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拉哈河

鎖定
哈拉哈河,又名哈勒欣河,“哈拉哈”蒙語為“屏障”之意,由於西岸比東岸高,從河東岸看西岸如同一座長長的壁障在眼前,哈拉哈河由此地貌而得名。哈拉哈也是蒙古喀爾喀部的名稱來源。 [4]  [7] 
哈拉哈河為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水系呼倫湖支流烏爾遜河上游,發源於大興安嶺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達爾濱湖。主要支流有蘇呼河、古爾班河、罕達蓋河、胡魯斯台河等河流。 [4]  哈拉哈河全長399.5千米,流域面積8736平方千米。哈拉哈河部分河段為中蒙界河。 [2]  [4]  [7]  [18] 
從建國初期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哈拉哈河流域由於環保意識淡薄、保護機制不健全、過度採伐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出現了河道水量減少,部分支流枯水期乾涸等問題。2012年,治理後實現了哈拉哈河全流域無斷流現象。 [5] 
中文名
哈拉哈河
外文名
Khalkhyn Gol
別    名
哈勒欣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水系呼倫湖支流烏爾遜河上游
地理位置
大興安嶺西坡
流經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新巴爾虎左旗、蒙古國
發源地
大興安嶺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達爾濱湖
主要支流
蘇呼河
古爾班河等
河    長
399.5 km [2] 
流域面積
8736 km² [18] 
平均流量
4.32億立方米
河    口
達共鄂博附近

哈拉哈河名稱由來

“哈拉哈”是蒙古語,為“屏障”之意。哈拉哈河的西岸比東岸較高,有的地方在東岸一側會看不到西岸的情況,中間如同一座長長的壁障在眼前,因此,哈拉哈河的名字也由此地貌而得名。 [4] 
哈拉哈河又名哈勒欣河,“哈拉哈”也是蒙古喀爾喀部的名稱來源。哈拉哈河在《舊唐書》稱啜河,遼代稱曷刺河,《金史》稱合勒河,《蒙古秘史》(亦作《元朝秘史》)稱合泐合河。明代稱哈刺哈河,清代稱喀爾喀河。 [1]  [3]  [12] 

哈拉哈河幹流概況

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哈拉哈河是烏爾遜河上源,屬額爾古納河水系, [3]  河流總長度399.5千米 [2]  ,流域面積8736平方千米 [18]  ,部分河段為中蒙界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側高山北部五道溝東南山,流向為由東向西。 [3] 
哈拉哈河在興安盟阿爾山境內有134.5千米,境內流域面積4270平方千米。 [11]  河源至出境處高差888米,平均比降2.25‰。 [3]  哈拉哈河上游源頭由興安、天池、南溝3個水系彙集,從松葉湖(達爾濱湖)流出後由東向西,分別有支流蘇呼河和古爾班河匯入。經阿爾山市伊爾施鎮西南又有阿爾善河匯入,形成水深1~1.5米、寬150米的河流。向西北流至署秋西14千米處,在中蒙邊境努力木爾根河匯入後在歐卜格日烏蘭附近折向西出境。 [13]  [18]  成為中國與蒙古國界河。流至原西額布都格卡倫(額布都格口岸)附近,河流分為兩支,一支改稱沙日勒金高勒,在新巴爾虎左旗甘珠爾蘇木坤都侖嘎查匯入烏爾遜河。另一支向南流至達共鄂博附近注入貝爾湖。 [22]  哈拉哈河注入中蒙共有湖泊貝爾湖後,折返入境流入呼倫湖,因此人稱這條河為“愛國河”。 [1-2] 
哈拉哈河流域 哈拉哈河流域
哈拉哈河在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境內河段長50千米。 [18] 
哈拉哈河處於大興安嶺中山地帶,次生林區,植被最好,因而水流清澈、沙量很小。卵石河牀。 [3] 

哈拉哈河主要支流

哈拉哈河主要支流有蘇呼河、古爾班河、罕達蓋河、胡魯斯台河等12條支流,哈拉哈河上游10多千米為暗河,在石塘林地下流淌,只聽流水潺潺,卻不見河水蹤影。 [1-2]  [7] 
不凍河
不凍河(2張)
不凍河,哈拉哈河小支流,因流經地熱資源豐富地區,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氣温下河面也不封凍,故被稱為“不凍河”。 [8-9] 
努木爾根河 努木爾根河
努木爾根河,哈拉哈河支流,中國與蒙古國界河。向北在三家山與哈拉哈河匯合後流經蒙古國,之後又折回呼倫湖。 [15-17] 
罕達蓋河,哈拉哈河支流,發源起點為東經119°35'34.62"、北緯47° 38'29.43",終點為東經119° 21'29.98"、北緯47°25'20.90"。 [19] 
胡魯斯台河,哈拉哈河支流,它將哈拉哈河中下游的一片區域分成南北兩片。 [20] 

