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品高雲

鎖定
品高在雲計算領域的目標是致力於建立面向行業企業、公眾服務的立足商用、開放、規範、高性價比、可演進的混合雲平台。從產品規劃、成型到應用實踐,在理論與實踐過程中品高雲做為核心產品 [1]  遵循以下的四點原則,並在原則之間做出平衡。
關注和投入雲計算領域,是從Amazon和Google這兩個雲計算領域先驅者的影響開始。2008年,當IT領域的很多人還不認識Amazon AWS的時候,品高軟件已經使用了Amazon AWS的EC2,從那時起就認定了雲計算是代表了未來的技術模式。
中文名
品高雲
使用技術
Amazon AWS的EC2
核心基礎
IaaS切入
目    標
建立可演進的混合雲平台

品高雲背景介紹

品高雲計算的研發選擇從核心基礎的IaaS切入,並從GoogleApp Engine、AmazonAWS、NASA Nebula、MicrosoftAzure、VMwareCloudFoundry、SinaApp Engine等公有云的實踐應用中思考了各個雲計算廠商從IaaS、PaaSSaaS等各種服務形態。同時這跟品高長期服務政府、大型企業的IT系統建設,對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的IT系統演進有深入的瞭解有很大的關係 [1] 

品高雲可演進

作為雲計算的倡導力量Google公司,提供公眾的App Engine,“顛覆”了以往的技術路線。在Google App Engine的沙盒裏,沒有操作系統OS位置,因此沒有Unix對比Windows那個更強的哈姆雷特式問題;也沒有關係數據庫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在Oracle/SQL Server/DB2選擇,也包括MySQL等開源數據庫;沒有了傳統的平台,也就沒有傳統的平台調用, POSIX標準、文件協議、進程通訊等也沒有了,現實IT基礎世界中存在差異的很多地方沒有了。這個平台只剩下了App Engine平台,除了Python語言外,雖然支持Java,但是從官方網站就可以看出Java的很多標準子集都不能運行在沙盒裏。
MicrosoftWindows Azure雖然在技術沒有象Google那麼“前衞”,但一向擅長兼容性的微軟也沒有能讓開發者的.NET程序方便、快速地遷移上雲運行,究其原因就是重新設計了我們傳統觀念的一些API,譬如使用Blob存儲取而代傳統的文件系統API等。
因此,品高在設計基礎架構雲平台的時候,更多學習Amazon這個行業No.1的基礎架構商業雲的功能以及定位。當2008年我們選擇這樣的思路理念時,很多人還抱着懷疑的態度,但幾年實踐發展證明,Amazon彈性雲計算EC2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相當高的認可。

品高雲開放性與標準化

近幾年IT廠商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對使用者、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關係,從國外的Apple App Store,到國內的淘寶開放平台到各種Mobile Market,都是如此。品高在設計、實現基礎架構雲平台的時,秉承向有廣泛受眾的行業標準靠攏的開放兼容原則,優先使用非專利鎖定的開放技術,優先利用開源平台的技術。
在基礎架構雲平台計算平台的發展上,Amazon的EC2在國外擁有大的市場佔有率,IBM、Oracle、微軟等傳統軟件公司都支持運行在Amazon EC2上,甚至為了公眾更好地使用軟件產品,提供官方定製的Amazon的EC2鏡像。而Amazon的Web Service對其接口、協議都採用開放的原則,允許各種語言編寫調用,並提供了標準化的操作工具。品高在設計、實現基礎架構雲平台的時候,決定在基礎架構雲平台的服務接口層API和亞馬遜的兼容。

品高雲技術融合

基礎架構雲平台應該能夠實現和多方的主流平台進行融合,其涉及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以及網絡虛擬化等各個層面的技術,從當前的技術發展來看,沒有哪一種技術絕對領先,那麼,系統在設計、實現的時候應該考慮這些技術的融合、可選支持,以適應不同的客户選擇。
以虛擬化為例,Xen/KVM都是成熟的技術,品高基礎架構雲平台應該考慮包容這些技術實現,應將選擇權交給客户。而另一方面雲計算的發展催生了大數據處理的需求,大數據處理希望最大限度使用硬件處理能力, 對這類用户來講,應避免使用虛擬化技術造成計算性能虛擬化損耗,應融合如linux容器技術來支撐彈性計算的需要。
不僅如此,對於上層應用正在廣泛使用的傳統關係型數據庫(如mysql,sqlserver等),以及動漫行業內的常見3D渲染軟件3DMax、maya,甚至目前最通用的分佈式計算框架hadoop在實現時都應考慮支撐。

