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

鎖定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是2007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國強。
作    者
丁國強
出版社
黃山書社
出版時間
2007年5月
頁    數
260 頁
定    價
26.0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7076360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內容介紹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湖州職業技術學院丁國強著,省社科聯課題研究成果,2007年7月由黃山書社出版。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既是湖州文化史上一大奇特的現象,也是浙江文化史乃至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蹟。繼大曆初鮑防、嚴維為首的浙東聯唱後,以顏真卿、皎然為首的湖州文人集團多次舉行聯句唱和活動,湖州聯唱較之浙東聯唱,參與人數更多,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全唐詩》第788卷至794卷收錄7卷聯句詩,共計聯句134首,屬中唐時期的有103首,而在湖州創作的有54首。可見中唐的聯句活動,多半發生在湖州,由此可見湖州詩人在其中的突出作用與貢獻。研究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文人集團的組織結構、活動方式、創作狀況和生成環境,能折射出該地區文化環境變遷的某些特徵和整個唐代中葉以後士風嬗變的某些軌跡,為我們考察不同時期文人集團的精神風貌提供一條認知的途徑,對於文學史、文學理論史和文化史建設,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唐中葉是湖州歷史上文化繁榮的一個時期。該書確定的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它的活動地域主要是湖州城及周邊烏程、長城(今長興)、武康、德清、安吉五縣。從時間上説,該書所謂的唐中葉,不僅包括代宗大曆年間的14年,而且往上包括代宗廣德元年到永泰元年(公元763-765年),往下涵蓋德宗建中年間、興元元年到貞元中之間(公元785-793年)。因為湖州文人集團主要活動在顏真卿任湖州刺史的大曆年間,皎然等人在貞元年間的詩歌創作只是他們創作實踐的自然延續,因此,該成果研究的時間點主要放在大曆年間,適當向上和向下作一定延伸,以保持過程的完整性。
該書將唐代中葉湖州文人集團和詩歌創作作為研究對象,較為全面地蒐集了相關人物的傳記、文集、筆記、碑貼、詩話、方誌以及其他文史資料,通過細讀作品文本,對資料進行了分析;並綜合運用文學、美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在社會—歷史的文化背景中,對湖州文人集團的形成原因、身份構成、活動形態、詩歌創作及其文化功能進行了專門和深入的探討,從而加深了對轉型期文人這個特殊階層存在狀況的體認和作為文化創造主體的文人地位的認識。
全書內容包括: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文化地理界定;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生成環境;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形成;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成員的身份構成;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活動方式;湖州聯唱詩的內容;湖州聯唱詩的情感功能;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意義和影響。
唐代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形成,既有自然地理的、人文環境的因素,又有集團內部成員心境志趣上的一致。恬退獨善、蕭散閒靜的心境,正是這個文人集團形成的精神基礎。鬆散、活躍、自由的組織形式,是這一時期湖州文人集團結構上較為明顯的特點。文人之間往往不受嚴格固定的活動宗旨的限制,緣興而起,隨聚隨合,不受拘束,進行隨意灑脱的文化活動。在集團成員的身份構成上,最為明顯的特徵是他們中間山人布衣之類的平民身份者佔有相當的比例。湖州文人集團所具有的集團意識和集團心理,在那一時代率先開啓了一代文學風貌,影響了整整一代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
由於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在學術界尚無前期成果問世,因此該成果本身便具有了某種填補空白的意義。首先,該成果可以幫助讀者正確認識湖州文人集團的性質、特點、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其次,成果體現了課題組成員的學術見解,歷史地科學地分析評價了湖州文人集團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學史和文學理論史上的地位;再次,成果力求文化視野更為開闊,以闡明文學與社會、歷史、經濟、宗教、哲學、美學、心理學之間存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中透視出唐中葉以後士風嬗變的某些軌跡。成果通過系統、全面地收集和整理各種資料,歷史地科學地分析和評價了這一時期湖州文人集團的性質、特點、形成過程及其影響,論述了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學史和文學理論史上的地位,可以使人們對唐代中葉湖州文人集團有一個比較全面、具體而清晰地認識。作者選取典型的區域詩人羣作為研究對象,從湖州文人集團這一角度透視唐代中葉以後社會各個領域的變化,具有一種以點帶面、融合貫通的學理建構,可以為中國文學的整體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劉東 提供)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作者介紹

丁國強:(1962- ), 男,漢族,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現任人文與旅遊分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湖州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州市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和湖州地方文化研究。參與浙江省新世紀教改項目1項。獲湖州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

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研究作品目錄

緒論——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文化地理界定
第一章: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生成環境
第二章: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形成
第三章: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組織結構(分為“地方官及幕僚、外來遊歷詩人、隱士與僧道、顏真卿族人”四節)
第四章: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活動方式(分為“集團成員間的交遊酬唱、‘詩酒文會’與‘雅集聯句’、《韻海鏡源》的編撰”三節)
第五章:浙西聯唱詩的內容(分為“滑稽詼諧的柏梁體、宴集餞別之際針對個人的聯句、詠物為主的賦得詩”三節)
第六章:浙西聯唱詩的情感功能(分為“遊戲、交際、宣泄”三節)
第七章:唐中葉湖州文人集團的意義和影響(分為“聯句形式的多樣化探索、文學理論貢獻、審美趣味與詩風、對貞元元和詩壇及文人詞的影響”四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