哈拉哈河水文特徵

哈拉哈河的河漫灘及一些古河道窪地屬於第四系沖積、洪積層、沙礫層潛水。該區地下水埋藏淺,埋藏深度為0.5米~3米,局部為5米,水量豐富。 [18] 
哈拉哈河,幹流自東南流向西北方向,全長399千米,在中國流域面積7520平方千米,河寬50~80米,水深平均2米,流速每秒1~2米,年徑流量 4.3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平均流量22.23立方米/秒。 [2-3] 

哈拉哈河治理開發

哈拉哈河河道治理

從建國初期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阿爾山市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興建,但由於環保意識淡薄、保護機制不健全、過度採伐導致流域森林覆蓋率由90%下降到53%,水土流失加劇,水源涵養能力降低,出現了河道水量減少,脖爾姑高勒河等部分支流枯水期乾涸等問題。沿河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程度較低,農村牧區垃圾隨意傾倒,導致哈拉哈河出現了水質不穩定、部分月份存在輕度污染問題。這個因生態資源而興起的城市,因林業過度採伐導致環境破壞被列入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5] 
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阿爾山時指出“保護好生態就是發展”,阿爾山市秉持“生態立市”理念,按照“水源涵養恢復+河流廊道修復+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產業返哺”的思路,成立了阿爾山市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度,清退污染型工業企業,確保污染源頭控制。 [5] 
2002年,阿爾山市開始實施禁牧退耕,2012年林區實行禁伐,流域實施天保工程600萬畝,公益林管護、封山育林、植樹造林8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0萬畝,建立了樟子松封育管理區。實現了哈拉哈河全流域無斷流現象。 [5] 
2022年,哈拉哈河被評為國家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6] 

哈拉哈河旅遊開發

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哈拉哈河(阿爾山段),隸屬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315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擁有原始森林、火山遺蹟、高位火山口湖、熔岩堰塞湖、温泉礦泉、高山濕地、河流湖泊、峽谷奇峯等地質資源。 [12]  [21] 
內蒙古阿爾山哈拉哈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項目於2015年12月批准建設,總面積4138.91公頃,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有野生植物500種、野生動物286餘種,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植物達36種。 [14] 

哈拉哈河自然資源

哈拉哈河水質清純,水產資源豐富,野生珍惜魚類眾多,有鱅魚、嘎魚、黑魚,也有狗魚、雙嘴魚、尖嘴魚、鯰魚、江鱈、鴨魚、白魚,然而最著名的還是哲羅魚。哲羅魚生在哈拉哈河上游,長在下游的貝爾湖和呼倫湖中,每年四五月份洄游到上游產卵,等到魚卵長大,便又返回貝爾湖和呼倫湖越冬。 [10] 

哈拉哈河歷史文化

哈拉哈河素有“母親河”之稱,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繁衍和生息之地,它孕育了河流文化、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及歷史文明,成為蒙古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 [12] 
在遠古時代,哈拉哈河流域是北方匈奴和鮮卑遊牧生息之地。
隋唐時期,不同名號的室韋族人在這一地區各成體系。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統治,唐朝曾在洮兒河以北設室韋都督府,統一管理室韋各部。
五代時期,曷刺河(哈拉哈河)流域的烏古(亦稱於蕨、羽蕨)部曾與興起於西拉木河流域的契丹爆發多次領土爭奪戰。天覆元年(901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率兵北伐,邊破室韋、於蕨,將哈拉哈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納入遼國版圖。
13世紀初,蒙古孛兒只斤·乞顏部長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之後揮師南下。哈拉哈河流域被成吉思汗冊封給戰將朮赤·合撤兒統治。1424年,明成祖朱棣親率大軍北征。明朝政府為加強在這一地區的統治,設置了軍政管理機構。哈拉哈河終於獲得了暫時的寧靜,兩岸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民國二十六年(1939年),哈拉哈河戰役(諾門罕戰役)爆發,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
民國二十六年(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藉口蘇蒙紅軍侵犯了“滿洲國”邊界,率領3個精鋭師團近10萬人越過哈拉哈河,向外蒙古大舉進攻。蘇聯遠東第一集團司令朱可夫把日軍引進遼闊的諾門罕大戈壁,集中了4個坦克旅、300架飛機和250門大炮,對日軍進行了毀滅性打擊。日軍死亡人數為5萬餘人,蘇聯傷亡人數不到3000人。哈拉哈河戰役徹底把日本帝國主義稱霸的狂妄和野心埋葬在了哈拉哈河畔的沙漠草野之中,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完全落空。諾門罕戰爭期間,正值中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此戰使日軍向關內增兵計劃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