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鎖定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盛樂古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土城子行政村北1.5千米處,是內蒙古地區出土文物較為豐富、延用歷史時間最長的古代城址。 [3-4]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始建於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至元朝後逐漸廢棄。遺址包括城址和墓葬,城址主要由城牆遺蹟、地表建築遺蹟和地下文化堆積構成,城址平面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東西約1450米,南北約2290米,由南、北、中三個不同時期的城址相互疊壓構成,面積約4平方千米。是研究內蒙古邊疆地區古代社會歷史以及中原與北方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蹟。 [3-4] 
2001年06月25日,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外文名
And Linda lingle sand-layered site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土城子行政村北1.5千米處
所處時代
漢至唐
佔地面積
4 k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0019-1-019 [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歷史沿革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漢朝從秦雲中郡中另析出定襄郡,郡址設在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處,稱成樂縣。 [3] 
三國時期,拓拔鮮卑南下,猗盧部率領各部建立代王朝,以漢成樂城址上建立北都,改稱盛樂。 [3] 
北魏時期,北魏以平城為國都,但仍將盛樂城作為北都。 [3] 
唐代,在此設立雲州都督府,後改為單于大都護府。 [3] 
遼代,為豐州振武縣。 [4] 
元代,為振武城,後逐漸廢棄。 [4] 
1959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和林格爾土城子城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580平方米。通過考古發掘初步認定,南城地層堆積較為簡單,內含春秋、戰國、兩漢以及北魏時期的文化遺存,始建於春秋時期,戰國、秦漢、魏晉沿用;中城地層堆積較為複雜,含戰國至元代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始建於代魏,唐、遼金元沿用;北城地層堆積相對較為簡單,主要為隋唐時期文化遺存,始建於唐代 [4]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建築格局

  • 城址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包括城址、墓葬及其出土文物以及相關歷史環境。城址主要由城牆遺蹟、地表建築遺蹟和地下文化堆積構成,城址平面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東西約1450米,南北約2290米,由南、北、中三個不同時期的城址相互疊壓構成,面積約4平方千米。古城的城牆遺址保存較好,城垣殘高0.5至10米不等,東北西三面居中設有城門,外置甕城。 [4] 
南城位於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的東南部,西南大部分被河水沖毀,現只殘存部分城牆遺蹟,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550米,東西長520米,其東北角被北城的東南隅打破,西北隅又被中城的東南部疊壓,城牆平均寬度14米,夯層約15釐米,系春秋、戰國至魏晉時期的遺存。北城較南城約大三倍,東西長1450米,南北1740米,西南大部被河水沖毀,殘留城門四座,分佈在城垣四面,並帶有甕城,城牆間有馬面建築,系隋唐時期文化遺存。中城位於南區的西北部,南北長730米,東西長450米,文化堆積最深處可達10餘米,含戰國、漢、魏晉、唐、遼金元等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4] 
  • 墓葬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周圍地區共發掘出2100餘座墓葬,發掘面積達3600平方米。發現的墓葬時代貫穿整個遺址的歷史,這些墓葬的種類有豎穴土坑墓、土洞墓、磚室墓、甕棺葬、亂葬坑等。其中古城東側以春秋、戰國墓為多,南側、西側以漢墓為多,北側以代魏時期的墓葬為多。墓葬數量尤以戰國、秦漢和唐代為多。其中,戰國佔已發掘總數64%,秦漢佔已發掘總數18% 、魏晉佔已發掘總數3%、隋唐佔已發掘總數10%,而春秋、遼金元佔的比例不到1%,時代不詳的墓葬佔已發掘總數4%,還有少量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的墓葬,這些墓葬與土城子遺址的歷史發展狀況相符合。 [4]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文物遺存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中的墓葬經過發掘,出土有銅器、鐵器、玉器、陶器、石器、木器、漆器、銅錢等各類器物計萬餘件。 [4]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及其出土遺物為研究內蒙古中部地區的歷史地理以及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在城址遺蹟中發掘出大量具有鮮卑文化特點的器物,如在南城發現有束頸敞口印花紋陶壺、陶甕、陶罐等器物,皆泥條盤築。另外,在中城發現有黑麪磨光筒瓦、板瓦、蓮瓣紋瓦當等建築構件,與山西平城地區、河南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出土的同類器物相一致。土城子遺址南城鮮卑早期陶器的發現,真實地反映了鮮卑人在原成樂城居住生活的實際狀況,説明了魏甘露三年(258年),拓跋鮮卑首領率部南下,將所部分為三部,其中猗盧率領的西部利用漢代成樂城址為活動中心的歷史事實。 [4] 
出土文物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研究價值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作為現存中國北方邊疆地區沿用時間最長的古城遺址之一,其在城市選址及規劃佈局上兼顧了生產、生活及防禦功能,為研究中國古代北方農牧交接帶的城市建設和規劃提供了實例。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在歷史上作為長城沿線的一座邊城,是長城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長城防禦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為研究古代長城防禦系統的科學內涵提供了實物例證。 [4] 
隨着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內大量墓葬的發掘,出土了從春秋至遼金元時期大量不同類型的珍貴文物,以及沿寶貝河沿岸文化堆積層斷面,真實地反映了古陰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農牧交錯帶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的歷史現象,充分體現了這些歷史時期在這一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交界地帶人們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風尚,成為研究內蒙古邊疆地區中原與北方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蹟。 [4]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發掘出土的春秋、戰國、秦漢、魏晉、隋唐以及遼金元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之間文化關係銜接緊密,中間沒有缺環,又與史料的記載相吻合。因此,可以證實土城子遺址是內蒙古地區現存出土文物較為豐富、延用歷史時間最長的古代城址,也是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關係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充分顯示了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所具有的歷史價值 [4]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保護措施

1964年,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自治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1年06月25日,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1年10月12日,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旅遊信息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地理信息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土城子行政村北1.5千米處。 [3]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交通信息

駕車自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出發,經G209(舊)、蘇北線到達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