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鎖定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是全國首家以將軍文化為主題的非國有博物館。該館位於哈爾濱市雙城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落成,建築面積為5000平方米。館名由劉精鬆上將題寫,館內分別設有領袖藝術、老紅軍與士兵、開國將帥、將帥藝術、將軍藝術和偉大領袖六個展廳,共展出藏品三十五類,共計15000餘件。 [1] 
中文名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地理位置
哈爾濱市雙城區新興工業園區將軍路1號
類    別
藝術類
景點級別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投用時間
2015年6月30日 [2] 
開放時間
9:00-16:00
館藏精品
毛主席漢白玉全身塑像
開館時間
2011年8月
票    價
免費
建築面積
8000 m²
藏品總數
13715件(套) [2]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歷史沿革

將帥紀念園由共和國將帥龍門、開國將帥堂、共和國將帥名錄石刻、36位軍事家雕像、毛澤東主席漢白玉雕像、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革命九大戰役浮雕、龍騰盛世將軍書法石刻長廊、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凌風閣(將軍樓)等多個主題內容所組成。
共和國開國將帥林
共和國開國將帥林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六十週年創建,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栽種1615棵雲杉松,配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大師贈送的唐三彩開國將帥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樹常青,將帥精神永駐。
2017年7月1日,首次緬懷開國將帥活動,在開國將帥林隆重舉行。先後迎來了全國各地129位開國將帥的後代258位親屬,他們在父輩的雲杉松樹下培植了家鄉土、敬獻鮮花、澆水,表達了對父輩的無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這片充滿生機的開國將帥林,是萬古長青的不朽豐碑,是世代相傳的精神家園!
截至2022年10月,共計有438位開國將帥的1163位後代來到共和國開國將帥林參加緬懷儀式!
在將軍文化博物館內還珍藏有1150位共和國將軍的13500幅書畫作品。2015年成功申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創造了收藏將軍書法之最。
2019年將軍文化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黑龍江省青少年研學基地,黑龍江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王軍館長2018年榮獲黑龍江省國防教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哈爾濱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黑龍江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2020年榮獲黑龍江省擁軍擁屬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20年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21年7月1日,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 [1]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展廳

1、領袖藝術廳
展品主要為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0週年,黑龍江省十二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大師創作的毛澤東主席肖像藝術作品。倪繡梅大師,劉雅梅大師,翟孟義大師,盧天壯大師,唐吉州大師,李春大師,張密林大師,張琳大師,鄭國華大師,孫忠和大師,宋廣大師,林玉卿大師通過黑陶、銅雕、木雕、滿繡、蛋雕、鋁板畫,魚皮畫,剪紙,葫蘆等10種不同的藝術形式,800多件藝術展品,多維度,立體化再現了偉大領袖主席昔日的風采。
領袖藝術廳 領袖藝術廳
2、老紅軍與士兵廳
館內收藏了2013年老紅軍向守志上將贈送的服裝、物品、圖片。向守志上將,1934年參加革命,曾經歷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新中國軍隊建設乃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各個重大歷史時期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身經百戰、叱吒疆場、屢建功勳,於1990年在南京軍區司令員崗位離休。
