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

鎖定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是哈爾濱工程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國際船模水池會議(ITTC)和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會議(ISSC)的成員單位。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前身系1953年創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海軍工程系造船科。1966年,哈軍工集體轉業,學院更名“哈爾濱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改為艦船工程系。1971年,船舶設計與製造學科和船舶動力學科組建船舶工程系(一系)。1985年,船舶工程系(一系)更名為船舶與海洋工程系。2001年,黑龍江水運規劃設計院併入,更名船舶工程學院。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個;有教職工190人。 [2] 
2022年4月,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團委榮獲“黑龍江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17] 
中文名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Shipbuilding Engineering
簡    稱
1系船院
創辦時間
1953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哈爾濱工程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榮生
院長:李曄 [1]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3個
專業類別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2個
專業類別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1個
地    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南通大街145號
知名教師
廖振鵬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海軍工程系造船科,設艦艇設計與製造專業。
1955年,造船科設水面艦艇設計與製造、潛艇設計與製造兩個專業。哈軍工招收首期研究生3名,均入讀海軍工程系。
1966年,哈軍工集體轉業,學院更名“哈爾濱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改為艦船工程系,原水面艦艇設計與製造、潛艇設計與製造兩個專業改為艦船原理、艦船結構力學兩個專業。
1971年,船舶設計與製造學科和船舶動力學科組建船舶工程系(一系)。專業設置恢復為:潛艇設計與製造、水面艦艇設計與製造。
1975年,潛艇設計與製造、水面艦艇設計與製造專業合併為艦船製造專業。
1978年,調整設置,船舶工程系下設船舶原理教研室、船舶結構教研室、海洋系統工程教研室。
1981年,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點;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首批碩士點。
1983年,恢復船舶設計教研室。
1985年,船舶工程系(一系)更名為船舶與海洋工程系。設有船舶工程專業,船舶原理、船舶結構、船舶設計、船舶振動4個教研室。
1986年,船舶結構力學獲評博士授權學科,船舶設計製造學科獲碩士授權學科。
1987年,增設“海洋工程”本科專業(後更名為“海岸與海洋工程”專業)。
1988年,設置調整為:船舶快速性、船舶運動性、船舶操縱性、船舶結構力學、船舶建造工藝、船舶設計、船舶工程結構實驗室、船舶水池實驗室8個教研(實驗)室。
198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船舶、水運工程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3年,增加新船型設計教研室。
1997年,現代船舶設計與製造、船舶力學成為“211工程”學校重點建設項目。國家研究生專業目錄調整,船舶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舶設計製造三個研究生專業合併為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設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流體力學兩個博士點。並獲中國首批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1998年,原專業合併為船舶與海洋工程1個專業,整合教研室為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操縱、船舶設計4個教研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國家評估中同類排名第一。力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獲准建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學科獲國家首批特聘教授崗位設置權。
1999年,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設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3個專業。新增港口航道、水利水電、結構振動3個教研室。
2001年,黑龍江水運規劃設計院併入,更名船舶工程學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2張)
2002年,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製造獲批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船舶工程專業被評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水下智能機器人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2003年,力學學科獲得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2004年,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學科等在國家發改委批覆中正式列入“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停止招生。
2005年,船舶與海洋工程本科專業通過英國皇家造船師學會資質認證。成立“深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海洋環境適應性實驗室。
2007年,建成“多體船技術實驗室”。
2008年,通過梳理凝練學科方向,調整組織為:水下機器人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深海工程技術中心、艦船總體與系統技術研究所、船海設計製造技術研究所、船海流體力學研究所、船海結構力學研究所、港口航道與近海工程技術研究所。
2009年,獲批“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5年,按學科方向及既有基礎調整設置為:海洋運載器技術研究所、海洋工程技術研究所、艦船與海洋平台總體技術研究所、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研究所、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研究所、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中心。 [1] 
2019年,學院新增海洋機器人本科專業。 [14]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4個本科專業,招生分為兩類:(1)海洋工程類。下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和海洋機器人3個專業方向。(2)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聯合學院)。 [2]  [16]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9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級職稱47人,副高級職稱75人。柔性人才7人,海內外兼職(客座)教授29人。共有博士生導師75人(含兼職15人),碩士生導師134人(含兼職21人)。 [2]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振鵬(專職)
全國優秀教師:蘇玉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阿漫、秦洪德
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郭春雨 [16] 
