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尚鸚鵡

鎖定
和尚鸚鵡(學名:Myiopsitta monachus):是鸚鵡科、和尚鸚鵡屬的物種,體長在28-30釐米之間,翼展43-48釐米,體重90-140克。雌鳥比雄鳥小10-20%。共有4個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鈎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緣生活。上體鮮綠色,前額和胸部淺灰色,腹部淡綠黃色,晚成雛。 [1] 
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乾燥開闊林地、有荊棘灌木叢與仙人掌的熱帶稀樹草原、棕櫚樹林、農業耕作區等地區。食物包括各種草,樹木和其他植物的種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漿果,偶爾食昆蟲。和尚鸚鵡是容易繁殖的種類,全年均可繁殖,並且使用巢穴作為它們的繁殖地。一窩產卵4-8枚。分佈於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 [1]  [3] 
中文名
和尚鸚鵡
拉丁學名
Myiopsitta monachus
別    名
和尚鸚哥
僧鸚鵡
灰胸鸚哥
外文名
Monk Parakeet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
和尚鸚哥屬
和尚鸚鵡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4亞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Boddaert, 1783)

和尚鸚鵡形態特徵

和尚鸚鵡依亞種不同,體長在28-30釐米之間,翼展43-48釐米,體重90-140克。雌鳥比雄鳥小10-20%。成鳥上體綠色,額頭從前冠至後枕為藍色、灰棕色和綠色。臉頰灰白色,頸背和後枕與披羽稍暗的綠色融為一體。背部、肩角和臀部呈草綠色。主要覆羽為藍色,其他覆羽為綠色。胸部淺灰色,整個上腹部淡黃綠色,有白色條紋。下體橄欖黃色;翅膀(飛羽)淡藍色。尾巴長逐漸變細,上尾綠色,中央尾羽藍綠松石色,下尾覆羽基部是沉悶的灰藍色。飛羽的上側是藍色的。在翅膀的下側,較小的覆羽是綠色的,而較大的覆羽和飛羽的內部細絲是藍色的。喙為角色,虹膜為棕色。腿呈灰色。 [1] 
已經培育出具有非天然羽毛顏色的家養品種。其中包括用白色、藍色和黃色代替綠色的鳥類。由於這種顏色提供的偽裝性較差,因此野鳥通常具有野生型顏色。 [1] 

和尚鸚鵡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乾燥開闊林地、有荊棘灌木叢與仙人掌的熱帶稀樹草原、棕櫚樹林、農業耕作區等地區。主要出沒於乾旱的樹林地區以及其他散佈樹木的林地,包括與水道接壤的長廊森林。還生活在耕地和有林蔭大道的城鎮郊區。這些鳥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然而,居住在玻利維亞的亞種可以上升到3000米的海拔高度。 [1] 

和尚鸚鵡生活習性

和尚鸚鵡行為

常在樹間與地上覓食,經常和其它鳥類混羣,會與鴿子等其它種類的鳥一起覓食。羣居性,成對或成羣生活,每羣約30-50只。繁殖季節以外的聚羣規模更大。這些鳥建立共同的棲息地,有時在冬季佔據巢穴。每年的這個時候,它們經常與其他物種交往,例如鴿子和牛鸝屬的褐頭牛鸝 [1] 

和尚鸚鵡叫聲

和尚鸚鵡是一種聲音非常大的鳥,叫聲變化量非常廣泛。在休息和飛行時,它會發出金屬“帽”聲,通常後面會發出更尖鋭的末端“yee”。其他叫聲包括音樂般的喋喋不休“quak-quaki-quak-wi quarr”,這是更具穿透力的尖叫聲。在展示期間,這些鳥會發出快速重複的嘶啞叫聲。餵食時,它們會發出低沉的對話音。喪偶的和尚鸚鵡幾乎只在它們共同棲息的地方唱歌。 [1] 