向守志上將一直關心和支持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在十餘年時間為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及三五集團題贈了115幅書法作品。
老紅軍與士兵廳 老紅軍與士兵廳
3、開國將帥廳
開國將帥展廳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陶瓷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陳繁國老師手工繪畫開國將帥肖像瓷板畫(1614幅)。
開國將帥後代贈送的各類物品、家鄉土和珍貴的歷史圖片,以及1100多位開國將帥後代來開國將帥林緬懷的影視、圖片、使用的餐具簽名、簽名書籍、簽名旗幟等。
開國將帥廳 開國將帥廳
4,將帥藝術廳
將帥藝術展廳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製技藝”省級傳承人、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獲得者賴禮同大師創作的德化白瓷十大元帥、十大將半身雕像。
原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著名篆刻家趙佩紱老師篆刻238方壽山石、巴林石開國將帥傳奇印章,著名版畫家王瑞老師贈送的版畫開國將帥82幅,孫忠和大師的36位軍事家鋁板畫,2014年廣東藝術家創作的油畫開國將帥1614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滿繡代表性傳承人孫豔玲大師的刺繡十位元帥作品。
將帥藝術廳 將帥藝術廳
5,將軍藝術廳
展示中國攝影家協會原主席、毛澤東主席兒媳邵華將軍2006年5月在哈爾濱攝影藝術展後贈送的攝影作品120幅,冷寬中將贈送的攝影作品160幅,2009年慶祝建國六十週年,劉精鬆上將、冷寬中將、陶先順少將等六位將軍在哈爾濱拍攝的攝影作品(將軍鏡頭中的哈爾濱),百將龍硯,百將龍印,百將龍壺,百將福祿壽喜壺,百將姓氏祖譜木簡,百將龍鎮紙等。
為慶祝建黨90週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邵天助繪製的金源神龍瓷板畫∶長9米,寬0.9米,採用景德鎮燒瓷技術製作,99條龍栩栩如生,99位將軍龍字映襯上方,原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上將題字金源神龍,於2011年7月製作完成。
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唐吉州老師的銅浮雕(百龍圖)9米長,1.5米高。
壽山石中華龍印,高80cm,寬35cm,重500公斤。特邀165位將軍書寫“中華龍”字,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是由共和國將軍題寫龍字,著名雕刻大師雕刻在珍貴壽山石的巨型印章,堪稱鎮館之寶。
將軍藝術廳 將軍藝術廳
6,偉大領袖廳
軍民團結如一人,
試看天下誰能敵。
偉大領袖廳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製技藝”省級傳承人、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獲得者賴禮同大師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創作的德化白瓷555尊毛主席雕像。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漆脱胎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勝標老師創作的毛澤東主席站像1954年在北戴河。 [1] 
偉大領袖廳 偉大領袖廳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將帥紀念園

1,將帥紀念園大門
伏虎降龍硝煙盡染千秋畫卷,
厲兵秣馬軍史猶存萬古英名。
將帥紀念園大門建於2015年,整體為中華傳統仿古牌樓風格。門口巨石照壁,大門匾額“將帥紀念園”由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門柱對聯“伏虎降龍硝煙盡染千秋畫卷,厲兵秣馬軍史猶存萬古英名”由空軍原副司令景學勤中將題寫。
將帥紀念園大門,為中國古代門樓設計風格,朱漆大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和體現,寓意吉祥,形制高貴。門斗處飛檐斗拱,氣勢雄偉。門口蹲坐着石獅子,更顯尊貴與威儀。板門上一排排碩大的金色“浮漚釘”,把大門裝飾得古香古色,莊重威嚴,彰顯了民族建築之美,倍增了傳統文化之韻。
將帥紀念園大門 將帥紀念園大門
2,共和國將帥龍門
共和國將帥龍門2013 年 8 月落成,採用漢白玉製成,寬9.3米,高6.35米,底座高1.2 米。四柱暗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底座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每根立柱的上方是“龍頭”,與柱身雕刻的盤龍合為一體。正門橫樑“共和國將帥”由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橫樑上方鑲嵌“金源神龍”(黑龍江省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阿城出土的銅坐龍)。
