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鎖定
哈里·馬丁遜(1904~1978年)是一個多產的小説家和詩人,一個自學成才的工人階級作家,是最重要的現代化指數瑞典無產階級文學家。在1974年馬丁森與艾温德·約翰遜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馬丁森的詩的特點是語言上的創新,精密的觀察,和燦爛的就業隱喻。
中文名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外文名
Harry Edmund Martinson
國    籍
瑞典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78年
職    業
小説家詩人
主要成就
197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出生地
瑞典南部布萊金厄省
代表作品
《海風之路》《光與暗之詩》《草之山》 《麻花開時》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人物經歷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哈里·馬丁遜(1904—1978年),瑞典詩人、小説家。出生於瑞典南部布萊金厄省的亞姆斯霍格。父親原是船長,後離船經商。他6歲時,父親病故,母親丟下7個孩子隻身前往美國謀生。他被送進教區福利機關,福利機關又把他交給收費最低的農家撫養,小小年紀除了要幹笨重的體力勞動外,還經常受到養父母的虐待,他的童年異常悽慘。一九二六年,馬丁遜以海員生涯為題材,創作了處女作詩集《鬼船》,發表後獲得成功。他早期的作品還有詩集《現代抒情詩選》、《遊牧人》(1931)等。他渴望得到家庭温暖,幻望着能飛向大自然,飛向大海,這一切在他的著名自敍體長篇小説《蕁麻開花》(1935)和《出路》(1936)中都有極為生動的描述。16歲後,他在外國輪船上當司爐工、水手,到過印度南非等許多地方。異國情調和海洋風光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1949年,他被選為瑞典學院院士,1974年他同瑞典另一位作家埃温德·雍松一起獲諾貝爾文學獎,授獎是“由於他的作品通過一滴露珠反映出整個世界”。 馬丁遜的詩作浩繁,他是個迅思多產的詩人。1931年出版的詩集《諾爾美》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收集了他回憶辛酸童年和描寫海上瑰麗風光的詩篇 [1] 
1956年發表的長詩《阿尼阿拉號》使馬丁遜在西方世界贏得了國際聲譽。1959年,這首長詩被改編成歇劇,至今屢演不衰,成為當代瑞典的經典作品。 [1] 
馬丁遜非常向往中國,收集在《信風集》(1945)中的長詩《李闞在樹下的一席談》通篇是老莊哲理。他以中國為題材杜撰的歷史刷《魏朝三刀》(1964)也頗負盛名。馬丁遜的其他作品還有散文《無目標的旅行》(1932)、《再見吧!好望角》(1933)、長篇小説《通向鍾國之路》(1948)等。 [1]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人物作品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他早期的作品還有詩集《現代抒情詩選》(1931)、《遊牧人》(1931)、《自然》等。這些詩作反映了作家悲慘的童年生活和坎坷的經歷,也闡述了他自己的生活哲學:人的生活應不斷更新。
馬丁遜的中期作品有詩集《信風》(1945)、《蟬》(1958)、《車》(1960)等,在這些詩集中,詩人用細膩而獨特的手法描寫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一九五六年發表的敍事長詩《阿尼阿拉號》是馬丁遜詩歌的代表作。
馬丁遜晚年的詩作有詩集《光明與黑暗之詩》(1971)、《草之山》(1973)等。
馬丁遜的小説主要有長篇小説《蕁麻開花》(1935)、《出路》(1936)、《迷惘的美洲豹》(1941)、《通向鍾國之路》(1948)和《浪子的故事》(1956)《阿尼亞拉》等,其中《蕁麻開花》為其代表作。除詩歌、小説外,馬丁遜還創作了一批散文、遊記、劇本等,如散文《漫無目標的旅行》(1932),遊記《再見吧,好望角》(1933),歷史劇《魏朝三刀》(1964)等。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寫作特點

馬丁遜的詩歌創作風格以浪漫主義為主,間或有神秘、悲觀色彩。作品較為晦澀難懂。他的抒情詩含蓄雋永,富有哲理,頗似中國的古詩詞。由於他在繪畫方面也有相當造詣,他的自然小詩宛如一幅幅精美的風景畫。馬丁遜的詩不僅想像豐富,聯想奇特,語言流暢,感情細膩,而且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表現出詩人擅長採用新的視角觀察人生,尋求獨到的發現和體悟。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人物評價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197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瑞典自己人,由小説家埃温特·約翰遜和詩人哈里·埃德蒙·馬丁遜平分,哈里·馬丁遜的獲獎理由是:“由於他的作品能透過一滴露水反映整個世界”。 諾貝爾文學獎經常發給自己家裏人,這一次還是兩位瑞典作家平分,如果説埃温特·約翰遜則實在沒有多少特色可言,那麼哈里·馬丁遜是個不錯的詩人。他15歲當海員,隨船去過南美及印度,浪跡天涯。馬丁松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的文學天才是在流浪生涯中生髮的,被稱為“文學界的流浪兒”。他最初的詩歌以海員生涯為題材,如《鬼船》,後來還寫了《海風之路》《光與暗之詩》《草之山》。他的詩歌景物描寫很細緻,也很奇特。他除了細緻的觀察,還有豐富的想象力,他被公認的代表作是科幻太空長詩《阿尼亞拉》。科幻小説在美國和歐洲都很發達,但科幻詩歌卻並不發達,正宗的詩人寫科幻詩歌的也很少,所以《阿尼亞拉》顯得很特殊,但故事敍述的很完整,語言流暢,太空航行中充滿了危機感和各種矛盾,應該説是一篇很不錯的科幻作品,但科幻經典卻談不上。詩人善於採用新的視角觀察人生,尋求獨到的發現和體悟,他的詩歌很獨特,敢寫科幻詩歌就是很獨特的了,更何況他還以科幻詩歌爾聞名。他注重思考,他的詩往往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和巨大的藝術涵蓋力。但嚴格的説來,他卻沒有太獨特的語言貢獻,語言魅力不足,所以和很多大詩人比還有一些距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