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哥丁根學派

鎖定
形成於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個具有近代意義的歷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爾、斯畢特勒、赫倫等。主要史學工作:把古典史學提倡的史學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學家開闢的專業化史料考據方法與歷史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史學研究成為一般情況下需要嚴格專業技能訓練的人才能從事的工作。
中文名
哥丁根學派
形成年代
18世紀60年代
代表人物
伽特勒、施洛塞爾、斯畢特勒等

哥丁根學派簡介

歷史地位:促進歷史學專業化,使史學逐步走向近代科學性質;在史學實踐方面,為德意志史學成為19世紀西方史學中心打下良好基礎;在人才培養方面為19世紀德國史壇和其它國家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專業人才;在歷史觀念上成為由理性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的橋樑;在歷史方法上,哥丁根學派重視原始資料的收集與辨析,反對抽象思維,倡導專題研究與分工合作,重視歷史學輔助學科,為19世紀蘭克史學奠定了基礎。

哥丁根學派主要代表人物

約翰·克里斯蒂安·伽特勒(Johann Christian Gatterer,1729-1799年)
1757年,哥丁根大學在歐洲最早設置歷史講座。1759年,伽特勒應聘主持該講座,哥丁根學派大體從這時開始。他痛陳德國史學落後的現狀,批評當時各種歷史著作的種種弊端。代表作《世界史》。初步建立了世界通史的體系,主張要拓寬世界史的內容,擴大地域範圍,提出了將世界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段的世界分期法,所有這些都對歷史學的發展產生過積極影響。
奧古斯特·路德維希·馮·施洛塞爾(August Ludwig von Schlozer,1735-1809年)。受伏爾泰的治史觀念頗深。代表作《北歐史》、《俄國史》、《世界通史》。但最為重要知名的就是《世界通史》。在構建世界史體系的問題上,比伽特勒做出過更多貢獻。
路德維希·蒂莫託伊斯·斯畢特勒(Ludwing Timotheus Spittler,1752-1810年)。致力於教會史和德意志各邦歷史研究。重要著作有《基督教會史》、《歐洲各國史要》。
阿諾爾德·赫爾曼·路德維希·赫倫(Arnold Hermann Ludwig Heeren,1760-1842年)。他是哥丁根學派的後期代表,在哥丁根大學執教約50年,從1819年起擔任該校校長。主要著作有《古代主要國家的政治、交通和商業》、《歐洲國家制度及殖民地史》等。他把早期哥丁根學派史學的世界主義觀念,縮小成近代歐洲國家體系的觀念,這種體系後來被蘭克進一步發展成為系統的“西歐中心論”,成為長期霸持西方史壇的傳統觀念。 [1] 
參考資料
  • 1.    張廣智.西方史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