共和國將帥龍門(漢白玉) 共和國將帥龍門(漢白玉)
3,九次歷史重大戰役浮雕
201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創意製作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革命和重大戰役歷史長卷,座落在將帥紀念園。長卷長55.5米,高2.0米,選中國人民解放軍九次重大戰鬥戰役∶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四渡赤水、百團大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甘嶺戰役。此浮雕選用墨玉石和晚霞玉雕刻而成。
九大戰役墨玉石浮雕 九大戰役墨玉石浮雕
4,開國將帥堂
共渡紅船共博烽煙曾經攜手行千里,
同擔明月同籌國夢此刻歡心聚一堂。
2015年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60週年而建成。長35米,寬9米,“開國將帥堂” 由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裏面安放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十大元帥,十位大將21尊銅雕像。後面懸掛景學勤中將,熊元吉少將書寫十大元帥,十大將創作的詩詞木製雕刻。
開國將帥堂 開國將帥堂
5,共和國將帥名錄石刻
2007年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週年,請八十位共和國將軍書寫開國將帥名錄(1955一1964年)授銜的1614位將帥,其中元帥10位,大將10位,上將57位,中將177位,少將1360位。書寫名錄的80位共和國將軍其中上將9人、中將9人、少將56人(含6位是開國將軍),開國將帥的名字,永載史冊。
共和國將帥名錄石刻 共和國將帥名錄石刻
6,三十六位軍事家雕塑
“功勳卓著,史書昭昭;昔人已逝,吾輩懷念”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一批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從1927年建軍到新中國成立及抗美援朝戰爭的二十多年的革命戰爭歲月,老一輩革命家們身經百戰,智勇超羣,戎馬生涯,戰功赫赫。共和國的革命戰史、軍史上的歷次著名戰役,新中國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都與他們的名字緊聯繫在一起。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英勇獻身。
三十六位軍事家雕像有25尊採用的墨玉石雕刻,11尊採用的銅雕。
三十六位軍事家雕塑 三十六位軍事家雕塑
7,共和國開國將帥林
生命之樹常青,
將帥精神永駐。
共和國開國將帥林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六十週年創建,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栽種1615棵雲杉松,配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大師贈送的唐三彩開國將帥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樹常青,將帥精神永駐。
2017年7月1日,首次緬懷開國將帥活動,在開國將帥林隆重舉行。先後迎來了全國各地129位開國將帥的後代258位親屬,他們在父輩的雲杉松樹下培植了家鄉土,敬獻鮮花、澆水,表達了對父輩的無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這片充滿生機的開國將帥林,是萬古長青的不朽豐碑,是世代相傳的精神家園!
截至2022年10月,共計有438位開國將帥的1163位後代來到共和國開國將帥林參加緬懷儀式!
共和國開國將帥林 共和國開國將帥林
8,毛主席漢白玉雕像
位於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前,2011年7月28日在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落成。雕像選用上好的漢白玉石材,高5.55米。毛澤東主席雕像以偉人招手的形象進行雕刻,展現偉人一代風采。
雕像運輸和落成過程中曾有着傳奇的故事。雕像運到博物館的時候,運糧河附近颳起了數年罕見的龍捲風,幾棵被大風颳斷的樹橫在路上。十點鐘左右,準備落成時,突然又下起了瓢潑大雨,大雨下了15分鐘,空氣變得更清新了,工人們冒着小雨進行安裝,十點半雕像安裝完成。當現場的人都舒一口氣的時候,天空突然放晴,太陽的光輝照耀下來,真可謂領袖到來驚天動地,傳奇的故事被人們記憶並不斷地講述着。
毛主席漢白玉雕像 毛主席漢白玉雕像
9,神龍亭、中華龍
神龍亭是河南南陽晚霞玉雕刻而成,高3.5米,寬5米,八角型,八根石柱分別雕刻一尊龍, 神龍亭子上面一尊金源神龍,共計九尊龍。
神龍亭內“中華龍”採用國石福州壽山石中的老嶺石為材質,經雕刻名師歷時一年精雕而成。龍體長2.45米,高1.45米,寬1.15米,重5.5噸。“中華龍”字由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2007年8月1日落成。
