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唇達摩鯊

鎖定
唇達摩鯊,學名Isistius labialis (Meng, Chu et Li, 1985),為鎧鯊科達摩鯊屬的一種魚類。在中國,分佈於廣東等,多見於深海、夜晚常至水上層、晝夜垂直迴游以及營外部寄生生活。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外海。
中文名
唇達摩鯊
拉丁學名
Isistius labialis (Meng, Chu et Li, 1985)
動物界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角鯊目
鎧鯊科
達摩鯊屬
唇達摩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角鯊亞目
亞    綱
板鰓亞綱
分佈區域
廣東外海,西太平洋 中國南海

唇達摩鯊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尾;全長442 mm;採自廣東外海。
體呈亞圓筒形,細長,前部較粗,向後漸細且稍側扁。頭稍寬扁,約為全長的1/5。尾較短,稍短於頭和軀幹長的1 /2;尾基無凹窪。吻長稍小於眼徑,前端鈍圓。口前吻長大於頭長的1/3。眼頗大,卵圓形,後端尖狹,眼徑為口前吻長的2/3。鼻孔小,約為眼徑的1/3強,寬等於鼻間隔,斜列,近吻端;前鼻瓣小,三角形突出。口橫平,稍波曲。上唇肉質,橫平,口角處上下頜唇褶聯合呈半月形,下頜後方的下唇褶中央部分寬而圓凸,兩側凹入,後緣波曲,與口角唇褶相連呈一橫行褶;發達的肉質唇適於吸附於其他大型魚類和海棲哺乳類動物身上,營體外寄生生活。口隅外側有1斜行深溝。齒上下頜異型,上頜有1較小的直立正中齒,每側約21齒,齒尖細似鈎狀,稍外斜;下頜正中齒與兩側齒等大,每側約14齒,齒大,直立側扁,基部近長方形,兩側互相重疊,齒冠三角形,邊緣光滑或部分有細鋸齒緣。此屬魚類的下頜齒與體相比為鯊類中具最大型齒,藉此割刺取食寄主的肉。上頜齒3-4行在使用,下頜齒1行在使用。噴水孔大,斜列,等於眼徑的1/2強,腎形,在頭部背側面,位於眼背緣水平線後上方。鰓
孔5個,較小,位於體側中央;前3個鰓孔幾等大,約為眼徑的1/3,最後2個稍小,均位於胸鰭起點前方。側線在胸鰭基部上方向上延伸,向後沿體側上方和中部直線排列,伸達尾鰭後方基底中央。盾鱗近方形,基底大,棘突方形而低平,中央稍凹、無細的頸部。
背鰭2個,無棘,頗小而後位;第一背鰭基底約為頭長的1/5,基底後端與腹鰭起點幾相對,前緣和後緣相連成圓形,上角圓鈍,下角延長尖突,下緣平直;第二背鰭與第一背鰭同形而稍大,起點位於腹鰭裏緣後端上方。兩背鰭間距小於第二背鰭基底後端與尾鰭起點之間的距離。尾鰭寬短,帚形,約等於全長的1/7;上葉較發達,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短,前後各有一缺刻,尾端鈍尖,後緣斜直。腹鰭基底約為第一背鰭基底的1.5倍,鰭高約等於第一和第二背鰭高,外角鈍圓,後緣斜直,裏角尖突。胸鰭較小,長大於寬,外角和裏角鈍圓,後緣斜直。
液浸標本背面深棕褐色,側線黑色,腹部淺棕色,前部淡白色。胸鰭前方鰓孔間有1條明顯的橫行黑褐色環帶跨越腹部,口周圍色較淺,唇白色。兩背鰭、腹鰭和胸鰭棕色,邊緣淡白色;尾鰭棕黑色,中部和下部後緣淡白色,身體腹部具有發光器官。 [1] 

唇達摩鯊棲息環境

深海, 夜晚常至水上層, 晝夜垂直迴游, 營外部

唇達摩鯊模式產地

廣東外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