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合洞

鎖定
和合洞,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東南的凌雲山北,是當塗縣古老景點之一,相傳為陳、羅二仙(俗稱和合二仙)隱居之所。洞口架石為門,“和合洞”三字嵌於石門上。洞旁有二仙庵,庵後有棲雲閣。二仙庵系康熙二十一年 (公元1682年)建,知府楊霖為之題寫“仙風宛在”四字匾額。邑人張崇慈曾題有七絕《二仙庵》詩詠道:流水桃花路可能,方壺豈必屬虛空。青蘿洞口一規月,綠柳池邊半壁風 。
中文名
和合洞
地理位置
安徽省當塗縣城東南的凌雲山北 [1] 
著名景點
二仙庵
特    點
洞口架石為門

和合洞和合洞簡介

邑人將此地比作世外桃源,不僅是隱居者的心態,也確是指此處的幽秀。紅桃綠柳,明月清風,可謂人間佳境。只可惜二仙庵與棲雲閣已廢,和合洞也於七十年代因開山採石而被毀。
和合洞,溯其源:舊時,蘇南一帶,人們結婚時都要在喜堂正面懸掛和合二仙的畫像。二仙形象為胖乎乎的男孩,蓬頭笑面,一個手持荷花,一個捧着圓盆。“和合”為荷、盒之諧音,寓意夫妻和美、百年好合。

和合洞歷史傳説

據民間傳説,在蘇州楓橋寒山寺的寒山、拾得二僧即是和合二仙的原型。相傳他們原居住北方僻遠的鄉村,雖為異姓,卻親如兄弟,後在寒山寺同時愛慕一個女子。因相互謙讓,哥哥去寒山結草為庵修行。不久,弟弟拾得在池塘折了一枝荷花去庵中看望哥哥。哥哥見弟弟來到,便手捧盛放齋飯的圓盒出迎,二人相見,不禁大喜,相向而舞,拾得於是也入了空門。直到現在,寒山寺裏還保存着一塊青石碑,正面刻着他倆的形象和名字,老百姓稱之為“荷盒(和合)二仙”。
安徽當塗縣凌雲山佛教風景區楹聯
(一)
姑溪長江千里沉浮寶剎盡收眼底
黎庶社稷萬般憂樂佛祖悉記心間
――大雄寶殿
(二)
和合神仙登凌雲山瞻高矚遠
善男信女朝大悲庵祈福消災
――和合洞 大悲庵
(三)
大悲庵 庵大悲 悲切切 庵切切
凌雲山 山凌雲 雲悠悠 山悠悠
――大悲庵 凌雲山
(四)
和時代同進退
合百姓共悲歡
――和合洞
和合洞 和合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