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哀山東賦

鎖定
《哀山東賦》是近代文學家章炳麟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寫德、日帝國主義在山東爭奪青島及膠濟鐵路時民眾的慘狀,由此引出民族自身沒落的現狀,最後指出天道有復,倒行逆施之輩必將自食苦果。全賦雖短小而層次分明,波瀾可觀,強烈的憤慨貫注其中,一氣淋漓,哀深意永。
作品名稱
哀山東賦
作    者
章炳麟
創作年代
民國
出    處
《太炎文錄》
作品體裁

哀山東賦作品原文

哀山東賦
夫何泰岱之無靈兮1,不能庇此齊魯2。海潮忽其上逆兮。又重以鉦鼓3。兩雄奮而相撞兮4,金鐵鳴於括中5。初既藺吾田稼兮6,後又處吾之宮7。彼姬姜之窈窕兮8,充下陳於䩌顇9。驅丁男以負擔兮10,老弱轉於溝澮11。厥角蛾伏兮12,固傭態也;奉簞食而不省兮13,死又莫吾代也14。管仲化為枯臘兮15,魯連瘞於蒿里16。士鄉無精甲兮17,遊談不足恃18。昔餘茇舍此都兮19,樓櫓鬱其駔莊20。不逾稔而為丘兮21,血沾野之茫茫。聞老氏之遺言兮,唯大匠焉司殺22。白日中而下稷兮23。噫乎!何可以不察24!往者吾不見兮25,來者吾不聞26。苟金陵之不可忘兮27,天道豈其惛惛28 [1] 

哀山東賦註釋譯文

哀山東賦詞句註釋

  1. 泰岱:即泰山。泰山別稱岱宗、岱嶽。無靈:不顯靈。
  2. 庇:護。齊魯:指山東省。
  3. 重(chóng):再加上。鉦(zhēng)鼓:這裏指戰爭。鉦為古代行軍時敲擊的一種樂器,與鼓同用來指揮軍隊的進退。
  4. 兩雄:指德國、日本。作者作此賦前德、日為爭奪山東而發生戰事。
  5. 金鐵:指武器。括中:這裏指天地之間。括,一作“栝”。
  6. 藺(lìn):通“躪”,踩踏。
  7. 處吾之宮:侵佔我們的屋舍,宮,先秦時房舍皆可稱“宮”,此用古義。
  8. 姬姜:相傳黃帝姓姬,炎帝姓姜。春秋時周朝為姬姓,齊國為姜娃。姬姜常通婚姻。後以此代指貴族婦女。窈窕:姿容美好。
  9. 下陳:堂下陳列禮品的地方。舊時戰勝國的統治者把擄掠來的財寶和奴婢充實到自己宮中,並把這誇耀為“充下陳”。䩌顇(qiáo cuì):也作“蕉萃”,卑賤低下的人。一説同“憔悴”。
  10. 丁男:強壯男子。負擔:即為苦力。
  11. 轉於溝澮(kuài):輾轉死於田間水溝。溝澮:田間水溝。
  12. 厥(jué)角:叩頭。角,原為獸的頭角,這裏指人的頭顱。 蛾(yǐ)伏:即像蟻那樣低伏。蛾,同“蟻”。
  13. 奉:捧。簞(dān)食:以竹器盛食物,指慰勞軍隊。《孟子·梁惠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不省:不懂得。
  14. 莫吾代:即莫代吾,沒有人能代替我的意思。
  15. 管仲:春秋時齊國著名政治家,曾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枯臘:這裏指屍體。
  16. 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齊國的高士,喜為人排難解紛。瘞(yì):埋葬。蒿(hāo)裏:本山名,在泰山南,死人葬地。後泛指人死葬之所。
  17. 士鄉:士人居住的地方,管仲曾編制士、農、商分別居住的行政區劃,士鄉編為軍事紐織。
  18. 遊談:即遊説,魯仲連曾靠闢説為趙國解圍。恃:依靠。
  19. 茇(bá)舍:也作“拔舍”,即除單平地,以為宿所。此指臨時住宿。此都:指濟南。作者往返於京,滬間,曾止宿於濟南。
  20. 樓櫓(lǔ):古代軍中用於睜望的無項蓋高台。鬱:盛貌。駔(zǎng)莊:高大的樣子。
  21. 逾稔(rěn):過一年。稔,穀物成熟。古代莊稼一年一熟,故稱一年為一稔。丘:廢墟。
  22. 唯大匠焉司殺:見《老子·七十四章》。作者在這裏暗諷青廷無力制止外國軍隊在中國領土上打仗。
  23. 白日中而下稷:太陽當中之後一定會西斜。下稷,同“下昃”,日西斜。
  24. 察:覺察。
  25. 往者:過去的賢者。
  26. 來者:未來的賢才。
  27. 苟金陵之不可忘:只要南京政府不可忘記。金陵:南京。此指原建都在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
  28. 天道:天意,人心。惛(hūn)惛:迷茫,昏然不明。 [1]  [2] 

