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品德心理學

鎖定
《品德心理學》是2005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陽文珍。
中文名
品德心理學 [1] 
作    者
歐陽文珍
出版時間
2005年
出版社
安徽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810529358
定    價
24 元
開    本
16 開

品德心理學內容簡介

《品德心理學》本書是根據內隱學習、內隱記憶研究的最新進展,探討了個體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規律,在對以灌輸式為代表的傳統德育反思的基礎之上,論證了關注個體幸福的德育目的的合理性,提出了德性養成的心理學思想。系統梳理了自皮亞傑以來國內外學者有關品德心理的研究,詳細介紹當代西方認知、關懷、價值教育、價值澄清等道德教育的模式。當今,社會進步和道德發展二律背反問題日益嚴重。提高德育,培養人的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品德心理學》根據內隱學習、內隱記憶研究的最新進展,探討了個體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規律,在對以灌輸式為代表的傳統德育反思的基礎之上,論證了關注個體幸福的德育目的的合理性,提出了德性養成的心理學思想。系統梳理了自皮亞傑以來國內外學者有關品德心理的研究,詳細介紹當代西方認知、關懷、價值教育、價值澄清等道德教育的模式。最後,在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統一的原則之下,建構了積極關懷的品德教育模式和品德矯正模式。

品德心理學編輯推薦

當今,社會進步和道德發展二律背反問題日益嚴重。提高德育,培養人的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書根據內隱學習、內隱記憶研究的最新進展,探討了個體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規律,,以期創新的解決“美德可教”這一古老問題,統一科學給“人”帶來的衝擊。

品德心理學目錄

第一章德育目的心理學新論
第一節我國學校教育中的德育目的
第二節重建以人為本的道德教育目標:關注個體幸福
品德心理學 品德心理學
第三節個體幸福來源於良好的態度與行為風格
第二章內隱記憶與德性養成
第一節從無意識、無意記憶到內隱記憶
第二節內隱記憶對於品行的制約作用
第三節內隱記憶(學習)對於德育工作的啓迪
第三章兒童品德發展的心理基礎
第一節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理論
第二節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第三節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發展理論
第四節吉利根對於道德發展性別差異研究
第四章品德養成的途徑與方法
第一節以語言為媒介的德育方法
第二節榜樣的示範作用的心理分析
第三節獎賞與懲罰的教育途徑
第五章灌輸式德育反思
第一節灌輸式德育的一般概念
第二節灌輸式德育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心理學視野下的灌輸式德育分析
第六章德育模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
第一節關於德育模式的幾個理論問題
第二節傳統的道德教育模式
第三節以人為本創立德育新模式
第七章認知性品德發展模式
第一節柯爾析格的道德教育發展觀點
第二節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情景的討論法
第三節柯爾伯的“公正團體”的理論與實踐
第八章關懷模式
第一節關懷模式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諾丁斯的母愛式關懷的道德教育模式
第一節價值澄清理論的一般概念
第二節價值澄清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價值澄清理論在學校德育中的運用
第四節價值澄清理論的評價與啓示
第十章價值教育模式
第一節貝克價值教育理論的一般概念
第二節貝克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觀點
第三節貝克的價值教育實踐和評價
第十一章積極關懷的品德教育模式
第一節積極關懷模式關於人性與兒童發展的基本觀點
第二節積極關懷模式關於學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第三節積極關懷模式關於德育的基本主張
第四節積極關懷模式關於培養德性的建設性意見
第十二章積極關懷的品德矯正模式
第一節品行障礙的一般概述
第二節積極關懷教育模式關於品行障礙的矯正觀點
主要參考文獻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