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呼蘭文廟

鎖定
呼蘭文廟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1937年全部完工,有青磚圍牆,南北長160米,東西寬80米,佔地面積為1800平方米。
中文名
呼蘭文廟
位    置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
建造時間
民國十六年(1927年)
佔地面積
1800 m²

呼蘭文廟概況

建築羣由崇聖祠、大成殿、東廡、西廡、大成門、欞星門、東華門、西華門、狀元橋、月牙河組成。牌樓前的狀元橋寬5米,橋下有半圓形的泮池。牌樓主體結構為兩排明柱,側配斜腳,頂架橫樑。中間大門寬5米,上懸“欞星門”三字,東西配門為“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兩座牌樓。大成殿面積300平方米,面闊5間,進深3間,高7米。正面8根紅柱映襯木雕畫門,端莊大方。東西廡殿分列在大成殿兩側,面闊五間,進深2間,面積各為140平方米,6根通天柱間排列彩門,與大成殿渾然一體。全廟沒有塑像,各立木牌。大成殿正位上書“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左為亞聖孟子、宗聖曾子,右為復聖顏子、述聖子思。東西廡殿列孔門歷代賢哲。大成殿後另建一崇聖祠,祭祀前五代祖,面闊5間,進深2間,建築面積為159平方米。 [1] 

呼蘭文廟祭孔典禮

呼蘭文廟在1929年舉行第一場祭孔典禮,1935年以後成為正式祭孔場所。但這座曾經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羣,如今因年久失修日漸破敗,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風采,現呼蘭文廟遺址存於呼蘭縣黑龍江省結核病醫院院內,遺址北側已經開發了幾棟新樓。呼蘭文廟曾用作學校,其室內尚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字樣。 [1] 

呼蘭文廟修繕工程

經過兩次論證,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呼蘭文廟的修繕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同時被修繕的還包括鄰近文廟的石公祠和釣魚台,三處文物保護單位最後將合為一體形成一座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公園。
呼蘭文廟始建於1927年,比哈爾濱文廟的歷史還要早兩年。它佔地面積17100平方米,屬典型清晚期古典式民族建築風格。建築羣內包括大成殿、崇聖祠、欞星門和狀元橋等建築,是呼蘭的正式祭孔場所。由於長期受風雨侵蝕和各種原因的人為破壞,呼蘭文廟損毀嚴重。
同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釣魚台和石公祠,由東北軍閥石得山和其子孫出資修建,是當地著名風景區,位於文廟南側不足600米處。如今,兩處建築毀壞嚴重,祠堂內的石碑破損折斷,釣魚台也僅剩殘垣斷壁。
據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才介紹,呼蘭區政府決定出資修繕文廟,目前已召開兩次專家論證會。專家們認為,文廟檐角上的彩繪雲龍清晰可見,整體結構依舊帶有宏偉氣勢。因此,此次修繕應以“修舊如舊”為原則,無論是木質還是鋼筋水泥的結構,都應該最大程度保留原樣,儘量不做任何破壞。整個工程以修補為主。修繕工程預計在2011年結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