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子由苦寒見寄

鎖定
《和子由苦寒見寄》作於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這年秋天西夏多次出兵襲擊宋朝邊境。
中文名
和子由苦寒見寄
創作時間
1064年
纏繞
塞    壖
邊境上的空地

和子由苦寒見寄作品原文

人生不滿百,一別費三年。
三年吾有幾,棄擲理無還。
長恐別離中,摧我鬢與顏。
念昔喜著書,別來不成篇。
細思平時樂,乃謂憂所緣。
吾従天下士,莫如與子歡。
羨子久不出,讀書蝨生氈。
丈夫重出處,不退要當前。
西羌解仇隙,猛士憂塞壖。
廟謀雖不戰,虜意久欺天。
山西良家子,錦緣貂裘鮮。
千金買戰馬,百寶妝刀環。 [1] 
何時逐汝去,與虜試周旋。

和子由苦寒見寄創作背景

作於1064年(宋英宗平元年),這年秋天西夏多次出兵襲擊宋朝邊境。

和子由苦寒見寄註釋譯文

和子由苦寒見寄詞語註釋

①一別:指嘉裙六年蘇軾與蘇轍自汴京分別後。
②緣:纏繞。
③塞壖:邊境上的空地。
④廟謨:朝廷的決策。
⑤山西良家子:當時的北宋朝廷採納韓琦的建議,在陝西諸州招義勇,得十五萬餘人。
⑥周旋:對陣應戰。 [1] 

和子由苦寒見寄作品譯文

人生到不了一百年,如今我們一別已經整整三年了。我能有幾個三年啊,過去了就永遠失去,而別愁能夠讓人更快的衰老。想以前總喜歡寫信,可自從分別後,離愁讓我不忍動筆。想起以往的歡樂,此時卻被憂愁纏繞。我交往了許多朋友,但都不與你如果你要入世,一定要有一番大的作為。自從朝廷和西夏達成了妥協,一些有識之士常為邊防憂慮。朝廷放鬆了戒備,可西夏卻總是肆意騷擾邊境。如今陝醮解了有志的勇士,個個穿着漂亮的皮袍,買了上好的駿馬,用寶石裝飾寶刀,準備從徵。何時我也能夠隨他們一起去,定要與強虜對陣應戰。相處得愉快.只有你讀書最是勤奮.晝夜不離出席,以致坐氈上都生了蝨子。 [1] 

和子由苦寒見寄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豔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2] 
參考資料
  • 1.    (宋)蘇軾著.東坡集 插圖本:萬卷出版公司,2008.04.:16-17
  • 2.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