的他還是向門閥低頭,向世俗屈服,接受了母親的安排,與高門大姓盧氏表妹成親,從而成為小説史上留下千古罵名的負心漢形象。 [1] 

唐五代小説的文化闡釋圖書目錄

序……………………………………………………………………………傅璇琮 1
序……………………………………………………………………………鄧紹基 5
前言……………………………………………………………………………… 1
第一章 唐五代小説與史官文化……………………………………………… 1
第一節 小説歷史化……………………………………………………………… 1
第二節 小説歷史化的原因……………………………………………………… 22
第三節 小説文體的獨立化……………………………………………………… 24
第四節 餘論……………………………………………………………………… 37
第二章 唐五代小説與門第…………………………………………………… 39
第一節 四姓、五姓與七姓……………………………………………………… 40
第二節 門閥觀念與小説創作主體……………………………………………… 41
第三節 門第與小説結局…………………………………………………… 46
第四節 門第觀的內涵…………………………………………………………… 50
第五節 門第與婚姻………………………………………………………… 62
第六節 門第與朋黨…………………………………………………………… 67
第七節 門第觀衰落的原因…………………………………………………… 70
第三章 唐五代小説與科舉………………………………………………… 76
第一節 行卷之風與小説之興………………………………………………… 77
第二節 科舉與士風…………………………………………………………… 85
第三節 科舉與文士生活……………………………………………………… 103
第四節 科舉與朋黨…………………………………………………………… 109
第四章 唐五代小説與宗教…………………………………………………… 120
第一節 唐五代佛、道二教的傳播…………………………………………… 121
第二節 佛、道、儒三者的鬥爭與融合及其在小説中的反映……………… 123
第三節 佛、道二教與小説情節模式………………………………………… 128
第四節 佛、道二教與小説形象塑造………………………………………… 133
第五節 佛、教二道與小説敍事結構…………………………………… 136
第五章 唐五代小説與婚戀思想…………………………………………… 139
第一節 文士與妓女題材小説………………………………………………… 139
第二節 人與異類戀愛小説的文化內涵……………………………………… 147
第三節 女性地位……………………………………………………………… 161
第四節 宮女生活……………………………………………………………… 168
第五節 馬嵬情結……………………………………………………………… 171
第六節 同姓不婚……………………………………………………………… 174
第六章 唐五代小説創作與商品經濟……………………………………… 178
第一節 商人形象塑造及其文化底藴………………………………………… 178
第二節 商人心中揮之不去的三種情結……………………………………… 187
第三節 胡商現象的文化內涵………………………………………………… 193
第四節 商業觀念對小説創作的影響……………………………………… 205
第七章 唐五代小説與士子的文化心態……………………………………… 211
第一節 士子文化心態的具體體現………………………………………… 211
第二節 士子文化心態的嬗變………………………………………………… 223
主要參考書目………………………………………………………………… 232
後記…………………………………………………………………………… 23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