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聖祠

鎖定
和聖祠位於河南焦作市恩村,是全國僅存的紀念柳下惠的祠堂,始建於明正德年間,現位於南水北調.天河公園恩州驛歷史文化街區內,佔地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 [2] 
中文名
和聖祠
地    點
河南焦作市恩村
佔地面積
2000餘平方米
保護級別
焦作市文物保護單位
修建時間
明正德年間至清光緒年間

和聖祠祠堂簡介

原恩村和聖祠規模龐大,面寬21米,進深110米。祠內的主體建築是和聖殿,面積達120平方米,裏和還有拜殿(40平方米)、東西兩廂房(各50平方米)、前後花園(合計280平方米)、大門和圓券二門以及臨街房(共90平方米)、圍牆等。進大門回首,望板上題有"和聖祠"三字,門樓中牆上題有"柳河東"三字,圓券二門正面有磚刻”河東郡"三字,肖面有磚刻”源遠流長"四字。該祠享殿供柳氏恩村始祖、二世及宗派世系圖。因此,習慣上,人們也把和聖祠稱為柳氏宗祠。另外,恩村和聖祠還在該村大街文廟東鄰置有庫房院落1座,其中房屋6間;在西閻河村置有墳地25畝,東交口村置有耕地6頃。耕地收入備年節、祭祀時用。 [1-2] 
和聖祠 和聖祠
恩村和聖祠先後分三次建成:初建於明正德年間,由承恩鎮(即恩村)柳氏四世鳳巢、風週二人主持,因他們遷來日淺,財力不足,只建了和聖殿、拜殿、前後花園以及圍牆。和聖殿為木構架歇山頂,布筒瓦屋面;拜殿為木構架捲棚,布筒瓦屋面。後經明未戰亂,損壞嚴重。再到清乾隆十九年(1755年),由承恩柳氏九世大文、大嵩二人主持,集資大修擴建和聖祠。其間大嵩病故,於是合族決議由大嵩之子元瑾、元璐二人接替主持修建,將和聖殿由三間擴建成五間,增建東西廂房各3間在拜殿前,新建圓券二門一道,並且在磚券的院牆外加條石護牆,一抗洪水沖刷。最後到了清光緒十七年(1892年),由承恩柳氏十ー世希和、希曉等人主持,第三次對和聖祠進行修葺,將臨街房五間以及大門建成,並對和聖祠的部分設施進行改修。至此,和聖祠內的建築全部完成。 [1] 
恩村和聖祠是承恩柳氏祭祀先賢以及教育後代的聖地。這裏供奉着華夏柳氏始祖和聖柳下惠、河東郡開國公及大書法家柳公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等柳氏歷代名人,還供奉着承恩柳氏始遷祖——柳茂本的靈位。 [1] 
解放戰爭期間,和聖祠大殿及拜殿毀於戰火。和聖祠僅留有大門、門後的“和聖祠”匾額、磚質圓璇門及部分院牆。 [3] 

和聖祠建祠緣由

通過《修武縣志》《承恩柳氏宗譜》的記載可得知,恩村和聖祠為柳元瑾、柳元璐二人在柳氏家祖興旺時期所修建,修建這座祠堂一方面是為祭祀柳氏先祖代表人物——得姓始祖柳下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另一方面則為祭祀恩村柳氏先祖,從而達到紀念柳氏先人、光大柳姓宗族文化的目的。

和聖祠和聖—柳下惠簡介

柳下惠(前720-前621),姬姓展氏,名獲,字禽,春秋魯國大夫無駭之後。因其食邑柳下,死後諡號“惠”,故後人稱其為柳下惠,為柳姓得姓始祖。柳下惠的治國經驗和個人品行得到了孔子、孟子的高度評價,並被後世尊之為“和聖”。

和聖祠文化意義

柳下惠的祠堂和其嫡系子孫在焦作恩村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加大力度研究、保護和開發這全國僅存的和聖祠,對挖掘焦作市姓氏、移民的淵源,以及通過開發柳氏尋根文化旅遊線等資源,吸引海內外柳氏對焦作投資興業等方面的綜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