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呼蘭大葱

鎖定
呼蘭大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呼蘭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呼蘭區地處松嫩平原中部,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略低,有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8種土壤。,適宜種植大葱。呼蘭大葱一般株高1.5米,白長0.6米,徑粗0.03-0.04米。單株重0.5千克上下;豐產單株重的可達1.5千克,株高2米,白長0.8米,葱葉色鮮綠,質地脆嫩,落地即斷,甘甜多汁,嚼之無絲。 [1] 
2008年8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呼蘭大葱”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呼蘭大葱
產地名稱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
品質特點
高、長、脆、甜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2008年第1080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08年8月22日

呼蘭大葱產品特點

呼蘭大葱一般株高1.5米,白長0.6米,徑粗0.03-0.04米。單株重0.5千克上下;豐產單株重的可達1.5千克,株高2米,白長0.8米,葱葉色鮮綠,質地脆嫩,落地即斷,甘甜多汁,嚼之無絲。
呼蘭大葱品質特點,用四個字概括,即:高、長、脆、甜。高:指的是呼蘭大葱的植株高大。長:指的是呼蘭大葱的主要產品部分-葱白很長,很直。一般50-60釐米,最長80釐米左右。脆:指的是呼蘭大葱質地脆嫩。甜:指的是呼蘭大葱的葱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 [1] 
呼蘭大葱 呼蘭大葱

呼蘭大葱產地環境

呼蘭大葱土壤地貌

呼蘭大葱
呼蘭大葱(3張)
呼蘭區地處松嫩平原中部,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蘭肥沃的堆積和沖積平原。各類地貌相對比差在20-30米之間,為波狀平原。無山地、丘陵等複雜地形,整個地貌類型較為單一,海拔最低點113米,最高點團山子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東部為170米。松花江、呼蘭河流經呼蘭區西部、中部和南部。
呼蘭區地域遼闊、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有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8種土壤。土壤肥力較高,有機質量達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別為100-140毫克/千克、10-20毫克/千克、140-200毫克/千克。適於旱田、水田作物生長。

呼蘭大葱水文情況

呼蘭區境內江河縱橫,湖泡溝渠密佈。境內有“一江四河”同屬松花江水系,繞境或穿境巡迴流過,流經境內總長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積35.1萬畝。水質分別達到地表水環境GB3838的一級標準和生活飲用水GB5749的標準.呼蘭區現有泥河、腰堡、少陵、團山4座水庫灌區,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積21萬畝,噴灌面積1.3萬畝,蓄水容量4.5億立方米。全區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呼蘭河堤防達到30年一遇防禦標準。

呼蘭大葱氣候情況

呼蘭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徵明顯,春季多風多雨,温暖舒適;夏季氣候炎熱、雨量充沛;秋季温涼,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全年平均氣温3.6℃。年最高平均氣温23℃,最低平均氣温為-19.1℃;年平均降水量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佈差異較大,6-8月為集中降雨時間,降水量佔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時,5-9月日照集中,強度大,時間長,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無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終霜在5月4日,約143天左右。年平均風速3.5米/秒,主導風向夏季為西南風,冬季為西北風。雖然處在全國緯度高、氣候寒冷的地帶,但夏季氣温高,雨熱同季,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土地較為濕潤,為種植生產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條件,氣象設施建設上,全區在三條雹線上建有10座炮站,11門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車,年保護農田達150萬畝。 [1] 
呼蘭大葱 呼蘭大葱

呼蘭大葱歷史淵源

呼蘭農業發展的歷史悠久。呼蘭大葱生產距今已有上百年曆史,特別是1958年後,一直種雞腿葱,垧產2-3萬公斤。
1974年後,呼蘭區引進海洋葱,經該地改造、選種,成為高產品種。特點是白高葉嫩,粗莖味純,垧產高達7-10萬公斤,取名呼蘭大葱,有:“呼蘭葱、阿城蒜、雙城菇娘不用看”之譽,成為呼蘭蔬菜的主打產品之一。

