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呼喚企業家心的迴歸

鎖定
《呼喚企業家心的迴歸》是2002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紹璠。
作    者
王紹璠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年05月
頁    數
424 頁
定    價
50.0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0057434

呼喚企業家心的迴歸作者介紹

先生編撰的書出版了。包括本書編輯宗平同志在內的幾位朋友都慫恿我寫一篇小文,以增加讀者對先生的理解,同時説明一些有關的具體問題,並説這也是先生本人的意願。這在我當然是義不容辭的事。但從另一方面講,要寫這個後記,我也的確有一種畏難的感覺。這個後記太不好寫了。先生這個人太不好寫了。
記得先生經常感嘆人生短暫、時光飛逝,的確,悠忽之間,我認識先生已經十年了,我也從一個小孩子走向了成年。但是,我第一次到先生家裏去的情形卻仍歷歷在目。
那年春,我在河北安國實習。其間因公回京數日。公事辦完了,卻仍有點時間沒處打發,於是向一位名叫侯志強的學友要了先生的電話。撥通之後,當晚就去了先生家。談的問題就是青年人應該怎樣學佛。當時我認為光看近、現代人的著作是學不出個所以然來的。於是想先用幾年功夫把《華嚴經》、《金剛經》、《法華經》直到《成唯識論》、《六祖壇經》等古書讀一遍。然後,再結合自己的情況,進一步學習。這一套,我自以為很不錯了。不料先生聽了我的打算,劈頭便是一句,“這樣學法,八大阿僧祗劫也成不了佛!”接着,諄諄地教導我説:“學佛必須要有善知識的教授,然後通過閲讀原典,瞭解佛教最不共的精神,體認之,實踐之。還要有語言的基礎,具備多方面的知識。研習佛典一定要以原典為主,決不能盲從他人的意見,給自己戴上“有色眼鏡”,佛陀最反對盲目的崇拜了,也從不給別人戴“有色眼鏡”。
先生與一個素昧平生的後學初次見面時,所説的話就是這些。現在有些人認為先生偏激,認為先生不重視學術,這實在是一種誤會。我親身經歷、親耳所聞的兩件事來説明。
大概就是我從河北安國實習歸來,先生有一天忽然對我説:“你好久沒去看任老(任傑老師)了吧,我們去看望一下老人家!”我當然遵從。那時任老正在翻譯、編寫《現觀莊嚴論》的註解及講義。先生隨喜讚歎之餘,非常遺憾地表示,自己年歲已高,事務又忙,無法學習如此稀有難遇的教授,並讓我一定要多親近任老,打好法相底子,學好教理基礎。過了幾個月後,先生又把我找去,專門要我把親近任老的情況講給他聽。此後,也曾多次要求我多讀書,多學教理,多親近任老。我常常為自己沒有學好教理,辜負了先生的期望而慚愧。但我也深切地體會到,如果當初沒有先生的督促和要求,我是不可能那麼快地做出依止任老的決定的,更是找不到學佛的門徑的。
又有一次,是在一九九四年夏天,六、七月份的時候,我對幾位學友“辟穀”(一種保健方法,每週一日或每月兩至三日,不吃五穀及熟製品,除飲水外,只進食少量蔬菜和幹、鮮果品,有清理消化道、保健身體的作用。歷史上有些外道曾長期推行辟穀術,認為可以成仙或解脱,這當然是一種違背科學、不符合客觀現實的錯誤的觀點。)的作法不理解,認為那是“外道”,專門跑去向先生請教,才知道是先生讓他們“辟穀”的。先生説:是我讓他們辟穀的,因為他們身體需要,身體清淨了才能學佛。的確,外道也辟穀,但不能因為外道用了什麼方法,我們就不敢用,沒有這個道理。要知道,外道不光會辟穀,外道還會吃飯呢。而且吃飯的外道,無論如何也要比辟穀的外道多得多!我們是不是連飯也不能吃了?!關鍵不在這個地方,關鍵在於外道認為辟穀能成仙成佛,我們認為辟穀能健康身體。外道不外道,要看本質而不能光看表面現象。
當時我聽了真是慚愧極了,覺得自己親近先生已經這麼長時間了,還是沒有學到先生那種“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今人,不迷信自己,不迷信書本,堅持獨立思考,堅持獨立人格”的精神,還是滿腦子的成見,太辜負先生的期望了。
先生就是這麼一位堅持獨立思考,堅持獨立人格,熱愛自己所學,從而也才是熱愛自己祖國的傑出的學者。我認為,先生此次編撰《只為辜恩始報恩》,是本着這樣一種精神而為的;宗平同志和其他一些同志編輯、出版這本書,所力圖展示的,也就是這樣一位傑出學者的風貌。
慄強 一九九九年一月於西窗小築

呼喚企業家心的迴歸作品目錄

序言
導言:藻煉心靈的華章
第一篇 內聖外王
第一章 中國企業家內聖外王之道
第二章 禪文化對中國唐宋時期經濟文化的影響
第二篇 心的管理
第六章 老莊思想——“無用之用”在現代商業中的運用
第七章 管子荀子的經世致用思想
第三篇 心的解放
第八章 《大學》《中庸》《禮記》對現代教育思想的啓示
第九章 毛澤東思想——集內聖外王之學的大成
附錄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