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呼倫湖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境內額爾古納河流域湖泊)

鎖定
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賚湖、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 [1]  歷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 [2-3]  呼倫湖屬額爾古納河流域湖泊,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扎賚諾爾區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總面積2315平方公里 [18]  (一説2339平方公里 [36]  ),最大水深為8米,平均水深為5.7米,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是內蒙古第一大湖 [5] 
呼倫湖地表水系由呼倫湖、哈拉哈河、貝爾湖、烏爾遜河、克魯倫河、新開河及連通於呼倫湖和額爾古納河的達蘭鄂羅木河等河流組成。總流域面積(國內部分)37214平方公里。克魯倫河和烏爾遜河為主要補給河流,新開河與達蘭鄂羅木河為主要調節河流。 [14] 
呼倫湖地區是北方眾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於此。 [2]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腎”之稱, [6]  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地位,對維繫呼倫貝爾大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倫湖及其周邊水系於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1-2]  [7-8] 
中文名
呼倫湖
外文名
Hulun Lake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面    積
2315 km²
別    名
達賚湖
達賚諾爾
呼倫池
所屬水系
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水系
主要支流
克魯倫河
烏爾遜河
哈拉哈河
湖面海拔
545.6米
平均水深
約5.75米
蓄水量
138.5億立方米

呼倫湖形成變遷

20世紀前,呼倫湖的面積時大時小,在史書中多有記載。
在距今二千五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的作用,原始呼倫湖移向烏爾遜河以東至輝河一帶。距今大約二百至三百萬年,隨着地殼的持續擠壓,在現今湖區東西兩側產生了兩條由北向東的大斷層。呼倫湖地區因此成為該區域最低的地區,原始呼倫湖從烏爾遜河以東至輝河之間移回現今呼倫湖的位置上。在此之前,呼倫湖面積遠大於當代呼倫湖面積。距今一百萬年至一萬五千年前,呼倫湖地區的氣候由温熱多雨轉為冰川氣候。距今約一萬年前,冰川氣候消失,氣候逐漸轉暖變幹。現代呼倫湖形成。《山海經》、《唐書》等古書中的記載反映了人類歷史上呼倫湖面積的變化。呼倫湖在清末的一段時間又幹涸,剩下幾個小水泡和大量的濕地。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到1976年,呼倫湖又有一個擴大的過程。呼倫湖是一個伸縮性的吞吐湖泊,從出現起,呼倫湖的面積和境域在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下就具有獨有的週期性變化特徵。 [13] 
1897年,湖東北長約75公里,寬35公里,周長150多公里。1900年前後,呼倫湖地區已成為一片沼澤,原湖盆底由幾個水泡子串連而成,其排列方向為東北一西南,泡子周圍全是平坦草地,低窪之處則成葦塘。1903~1904年,湖水突增,一年內便將分散各處的泡子連在一起。據1929年出版的《呼倫貝爾》一書記載:“就調查所得,最近20年來,面積漸次廣闊,回溯西曆1903年與1904年間,達賚湖之延長,尚為20公里,寬僅10公里,深亦不過1公尺。光陰荏苒,滄桑懸殊,20年前割取蘆葦及獵獲飛鳥之處,今已變成為湖心”。“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因克魯倫河、哈拉哈河一貝爾湖一烏爾遜河河水驟增,達賚湖水同時增加,湖面逐漸擴展,長30公里,寬15公里左右”。自20年代初,呼倫湖水又逐漸增加。
20世紀以來,呼倫湖有過幾次漲落週期變化。從1952年以後,湖水漸漲。特別是1958年到1960年,湖水上漲到往額爾古納河流,成為外流水系。此期間海拉爾河也處在豐水期,海拉爾河水時有通過達蘭鄂羅木河注入呼倫湖。於是扎賚諾爾煤礦在達蘭鄂羅木河上築壩堵截三處,以防止湖水上漲,但結果事與願違,反而堵死了湖水外流的通道,使湖水位越漲越高。到1962年湖水持續猛漲,湖水位達到545.28米,湖水面積2315平方公里,蓄水量132億立方米。在大風浪的作用下致使湖東岸雙山子一帶決口,造成一個面積為147平方公里(22萬畝)的大湖,人們稱之為“新達賚湖”或“新開湖”。1963年,湖水繼續上漲,湖面向東、南兩個方向擴展,在湖東岸雙山子附近順海拉爾河的叉流一阿爾公河故道向外擴大,在烏爾遜河口和克魯倫河口則沿着河口三角洲向上擴展,這樣大量的優良草場被淹,影響牧業生產,扎礦沙子山鐵路專用線被沖毀40米,威脅礦區安全,影響煤炭生產。於是1965年6月15日,國家有關部門開始興建“達賚湖近期泄水工程”,於1971年9月8日竣工。此工程既可在呼倫湖高水位時泄洪,又可調節海拉爾河河水,當河水位高時,引流入湖。至此呼倫湖第一次得到人工控制。
泄水工程建成後,進入枯水週期,湖水逐漸下降,至1979年新開湖基本乾涸,到1983年湖水位比1962年下降了2米左右。
1983年冬至1984年春,降雪較大。當1984年4月冰雪融化時,各河流水量大增,加之夏秋兩季雨水偏多,因而呼倫湖水位又上漲。到1985年4月末,湖水又沿着古道東流,重新注入新開湖,但進展速度比較緩慢,尚未達到1962年那樣的規模。至1989年,湖水水位基本保持穩定。 [18] 