品高雲高可用性

在建立IT基礎架構時,傳統習慣建立在購置高可用性的服務器。可是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對機器的高可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為當服務器的數量到數百規模以上,計算部件的平均無故障時間都會被放大很多倍。
Google最偉大的成功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建構一個高計算處理能力的網絡,並不一定需要超級計算機,因此Google的服務器都是DIY的Intel X86PC服務器。在架構上就考慮設備的不可靠性,在架構上解決。這樣的好處是:
(1)高性價比,降低基礎架構雲平台實施的建設起點門檻,無需在啓動階段購置大量的品牌服務器;
(2)根據公眾客户的需要,為持續的投資以及擴容留下一個快速可演進的路線;市場上,擴容所需的PC服務器在採購方面的響應更加快速;
(3)分佈式容錯冗餘的考慮規避了造價低等於質量低的可能,降低運行維護的成本;
(4)充分地結合Intel X86 CPU多核發展大流,順應單位成本降低的發展趨勢;
(5)通過基礎架構雲平台的並行計算來應對並解決部分上層軟件無法充分利用多核心並行計算的問題。

品高雲接口和雲服務

雲平台使用開放式雲計算標準接口與技術,與現有大多數基礎架構雲平台相兼容,可實現在不同廠家的雲平台產品之間進行自由穿梭。提供可調用的標準化的接口和雲服務包括: [2] 
  • 彈性計算服務(EC2)
  • 彈性存儲服務(EBS)
  • 應用自動化部署服務(BS)
  • 簡單存儲服務(S3)
  • 應用負載均衡服務(ELB)
  • 彈性網絡IP服務(Elastic IP)
  • VLAN/虛擬防火牆服務(Security Group)
  • 簡單通知服務(SNS)
  • 鑑權認證服務(IAM)
  • 雲監控服務(Cloud Watch)
  • 自動伸縮服務(Auto-Scale)
  • 大數據處理服務(Elastic MapReduce)
  • NoSQL非關係數據庫服務(NoSQL)
  • 雲資源編排服務(CloudFormation)
  • 數據庫緩存服務(ElasticCache)
  • 3D渲染農場服務(3D Render)
  • 關係數據庫服務(RDS)
  • 服務計量計價(Billing)
  • 高性能計算服務(HPC)

品高雲發展歷程

2008年7月,品高軟件實施品高雲戰略,開始獨立自主研發品高雲“BingoCloud”。
2010年2月, 發佈BingoCloud V1.0版本,產品特點為IT能力按需交付、客户應用一鍵部署、資源使用彈性伸縮、產品設計標準開放。
2010年6月,發佈BingoCloud V1.2.1版本,具有控制器容災虛擬機熱遷移等高級功能,並增加新產品模塊——虛擬應用部件。並提供類似VMwareVcenter的常見功能(vMotion,HA,DRS)。
2011年5月,在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上品高推出國內首個商用級IaaS雲平台產品。併發布BingoCloud v2.0版本,支持公私雲穿梭、雲控制容災,產品特點為彈性資源伸縮、自助式服務和標準化平台。
2011年6月,品高軟件加入”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成員”。
2011年7月,BingoCloud被推薦為Intel雲構建規範參考架構,推選加入Intel Cloud Builders組織認證成員,並在全球推薦給全球數據中心、行業客户。
2011年12月,BingoCloud被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組織授予“2011年度優秀軟件產品”的稱號,是國內唯一一款能夠支持私有云建設和公有云運營的混合雲產品。
2012年1月,品高雲為中國電信西部信息中心構建國內首個IAAS公有云——“四川天翼雲”正式上線。
2012年5月,在第四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上發佈BingoCloud v3.0版本,增加關係數據庫服務、彈性大數據處理服務(MapReduce)、3D渲染雲支持等功能,並宣佈品高公有云品牌“品高雲在線”(BingoCC)正式上線。
2012年5月,品高雲與科大訊飛、廣州地鐵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2年7月,品高雲為北京渲染中心BRP構建3D渲染雲平台。
2012年10月,BingoCloud加入ODCA(全球開放數據中心聯盟)藍圖構建者聯盟核心成員。
2012年11月,品高加入“廣東省雲計算產業聯盟”,併成為聯盟理事單位。
2012年,品高雲平台與超算中心(廣州)“天河一號”試配成功,並在其提供3D渲染和HPC高性能計算等雲服務。
2012年,品高雲與中國通信服務(廣信)、睿江科技、奧飛數據等IDC建立自主運營公有云平台,開展聯合運營戰略合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