中華神龍(壽山石) (2) 中華神龍(壽山石) (2)
10,龍騰盛世將軍書法龍字長廊
龍騰盛世將軍書法龍字長廊是2012年(中國的傳統龍年)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週年而進行創意製作,並得到了共和國將軍們的大力支持,分別書寫了各種風格的龍字。長廊採用墨玉石為底,黃金麻石上雕刻龍字,用晚霞玉做軸及前言、後記。於2012年8月1日落成。龍騰盛世將軍書法龍字長廊長200 米,高1.2米,雕刻由218共和國將軍書寫的龍字,其中上將14人,中將30人,少將及將軍174人。
龍騰盛世將軍書法龍字長廊於2015年7月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基尼斯之最——"將軍龍字藝術牆之最"。這批書法作品原件均收藏在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成為彌足珍貴的書法藝術珍品。
龍騰盛世長廊(草白玉) 龍騰盛世長廊(草白玉)
11,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十二生肖雕塑由漢白玉雕刻,每個生肖雕像的底座都刻有共和國將軍以自己屬相書寫的生肖楹聯書法十二幅,刻在生肖座上。其中上將1位,中將1位,少將10位。
李文朝少將(鼠)、張永昌少將(牛)
李彰少將(虎)、熊元吉少將(兔)、
蒲榮祥中將(龍)、向守志上將(蛇)、
黃萬榮少將(馬)、王洪波少將(羊)、
馬述寬少將(猴)、唐作厚少將(雞)、
李雲山少將(狗)、許容奎少將(豬)
於2013年7月落成。
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 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
12,大金第一都樹化玉
大金第一都碑採用筆直、挺拔、距今兩億五千年前的緬甸樹化玉石為材質,碑高 350釐米,直徑 80釐米,重 3.5 噸,呈黃色,這種顏色被稱為樹化玉石中的“珍品”。 碑體上鐫刻着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的“大金第一都”五個大字,更顯得雄渾、大氣、傲立於天地。此樹化玉石“大金第一都”碑的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聚天地之靈氣,化日月之光華,煉神元之精靈。 2007年矗立在阿城粒粒香股份,2011年安放在將軍文化園
大金第一都樹化玉 大金第一都樹化玉
13,九龍壁墨玉石雕
龍飛鳳舞起祥雲,
花好月圓增富貴。
九龍壁選用河北墨玉石雕刻製作,長 5.55 米,高 2.4 米,上刻有九尊神龍,故為九龍壁,位於將軍文化園內。
在九尊浮雕龍的身上分別刻有九位共和國上將:丁文昌上將、于振武上將、王克上將、方祖岐上將、王誠漢上將、李景上將、李來柱上將、周克玉上將、隋永舉上將的書法龍字 。
每天朝陽升起,金光萬道,九龍壁塗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彷彿衝破霧靄,九尊龍更加絢麗,猶如真龍再現。
九龍壁(墨玉) 九龍壁(墨玉)
14,凌風閣(將軍樓)
勢挾千軍騰龍積氣,
凌風一閣問道遣懷。
二棟將軍樓共計500平方米,專為共和國將軍和開國將帥後代住宿所建。2012年中國楹聯家學會會長孟繁錦先生來將軍文化園採風住宿將軍樓,即興作詞一首:“凌風閣”
凌風閣,是園中一景,是專為來此休憩、書畫創作的將軍所建。凌風閣三字承襲凌煙閣。唐太宗為懷念開拓大唐盛世的將領們,特意在長安修建凌煙閣,並命畫家閻立本將二十四位開國元勳畫像供養閣內。後來凌煙閣便成了崇軍尚武的代名詞。“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共和國的將軍們是凌風而起的猛士,堪歌、堪頌、堪敬、堪仰。
凌風閣詞由景學勤中將題寫書法刻在太湖石上放置將軍樓院中。
凌風閣(將軍樓) 凌風閣(將軍樓)
15,將軍文化園太湖石
將軍文化太湖石長5.5米,高2.7米,重35噸。正面刻有瀋陽軍區原司令員劉精鬆上將題寫的“將軍文化園”, 背面刻由金史專家、金上京歷史研究會會長洪仁懷撰文,馬述寬少將書寫的《金源神龍賦》。
“將軍文化園”太湖石2007年安放於哈爾濱市阿城區粒粒香股份,2011年7月遷至將帥紀念園。
將軍文化園太湖石 將軍文化園太湖石
16,將軍標識
名稱:Logo將軍
註冊號:國作登字-2019-F-00704149 [1] 
將軍標識 將軍標識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獲得榮譽

博物館收藏了1150位共和國將軍的13500多幅書畫作品,2015年成功申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創造了收藏將軍題詞數量之最。
2015年被評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江省國防教育基地。
2019年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019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2022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營地(基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