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咪姑鄉

鎖定
咪姑鄉,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地處雷波縣西南部,東與卡哈洛鄉連界,南與金陽縣接壤,西與雷池鄉相鄰,北靠巴姑鄉 [3]  區域面積4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6172人。 [2] 
1953年,設咪姑鄉。1972年,鄉改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鄉。 [3]  截至2019年10月,咪姑鄉下轄6個行政村。 [4]  2020年6月12日,撤銷咪姑鄉。 [1] 
2019年,咪姑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 [2] 
中文名
咪姑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
地理位置
雷波縣西南部
面    積
47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阿尼米
電話區號
0834
郵政區碼
616568
車牌代碼
川W
人    口
6172人(2019年户籍人口)

咪姑鄉歷史沿革

1953年,設咪姑鄉。
1972年,鄉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鄉。 [3] 
2020年6月12日,撤銷咪姑鄉、雷池鄉和一車鄉,設立瓦崗鎮,以原咪姑鄉、原雷池鄉和原一車鄉馬爾洪村所屬行政區域為瓦崗鎮的行政區域。 [1] 

咪姑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咪姑鄉轄咪姑、龍豐、米豐、普蘆甲谷、洛嘎阿則、瓦曲拖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咪姑鄉下轄6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阿尼米。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3437238200
210
咪姑村
513437238201
220
普蘆甲谷村
513437238202
220
米豐村
513437238203
220
瓦曲拖村
513437238204
220
龍豐村
513437238205
220
洛嘎阿則村

咪姑鄉地理環境

咪姑鄉位置境域

咪姑鄉地處雷波縣西南部,東與卡哈洛鄉連界,南與金陽縣接壤,西與雷池鄉相鄰,北靠巴姑鄉 [3]  區域面積47平方千米。 [2] 
咪姑村

咪姑鄉地形地貌

咪姑鄉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3] 

咪姑鄉氣候

咪姑鄉屬亞熱帶山地立體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垂直變化明顯。多年平均氣温12.7℃,無霜期年平均231天,年平均降水量979毫米。 [3] 

咪姑鄉水文

咪姑鄉境內河道屬溜筒河水系,源自雷池鄉境內的1條溪溝全長12千米。 [3] 

咪姑鄉自然災害

咪姑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低温、冰雹、暴雨。1996年1~5月低温、冷凍和病蟲害,6月下旬至7月底,特大暴風雨和泥石流致全鄉受災嚴重。 [3] 

咪姑鄉人口

2011年末,咪姑鄉轄區總人口57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人。總人口中,以彝族為主,達5718人,佔99.44%;漢族25人,佔0.43%;另有苗、傈僳等少數民族,共7人,佔0.12%。2011年,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4‰。 [3] 
截至2019年末,咪姑鄉户籍人口6172人。 [2] 

咪姑鄉經濟

咪姑鄉綜述

2011年,咪姑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 [3] 
2019年,咪姑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 [2] 

咪姑鄉農業

咪姑鄉有農業耕地面積11311.2畝,可利用荒山荒坡15293.5畝,林地面積53693.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906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薯類、蕎麥、豆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94噸,其中水稻189噸,玉米1485噸,馬鈴薯559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0.7萬隻;牛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家禽飼養量1.2萬羽。 [3] 

咪姑鄉社會事業

咪姑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咪姑鄉有小學4所,在校生846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7%。 [3] 

咪姑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咪姑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6個,藏書1.5萬冊。 [3] 
2011年末,咪姑鄉有體育場4個。 [3] 
2011年末,咪姑鄉有“村村通”電視用户309户,入户率78%。 [3] 

咪姑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咪姑鄉有鄉衞生院1個,村衞生室6個;病牀5張。專業衞生人員4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083人,參合率71.5%。 [3] 

咪姑鄉社會保障

2011年,咪姑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人,支出2.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64人,支出77.4萬元,比上年增長10%。 [3] 

咪姑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咪姑鄉有郵政投遞點1個。移動電話用户68户,寬帶接入用户2户。 [3] 

咪姑鄉交通

2011年,咪姑鄉境內通車公路總里程78千米。 [3] 

咪姑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咪姑鄉境內有一處地名沙馬母古,“咪姑”由“母古”諧音演變而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