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哭郎著作

鎖定
《哭郎著作》是唐代鄭愔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哭郎著作
作    者
鄭愔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卷106_22》
文學體裁
五律

哭郎著作作者簡介

鄭愔(?- 710)唐詩人。字文靖,河北滄縣(屬滄州)人。卒於唐睿宗景雲元年。十七歲舉進士。武后時,張易之兄弟薦為殿中侍御史,張易之下台後,被貶為宣州司户。唐中宗時,任中書舍人,太常少卿,與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稱“崔、冉、鄭,辭書時政。”
唐初流行《桑條歌》,其詞有“桑條韋也”之句;明韋后妄圖篡位,以《桑條歌》為其“受命”這證。愔迎合韋后之意,作《桑條樂詞》十首進獻,擢升史部侍郎。景龍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貪贓貶為江州司馬。翌年色結譙王李重福陰謀叛亂,預推重福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敗邙,被誅。《宋秘書省續四庫書目》鞽錄有詩一鄭,《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十九首,編一卷,其中以《塞外》三首較好。事蹟散見於《舊唐書》卷七《中宗紀》、卷五十一《韋庶人傳》、卷八十六《庶人重福傳》及《唐詩紀事》卷十一。 鄭愔(?—710年),滄州人,詩人。唐中宗時宰相。祖父鄭則官縣尉,父鄭立升(也作玄升)官衞州刺史,兄鄭徇官右拾遺。愔十七歲舉進士。《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僅列名字和官職,兩《唐書》都沒有為他單獨立傳。從零散的史料中可知:鄭愔中進士後任許州司功參軍,因受武三思指使告發桓彥範而獲得升遷。中宗景龍元年,武三思與韋后當政,愔引為心腹,歷任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太常少卿、侍御史等。景龍三年,上命鄭愔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宰相)。當時唐朝宰相多以賄成,而鄭愔又頗以此為弄權,説他是“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外留人,授擬不中,迭法大壞”,與冉祖雍等人同遭輿論非議,有“崔、冉、鄭亂時政”之稱。五月,遭御史李尚隱彈劾罷相流吉州。後上官昭容與安樂公主曲為申理,貶江州司馬,九月帝召鄭愔入陪大禮。
景雲元年,鄭愔謀略推譙王李重福稱帝,舉兵誅韋氏未發而韋氏敗。時愔自秘書少監左遷沅州刺史,但留在洛陽為李重福草制帝詔,致元為中元,尊上為皇季叔,以温王為皇太弟,愔為左丞相知內外文部史部事。八月謀事敗,愔匿車中着婦人服,獲入獄東都,被中書侍郎張説殺死。鄭愔進入官場初期依附來俊臣得到進升,來俊臣被誅,附張易之,易之誅,附韋氏,韋氏敗,又附譙王李重福,最後竟導致滅族。真正作了封建王朝的犧牲品

哭郎著作作品原文

詩禮康成學,文章賈誼才。
巳年人得夢,庚日鳥為災。
書草藏天閣,琴聲入夜台。
荒階羅駁蘚,虛座網浮埃。
白馬賓徒散,青烏隴隧開。
空憐門下客,懷舊幾遲迴。 [1] 

哭郎著作作品註解

1、庚日:所説的“庚日”是指依據“天干地支紀日法”中帶庚字頭的那一天。其中,天干由10個字組成,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2、駁蘚:bó xiǎn ㄅㄛˊ ㄒㄧㄢˇ (駁蘚) 亦作“駁蘚”。 顏色斑駁的苔蘚。

哭郎著作作品賞析

鄭愔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夜遊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敍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裏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