和尚鸚鵡食性

食物包括各種草,樹木和其他植物的種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漿果,一般在樹木和地面上覓食。消耗的植物材料主要包括草類種子、仙人掌幼芽和樹棲果實。在築巢過程中,樸屬(Celtistala)、薊和棕櫚堅果的橙色卵形果實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在冬季會進入人類居住的花園覓食,玉米、高粱和某些穀物很受歡迎,這使它成為農民討厭的鳥。除了植物之外,這些鳥還吃一些昆蟲及其幼蟲。 [1] 

和尚鸚鵡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
引進(留鳥):奧地利、比利時、百慕大、開曼羣島、智利、捷克、法國、德國、瓜德羅普、日本、墨西哥、波多黎各、斯洛伐克、西班牙、美國、美國維爾京羣島。
滅絕和引進:巴哈馬。 [3] 
原產南美洲的玻利維亞至巴塔哥尼亞間的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區,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烏拉圭等國家,許多和尚鸚鵡也在美國的加州、佛羅里達州、芝加哥、紐約等地及一些歐洲國家生存定居。 [1] 
和尚鸚鵡 和尚鸚鵡

和尚鸚鵡繁殖方式

築巢季節為10月至翌年2月。在潮濕的地區,和尚鸚鵡成羣築巢,它們用喙從朴樹屬灌木上砍下的木塊建造大型巢穴。巢穴總是放置在懸崖環境中。在降雨量很少的地區,往往單獨築巢。大部分的和尚鸚鵡都將巢密集的築在彼此附近,通常築巢所需的樹枝來自於灌木叢,它們將巢穴做的非常大,進入巢穴後約分有3個巢室,最裏面的是下蛋育雛的巢室,雄鳥則在最外面的巢室巡視保護它們的巢穴,繁殖期在10-12月,通常產4-6枚卵,也有1-11枚的紀錄,孵化時間約為24天。幼雛是晚成的,在起飛前會在出生地停留約6周。生產力最高的幼鳥通常放置在引進的桉樹上,這些樹的產量比當地植被高得多。奇怪的是,窩數多的鸚鵡的育雛成功率更高。 [1] 

和尚鸚鵡亞種分化

和尚鸚鵡(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Myiopsitta monachus calita
Jardine & Selby, 1830
2
Myiopsitta monachus cotorra
Vieillot, 1818
3
和尚鸚鵡玻利維亞亞種
Myiopsitta monachus luchsi
Finsch, 1868
4
Myiopsitta monachus monachus
Boddaert, 1783
[4] 

和尚鸚鵡保護現狀

和尚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8月7日——無危(LC)。 [3] 

和尚鸚鵡種羣現狀

由於和尚鸚鵡的超強生命力,使得即使身處自然環境相差許多的非原生地也能順利存活,以美國為例,許多回到野生狀態中的和尚鸚鵡都在當地順利的生存下來,而且由於它們完全自己築巢的本領使它們不需樹洞就可繁殖,而且十分多產,使得美國野外的和尚鸚鵡越來越多,在都市經常築巢在電線竿上,即使像芝加哥、紐約冬天如此嚴寒會下雪的氣候,它們也能安然生存。有鑑於此情形,美國農業局為了怕它們過度繁殖成為破壞農作物的害鳥,特別制定了禁令,約有10個州左右不能飼養、販賣、繁殖和尚鸚鵡,加州、喬治亞等等,有些州如要飼養需經過登記,並給予套上腳環,也有一些州只准許繁殖業者或鳥商有執照地繁殖與販賣,但是並無發現它們有明顯地造成農產品的危害。 [2] 
由於和尚鸚鵡全球種羣規模尚未量化,但該物種被描述為“常見”(Stotz et al. 1996年)和“常見到豐富”(del Hoyo et al. 1997年)。 [3] 
趨勢理由:由於持續的棲息地退化正在創造新的適宜棲息地,種羣數量被認為正在增加(del Hoyo等人,1997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