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鎖定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成立於1958年,為集體所有制曲藝表演團體,隸屬屬和平區政府文化科,首任團長孟繼善。該團的前身為1955年和平區組建的3個演出隊。
中文名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成立時間
1958年
隸    屬
屬和平區政府文化科
首任團長
孟繼善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人員編制

曲藝隊隊長張伯揚韓德榮。主要演員有金慧君(小黑姑娘)、閻秋霞侯月秋張伯揚周文如喬月樓楊曼華、喬鳳樓、劉鳳霞、李想容、二毓寶、魏文華等;主要樂師有韓德榮、胡宗巖等。該隊演出的曲種有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單絃、天津時調、河南墜子、二黃清唱等。1957年該隊孫世甲移植改編並導演了曲藝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拉郎配》、《蘿蔔園》、《三不願意》、《打麪缸》等。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曲種曲目

相聲隊隊長班德貴於佑福。演員有閻笑儒尹壽山、班德貴、於佑福,劉文亨、劉文貞、高英培範振鈺、李鳴岐、耿寶林、王鳴錄、史文翰、於寶林馮寶華、劉玉鳳、黃鐵良、尹秋雯、尹笑聲趙心敏、張嘉利等。該隊演出的曲種為相聲、雙簧。在兩處書場、茶社演出,每日早晚各一場;曲目有《雜學唱》、《哭四出》等。
書曲隊隊長張連仲、郝豔霞。演出的曲種有西河大鼓、京東大鼓、遼寧大鼓評書等。演員有郝豔霞、郝秀蘭、陳鳳芸、張連仲、趙田亮、馬正明、張起榮、田起山、田蔭亭、李鳳蘭、楊文豔、左田鳳、王豔秋、馬寶山等;弦師有王連凱、賈慶華、孫正興等。每日每位演員各在一個書場、茶社連續説唱長篇書段,書目有《楊家將》、《呼家將》、《隋唐》等。 [1] 

和平區曲藝雜技團發展沿革

該團建立後,增設魔術雜技隊,主要演員有于德海、馮書田、孫杰、曹企、魯飛、馬國良、王殿英等;同時還成立少年訓練隊,全團演職員達到140餘人。 1958—1965年經濟自給並有較大盈餘,1966年“文化大革命”浩劫中該團被解散,人員轉業。1979年以該團為主要班底重新組建了天津市實驗曲藝雜技團,吸納了很多該團文革中轉業的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