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詠舞

鎖定
《和詠舞》一詩是和梁簡文帝蕭綱的《詠舞二首》。創作年代南朝梁。
作品名稱
和詠舞
作    者
庾信
創作年代
南朝梁

和詠舞作品全文

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
頓履隨疏節,低鬟逐上聲。
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
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
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1] 

和詠舞作品賞析

詩作開篇以“洞房花燭明”為背景,渲染了一種香豔醉人的氣氛。“輕”一字讓人聯想起漢代美人趙飛燕——“趙氏善舞,號曰飛燕。上悦之,由體輕而封皇后也”。可見,這裏表現了跳舞女子體態的輕盈。“頓履”指頓足,“低鬟”指低頭,舞者跟隨緩慢的節拍頓足或低頭這樣細微的動作都讓詩人捕捉到了。下面的“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美人在跳舞時,轉步間衣衫飄動,那輕盈柔美的體態彷彿就在眼前。而接着“鸞回鏡欲滿,鶴顧應世傾”兩句連用典故,從側面描寫出美人像鸞鳥那樣回身返顧,在鏡中顯得更為豐滿,又像仙鶴那樣顧盼而舞,全城的人都會為之傾倒。結句“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詩人發出了對這一人間妙舞的讚歎。詩中或低首或轉步或舞動衫袖或頓足踏地,以舞姿表現美人姿容的姣好,筆法細緻,形象描摹精細逼真,美感令人回味。

和詠舞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子蘭成 [7] ,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梁代詩人庾肩吾之子,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辭賦家、詩人。
庾信早年出仕於南朝,在梁寫“宮體詩”;入北朝後,生活、思想發生變化,詩歌由冶豔而入剛勁蒼涼,風格為之一新。他是南北朝最後一位優秀作家。把南方詩歌的聲律技巧傳至北方,又摒棄了浮豔文風,吸取北方剛健精神,體現了南北合流趨勢。對後世的各種詩體,如律詩、絕句、七古等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今存庾信詩320多首、文160多篇。代表作有《擬詠懷》27首與《哀江南賦》、《枯樹賦》等駢賦,皆收錄於《庾子山集》二十卷流傳於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