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瓦那公約

鎖定
哈瓦那公約,全稱為《關於暫時管理歐洲國家在美洲的殖民地和屬地的公約》。美國和拉丁美洲的巴西、智利、阿根廷等20個國家於1940年7月30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開的第二次美洲國家外長會議上籤訂的一項條約。1942年1月8日,該條約正式生效。
中文名
哈瓦那公約
簽約時間
1940年7月30日
生效時間
1942年1月8日
公約指出:締約國鑑於歐洲戰局有可能使歐洲國家在美洲的屬地變為反對美洲大陸的侵略中心,為此,各國一致宣佈:當這些地區被認為受到非美洲國威脅的時候,締約國可以進入並予以佔領;在緊急情況下,締約國中的一國或數國可以首先單獨採取行動,然後與其他締約國協商。同一天,美洲國家的外長們還通過了美洲各國關於維護和平團結的宣言和防禦互助合作的宣言。 [1] 
參考資料
  • 1.    羅肇鴻、王懷寧主編.《資本主義大辭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4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