呼蘭大葱生產情況

2008年底,呼蘭區大葱地域保護範圍面積11896公頃,生產面積956公頃,年總產量42675噸。 [1] 
2010年,呼蘭區原野村大葱的面積有4000多畝。
2011年,呼蘭區大葱的種植面積約9000畝,原野村佔1500畝左右。 [3] 

呼蘭大葱產品榮譽

2008年8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呼蘭大葱”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呼蘭大葱地理標誌

呼蘭大葱地域保護範圍

呼蘭大葱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黑龍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蘭河下游,地處東經126°11′-127°19′,北緯45°49′-46°25′,轄境南瀕松花江,東臨巴彥,西毗肇東、蘭西,北接綏化。 [2] 

呼蘭大葱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呼蘭大葱產地選擇遠離污染源,自然環境未受到破壞,產地要具有可持續生產的能力,即空氣、水(水源、水質)、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多選用黑土、黑鈣土地塊種植。
(2)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且經審定推廣的優質、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優質品種:章丘大葱、黑牛腿、海洋葱等。播種前要進行精選,種子純度和淨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85%,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
(3)生產過程管理:
a、選茬整地
每667平方米12000株-22000株,行株距60釐米-80釐米×5釐米-7釐米。葱苗要分級,按大、中、小苗分開定植。幹插法。在開好的葱溝內,將葱苗插入溝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為宜,兩邊壓實後再澆水。也可採用濕插法,即先澆水,後插葱。定植緩苗後,天氣逐漸進入炎熱夏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一般不澆水,中耕保墒,清除雜草,雨後及時排出田間積水。
b、施肥
整地施肥:地要深耕細耙,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撒施優質有機肥4000千克(以優質腐熟豬廄肥為例),氮肥(N)3千克(折尿素6.5千克),磷肥(P2O5)5千克(折過磷酸鈣42千克),鉀肥(K2O)5千克(折硫酸鉀10千克)。以含硫肥料為好。定植前按行距開溝,溝深30釐米,溝內再集有中施用磷鉀肥,刨松溝底,肥土混合均勻。澆水:進入8月份,大葱開始旺盛生長,要保持土壤濕潤,逐漸增加澆水次數和加大水量,收穫前7天-10天停止澆水。追肥:追肥品種以尿素,硫酸銨為主;結合澆水,分別於立秋、白露兩個節氣,每667米追施氮肥(N)4千克(折尿素8.7千克)進行。生長中後期還可用0.5%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追肥2-3次。
c、播種
每667平方米用種3千克-4千克。種子處理:用55℃温水攪拌浸種20分-30分,或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分-30分,撈出洗淨涼幹後播種。育苗牀準備:選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近三年未種過葱蒜類蔬菜的地塊。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米施腐熟有機肥6000千克-800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淺耕細耙,整平作畦。播種期:秋播9月中旬-10月上旬,春播3月中旬-4月上旬。澆足底水,水滲後將種子無效撒播於牀面,覆細土0.8釐米-1.0釐米。
d、田間管理
定植後立即澆水,3天-5天再澆1次緩苗水。冬前定植的,土壤封凍前澆1次封凍水,第二年返青時澆返青水。葉部生長盛期,保持土壤見幹見濕,一般7天-10天澆1次水。鱗莖膨大期增加澆水次數,一般6天-8天澆1次水。收穫前8天-10天停止澆水。
(4)產品收穫:大葱的收穫期,因地區氣候差異有早晚,一般當外葉生長基本停止,葉色變黃綠,在土壤封冬前15天-20天為大葱收穫適期。
(5)生產記錄:對大葱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技術檔案,全面記載,以備查閲。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①標誌: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的標準編號、商標、生產單位名稱、詳細地址、等級、規格、淨含量和包裝日期等,標誌上的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
②包裝:包裝材料應無毒、無害、無污染,應堅固,並能遮光、防潮。宜用塑料袋或複合薄膜袋、紙箱,箱處用封口紙或打包帶。應按相同品種分別包裝。每件的淨含量應一致,其誤差應符合JJF1070的規定。
③運輸:大葱收穫後應就地修整,及時包裝、運輸。運輸時做到輕裝、輕卸,嚴防機械損傷。運輸工具要清潔、衞生、無污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