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姚熊亮、蘇玉民 [10]  [14]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活動照片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活動照片(4張)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試點改革專業1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專業1個、黑龍江省重點專業1個,黑龍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過英國皇家造船師協會(RINA)質量體系認證;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 [2]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級綜合試點改革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防科工委重點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船海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黑龍江省重點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黑龍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2]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動力學 [11] 
  • 教學成果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學生多次在“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比賽中獲獎,年均獲省級及以上創新創業競賽獎勵130餘項。 [2]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創建“一體兩輔雙驅”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一流工科人才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15] 
“保持一顆紅心、面向兩個前沿,緊抓三條 主線”的一流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2019年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13]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個,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防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獲評A+。 [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機械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水利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土木水利 [2] 
國家級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國防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等
省部級重點學科:流體力學 [4]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科研平台5個,省部級科研平台7個。 [2] 
國家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總裝研發設計國家工程實驗室
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部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科技部聯合實驗室:科技部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船舶與海洋工程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水下機器人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多體船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級111工程創新引智基地:深海工程科學與技術國家級111工程創新引智基地
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工信部極地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2] 
工信部協同創新中心: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工信部協同創新中心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多體船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黑龍江省協同創新中心:極地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12] 
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船舶科學與技術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 [16]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計了中國第一艘水翼試驗快艇、中國第一艘小型水動力試驗潛艇、中國第一艘深潛救生艇、中國第一艘雙工型探測與撈雷深潛器、中國第一座船舶試驗水平型循環水槽、中國第一套潛艇載荷稱重系統、中國第一個軍用智能水下機器人等。 [16] 
2019年,學院獲省部級科研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十三五”每年均斬獲省部級一等獎;發表SCI近200篇,其中高被引論文約佔10%;專利授權百餘項。科研經費總額、新立項科研項目經費總額均達2億餘元。獲批高技術遠洋客船網絡化服務、海上浮式風電、中型郵輪、基礎加強項目等一批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20項,立項率30%,其中傑青、重點項目各1項。 [14]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5年,年均科研到款1.4億;師生髮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4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 [2]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衝擊毀傷特性與技術
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5] 
船舶應急安全性分析及其應對技術
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科技進步類一等獎
海洋工程安裝作業仿真平台研製及應用
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科技進步類一等獎
智能水下機器人的自適應優化控制
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300 公斤級小型智能探測系統開發
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科技進步類二等獎
大型能源構件大尺度結構試驗技術
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科技進步類二等獎 [6] 
惡劣海況深水浮式平台流體載荷與運動響應預報關鍵技術及應用
2019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科技進步類二等獎
水平軸潮流能水輪機水動力特性及機理研究
2019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7]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2019年,學院舉辦第四屆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會議(ICNAME2019)、第二屆船海流體動力模擬國際研討會(IWMHM2019);獲批高端外國專家項目3項。與葡萄牙里斯本大學聯合申報創新人才國際合作項目獲批;與葡萄牙、新加坡等國高校建立國際交流長期項目2個。學院119名學生分赴英國、美國、新加坡、日本、挪威、葡萄牙等16個國家開展國際交流;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船舶專業師生一行32人來校實習交流。 [14]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Sesam在手,船海我有”講座、大學生慢跑公益活動暨船海知識競賽,組織開展第十二屆道博斯趣味運動會。 [8-9]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李榮生
院長
李曄
黨委副書記
蘇智
副院長
田宇欣、康莊、李譁、孫龍泉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