哀山東賦白話譯文

泰山為什麼沒有顯靈啊,不能庇護這齊、魯?海潮忽然逆行啊,又加上了戰事。兩強激烈對抗啊,天地間金鼓齊鳴。先糟蹋了我們的莊稼啊,後又強佔了我們的住室。我們那美麗高貴的姐妹啊,被他們當作下賤的奴婢。男子被驅當苦力啊,老弱流浪於鄉野。叩頭蜷伏,固然是庸人之舉;真心勞軍不被理解,誰又能代替我去送死?管仲成了乾屍啊,魯連葬身地下。士鄉再無精兵啊,遊説也不足依憑。往年我旅居此地啊,樓櫓林立遮天蔽日。不過一年而化作土丘啊,鮮血浸透了茫茫原野。記得老子有遺言,只有大匠掌管殺戮。太陽正中而忽然西斜。啊!為什麼熟視無睹?過去的賢者我看不見啊,未來的賢才我聽不見。如果金陵是不可忘的,天道怎麼會昏然不明? [2] 

哀山東賦創作背景

此賦約作於1914年冬或1915年春,當時作者正被袁世凱幽禁於北京的錢糧衚衕。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派兵爭奪原由德國侵佔的青島及膠濟鐵路,並於10月6日佔領濟南車站,11月7日佔領青島。而袁世凱政府為換取日本對其帝制的支持,竟然宣佈“局外中立”,作者從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激於義憤,寫下此賦。 [2] 

哀山東賦作品鑑賞

哀山東賦文學賞析

此賦取材於時事,反映了國家和民族的重大問題。全賦以“哀”為感情基調,以對“泰岱”的責難起,以對“天道”的詰問終,既為“外患”而哀忿填膺,亦為“內憂”而哀傷悲嘆,對德、日帝國主義在山東的爭奪進行了痛斥,對袁世凱的賣國媚敵進行了揭露,對山東人民所遭受的痛苦深表同情,呼天搶地,激憤難已,自始至終洋溢着強烈的愛國激情。
此賦的首句即以憤嘆的語氣,奠定了全賦感情強烈而鮮明的基調,既醒目驚人,又開啓下文。接着寫日、德于山東的爭戰中,民遭塗炭,至婦女被辱,老弱轉死,令人怵目驚心,悲憤難抑。對於侵略者“躪吾田稼”、“處吾之宮”、姦淫搶掠、奴役百姓等滔天罪行,作者表達了憤怒的揭露與控訴;對齊魯人民的悲慘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與關注。然而,更令作者痛心疾首的是民族自身的沒落:其一,袁世凱政府認賊作父,一副醜態,簞食壺漿以勞侵略中國的日軍,對此,作者只能直斥其“死又莫吾代也”,而管仲、魯仲連這樣的賢能豪傑之士於今不見,維新黨人則多是崇尚空談、坐而論道者流,不足以挽狂瀾於既倒;其二,“士鄉無精甲”,“樓櫓鬱其駔莊”,抗敵禦侮的力量幾乎喪失殆盡;其三,山河破碎,白日中下,卻無人警察,當權政府昏聵麻木、病入膏肓。面對這危若累卵的時勢,作者憂心如焚,禁不住嘆息,國無良才,士無精甲,致使貌似堅固的山東,不到一年即化為廢墟血腥之地。最後,作者以“苟金陵之不可忘”的歷史性話題正告當局,警策世人,並引用《老子》中的哲言,清醒而深刻地指出天道有復,倒行逆施之輩必將自食苦果。
全賦用典皆極恰當,起到了化繁為簡、含蓄藴藉的作用,因而雖短小而層次分明,波瀾可觀,強烈的憤慨貫注其中,一氣淋漓,極有氣勢,大義凜然,哀深意永,主旨突出而斷制謹嚴,“義”、“法”並重而情理兼至。 [2]  [3]  [4] 

哀山東賦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姜義華:“初既藺吾田稼兮,後又處吾之宮。彼姬姜之窈窕兮,充下陳於䩌顇。驅丁男以負擔兮,老弱轉於溝澮。”這是對德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成的悲慘局面如實的描寫,也是對其他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所的災難最為深沉的抗議。(《章太炎思想研究》) [3] 

哀山東賦作者簡介

章炳麟(1868年—1936年),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早年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是光復會倡辦人之一。曾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晚年以講學為主,作詩不多,辭句艱奧。著作宏富,刊有《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等。 [5] 
參考資料
  • 1.    武繼山 註譯.章太炎詩文選.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183-184
  • 2.    張崇琛 主編.名賦百篇評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431-433
  • 3.    魏耕原 主編.歷代小賦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605-608
  • 4.    遲文浚,宋緒連 主編.歷代賦:廣選·新注·集評 (6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627
  • 5.    《清詩觀止》編委會 編.清詩觀止.上海:學林出版社,2015年: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