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倫·埃利森

鎖定
哈倫·埃利森(Harlan Ellison 1934年5月27日—2018年6月29日) ,美國最著名,也最有爭議的科幻作家之一。出生於俄亥俄州克里夫蘭一個猶太人家庭,曾就讀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過10次雨果獎和4次星雲獎,主要作品包括《“懺悔吧,小丑!”嘀嗒人説》、《一個男孩和他的狗》、《死鳥》、《傑佛迪五歲》、《我沒有嘴,但我必須吶喊》等。
2018年6月29日,哈蘭·埃利森去世,享年84歲。 [1] 
中文名
哈倫·埃利森
外文名
Harlan Ellison
別    名
哈蘭·埃裏森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34年5月27日
逝世日期
2018年6月29日
職    業
科幻作家
主要成就
獲得10次雨果獎
獲得4次星雲獎
代表作品
《星際迷航》

哈倫·埃利森人物簡介

埃利森 埃利森
哈倫·埃利森出生於俄亥俄州克里夫蘭一個猶太人家庭,曾就讀於俄亥俄州立大學,但是18個月後就被學校要求離開,原因據其本人説是當時一位教授質疑他的寫作能力,在其後的40多年間,埃利森每出版一部作品,就會給這位教授寄上一份。
離開學校後,埃利森於1955年遷居紐約市,開始致力於科幻小説創作。此時,埃利森早已在俄亥俄州克萊文德市擁有了良好的名聲,這要歸結於他在克萊文德科幻協會雜誌《科幻與奇幻小報》上的投稿和參與。在1956年,埃利森在《無限科幻小説》上發表《Glowworm》,這是他的首次正式發表著作。自此,他開始了豐富多產的出版生涯。埃利森創作範圍廣泛,領域包括了科幻小説、偵探懸疑小説、劇本創作等等。例如,為了進行黑幫題材小説的創作,他親自加入一個黑幫以便獲取第一手資料。他甚至還是《花花公子》雜誌的撰稿人。
哈倫·埃利森共獲得過10次雨果獎和4次星雲獎,也是唯一一位贏取3次美國作家指南最佳劇情獎的劇作家。為哈倫·埃利森在科幻界贏取至高榮譽的,除了他的短篇小説創作,還包括在1967年和1972年出版的《危險影像(Dangerous Visions)》和《危險影像續篇》這兩本小説選集。它們獨特的風格令其至今仍廣受歡迎。埃利森曾兩度憑藉《危險影像》及《危險影像續》獲得了雨果特別榮譽獎。在scifi 網站編輯列出的名單上,《危險影像》是唯一一本進入最佳50本行列的小説選集。時至今日,《危險影像》已經儼然成為了科幻界各種選集中一個獨特的品牌。
2006年,為表彰其為科幻小説事業所作貢獻,埃利森被美國星雲獎授予“科幻大師”稱號。 [2] 

哈倫·埃利森所獲榮譽

文如其人,埃利森的小説極富個性,説服力強,固執己見而且通篇抗議之聲不絕於耳。每個作家都用親身經歷來著書立説,但是同大多數作家的作品相比,埃利森的作品更貼近他的內心世界。
不僅因為寫作技巧,而且因為故事中的激情以及對人的成長過程·即在一個敵視的宇宙裏對生存痛苦的關注。
他是個多產的作家:近幾年來象許多科幻小説作家一樣,埃利森最拿手的是寫短篇小説。
他的短篇小説已經為他贏得了在數量上創記錄的獎項:《懺悔吧,小丑!敲鐘人説》獲得1965年的一項雨果獎;《我沒有嘴,我要吶喊》登載於《假如》1967獲得雨果獎。
諾史·梅勒的《為自己做廣告》可能是對埃利森畢生寫照:
他令人崇敬,也可能招人討厭,往往同時表現出這兩種德性。他説,他不是科幻小説作家,他是一個叫埃利森的作家,尋求的不是科幻小説的讀者而是埃利森的讀者。他認為“科幻小説”這一標籤於他不僅不準確而且礙事。他也許説得對。
《我沒有嘴,但我必須吶喊》在1995年改編成遊戲發行,名稱是《無聲狂嘯》。

哈倫·埃利森人物逝世

2018年6月29日,哈蘭·埃利森去世,享年84歲。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