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

鎖定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一書的作者是劉羣陳亦欽,出版時間是2011年1月。 [2] 
中文名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
作    者
劉羣陳亦欽
出版時間
2011年1月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9072440 [1] 
類    別
新聞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內容簡介

本書由作者十餘年傳媒、商場實戰經驗結晶而成,共分上下兩部分,為新聞傳播與廣告實踐作出了積極探索。全書上半部分着重提出問題,由“紙媒的黃昏”話題入手,分析了傳統媒體的日漸式微,以及網絡媒體的方興未艾。在傳播日益去中心化的時代,本書也敏鋭地觀察到傳統廣告已強勢不再。其直接後果是,人們在企業的營銷中,呼喚新型傳播模式的出現。在下半部分,本書以品牌新聞式傳播十一大實戰法則為核心,輔之以LV、宜家、肯德基等鮮活案例,對上半部分的問題作出了迴應。除了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本書更前瞻式地對品牌的互聯網傳播作了探索,並給出了操作指南。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作者簡介

劉羣
劉羣 劉羣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曾在香港《文匯報》等媒體任記者lO年,採訪過歷屆全國人大政協、中共全會、兩岸三地高層、各界名流。2002年創建著名品牌營銷策劃公司——美地行,先後為美國紐約華爾街20PINE、夏威夷MOANAVISTA、湯臣品、綠城玫瑰園、星河灣、白金灣、萬科集團、華麗家族、仁恆地產、華僑城、鵬欣集團、“億元”別墅臻園等100多個著名品牌進行戰略推廣 和營銷策劃。此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長篇小説《三年記憶四年忘卻》、《一半在腐爛一半在燃燒》兩部。
陳亦欽
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曾在英文報紙《上海日報》任記者,其間負責世博會等重要採訪、電子報研發等,現於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國新聞研究院攻讀傳播學碩士。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目錄

當局者的旁觀(代序) 張國良
上篇:媒體變局和廣告“走麥城”
第一章 傳統主流媒體的困境
全球報業風暴來臨瀕危報業受嚴重內傷
案例:拉米雷斯事件
裁員:只有更猛烈沒有最猛烈
案例:艾麗卡“美國報業裁員地圖”
國內媒體同受腥風血雨十年內將掀裁員風暴
案例:《中國時報》
全球紙媒衰弱的深層原因剖析
案例:“劉翔退賽”事件
什麼樣的紙媒可以存活下來
案例:《南方週末》
第二章 網絡新媒體未來難王天下
案例:百度和Google
第三章 傳統廣告模式的尷尬與困惑
美國營銷大師里斯驚呼:廣告要敗亡了
案例:《××晚報》
傳統廣告遇到傳播障礙的三大原因
案例:1996年與2009年上海主要媒體清單對比
下篇:品牌的新聞式傳播“救贖”
——新聞式傳播和11條實戰法則
第四章 品牌的新聞式傳播為王
前言
案例:LV和微軟的“軟傳播”
品牌的新聞式傳播之前期策劃
第一條實戰法則:新聞話題傳播為主,傳統公關和廣告投放為輔
案例:宇航員新聞話題
第二條實戰法則:明確品牌的新聞話題傳播定位戰略,媒體需要“第一”和“搶佔空白”的題材
案例:湖南衞視發跡史
品牌的新聞式傳播之中期實戰
第三條實戰法則:品牌的新聞式傳播須調動總體資源
案例:“超女”傳播
第四條實戰法則:新聞整合傳播,新聞話題策劃為重中之重
案例:梁朝偉、劉嘉玲豪擲千萬買入蘇州太湖豪宅
第五條實戰法則:品牌新聞話題傳播需要“四維媒體整合”才能真正有效
案例:“上海·綠城玫瑰園”的傳播
品牌新聞式傳播之基本原則
第六條實戰法則:話題真實保證新聞傳播方向
案例:周正龍“虎照門”事件
第七條實戰法則:品牌典故的新聞故事性傳播
案例:肯德基創業之路
第八條實戰法則:像傳播宗教一樣傳播品牌的精神
案例:“宜家”家庭夢想的傳播
第九條實戰法則:品牌的新聞整合傳播要持續不懈,要有水滴石穿的韌勁
案例:馮小剛賀歲片
品牌新聞式傳播之後期維護
第十條實戰法則:正確選擇話題,解決口碑傳播危機
案例:抵制家樂福事件
第十一條實戰法則: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品牌在互聯網上的新聞聲譽
案例:“華爾街20匯”來華推廣
總結:品牌新聞式傳播的十大關鍵
附錄:“京城地產四爺”的自我新聞製造與傳播
跋一:作為生產力的媒介
跋二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名人書評

張國良(歷任新華社秘書長、《參考消息》總編輯、香港《文匯報》社長、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世界中文報協主席、香港新聞聯會主席):
我與劉羣是舊識,也曾是他的領導。2000年我出任香港《文匯報》社社長,他則是報社的記者。 期間,劉羣參與了報社不少重大選題的採寫,更耐能可貴的是他興趣廣泛、勤奮耕耘,從中共全會的高層訪談到財經地產人物訪問都涉獵深廣。而見劉羣更樂於思考,他是一名記者但他不拘泥於一時一事之報道,而常常與我探討媒介經營發展之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幹了10年記者的劉羣離開了報社,創辦“美地行”,開始了他在企業營銷策劃方面的新事業。人雖離開,但聯繫不斷,我們的話題也從傳媒擴展至了企業、品牌等等。
10年記者,8年從商。兩重身份的轉換,使得劉羣在媒體、品牌與營銷等問題上,有着更客觀與全面的認識。
李蓉(劉羣大學同窗、曾任上海市政府新聞處處長、現任《文匯報》社副總編輯):
大學時的劉羣,就是一個極善觀察和思考之人,時有驚人之語和與眾不同的觀點。這於他,也許已如浸潤在血液中的基因。步入職場,這一秉賦令他遊刃有餘地轉圜在媒體和商業兩界,屢有建樹。新聞科班的紮實功底、跨界交叉的從業經歷,使他在剖析案例時更能 有專業和獨到的眼光。更何況其中一些案例還是由他親自操刀的,自然深得箇中三昧。
謝靜(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
還在復旦新聞學院讀書時,劉羣就不“安分”:時而是“小説家”,時而是校園報紙主編。畢業後到香港文匯報做到高級記者,搖身一變又去當了老闆。如今,老闆重拾筆墨,竟然寶刀不老,處處閃耀智慧的光芒。
龔宇(曾任搜狐首席運營官、現任百度獨立視頻公司奇藝首席執行官):
新聞式傳播恰恰是劉羣在新聞界磨練思考十載,又在公關行業開拓探索八年後對媒介生產力的闡釋。

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新書發佈會

新書發佈會 新書發佈會
2011年1月23日,中國地產界與華文媒體精英跨界盛會&美地行攜手法拉利“先鋒藝術之夜”活動暨美地行總裁劉羣新書發佈會在上海著名的藝術文化聖地M50創意產業園區舉行。活動匯聚了6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地產界、媒體界及藝術、設計等各界精英,包括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書記俞振偉先生、悦達地產副總裁高寶君女士、復旦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孫晶女士、香港著名設計師跨界精英馬興文先生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