呼倫湖名稱由來

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北齊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蒙古語“哈溜”的諧音,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 [9] 
“扎賚諾爾”即“達賚諾爾”的音轉,“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為“湖”,“達賚諾爾”即“海一樣的湖”。這是在1901年中東鐵路建成車站起名稱時 ,將位於呼倫湖畔的車站命名為“扎賚諾爾”(由於俄國人將“達”切讀成“扎”,所以將“達賚諾爾”錯寫成“扎賚諾爾”)。扎賚諾爾是人類祖先的一支“扎賚諾爾人”的故鄉,是“扎賚諾爾文化”的發源地。 [33] 

呼倫湖位置境域

呼倫湖的範圍 呼倫湖的範圍
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部,東經116°58’~117°47’,北緯48°40’~49°20’ [18]  (一説東經117°00’10’’~117°41’40’’,北緯48°30’40’’~49°20’40’’ [6]  ),界於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滿洲裏市扎賚諾爾區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湖寬為41公里,平均湖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面積2315平方公里 [18]  (一説2339平方公里 [36]  ,平均湖水深5.70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湖岸線彎曲係數為1.88。湖泊區域面積為7680平方公里 [4]  ,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湖。 [18] 
呼倫湖北端湖面 呼倫湖北端湖面
呼倫湖北端滿州里境內內湖區 呼倫湖北端滿州里境內內湖區
呼倫湖西南部成吉思汗拴馬石一帶湖面 呼倫湖西南部成吉思汗拴馬石一帶湖面
呼倫湖西南角新右旗境內金海岸一帶湖面 呼倫湖西南角新右旗境內金海岸一帶湖面

呼倫湖水文特徵

呼倫湖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56.6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1.5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5.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54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均流量1.71立方米/秒,不同保證率年徑量20%:0.686 億立方米,50%:0.513 億立方米;75%:0.405億立方米;95%:0.286億立方米。 [20] 
呼倫湖的封湖時間,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開湖時間在4月底至5月上旬,歷年平均封凍天數為180天左右。最大冰層厚度在1.30米左右,最大冰層厚度出現時間在2月底或3月初。 [18] 
隨着構造運動和氣候的變遷,歷史上其範圍曾不止一次的擴大與縮小。當湖面縮小時,成為濕地和不連續的小湖泊;當湖面擴大時,它就成為一個外流的吞吐性湖泊。呼倫湖的水質變化亦主要取決於湖水量的增減:當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為排水湖,含鹽量降低,屬於淡水湖;當湖水量持續減少,水位不斷下降,只吞不吐,甚至與外流河聯繫中斷而變為內陸湖,此時湖水含鹽量增高,甚至會變為微鹹水湖。 [10] 
1999年至2010年,內蒙古氣象局利用衞星遙感對呼倫湖水體進行了連續11年監測,2010年呼倫湖開湖時間比2009年晚5天左右。通過監測表明:呼倫湖面積在過去11年間不斷萎縮,已不足1800平方公里,面積縮減約620平方公里;呼倫湖的水環境也逐年惡化,2010觀測到的水位比2009年同期降低0.171米,透明度28釐米,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1釐米。 [17] 
冰封的呼倫湖 冰封的呼倫湖
冰封的呼倫湖 冰封的呼倫湖

呼倫湖地質地貌

呼倫湖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構造湖,呼倫湖區在海拉爾盆地中的最低部位。呼倫湖區處於其中的湖積沖積平原,湖盆不深,四周起伏不大,地層多覆蓋着第四紀沉積物。本區的地貌可劃分為湖盆、低山丘陵、湖濱平原和沖積平原、河谷漫灘及高平原幾種類型。呼倫湖西岸為山巒和懸崖陡壁;東岸和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湖底為泥底,地形平坦,多為細砂礫層。湖泊周圍多沼澤地、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部分湖濱有現代形成的沙灘,其組成顆粒較均勻圓潤,地形上向湖盆緩緩傾斜。 [11] 

呼倫湖湖區水系

呼倫湖水系構成

呼倫湖水系屬於黑龍江流域額爾古納河水系。呼倫湖水補充來源除湖面直接承受大氣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補給和地表徑流。呼倫湖湖底構造特殊,有30多處泉眼,提供地下水補給。呼倫湖地表水系由呼倫湖、哈拉哈河、貝爾湖、烏爾遜河、克魯倫河、新開河及連通於呼倫湖和額爾古納河的達蘭鄂羅木河等河流組成。其中,河長100公里以上的有3條;20~100公里以內的有13條;20公里以下的共64條。全流域大小河流共80條,河流總長度為2374.9公里,總流域面積(國內部分)37214平方公里。克魯倫河和烏爾遜河為主要補給河流,新開河與達蘭鄂羅木河為主要調節河流。 [14] 
呼倫湖水系是額爾古納河水系的組成部分,歷史上曾是額爾古納河的源流之一。從克魯倫河~呼倫湖一達蘭鄂羅木河一額爾古納河的流向一致來看,它們在古時候原本是一條河,同屬一個水系。後來呼倫湖地區因地殼運動的影響,湖區下沉,湖水位下降,湖水停止外流,暫時與額爾古納河相脱節,而成為內陸湖時,便自成為獨立水系。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初期,湖水位上漲,湖水面擴大,湖水又通過達蘭鄂羅木河流向額爾古納河,成為外流水系。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湖水位下降,又停止外流。從1984年開始水位又上漲,流向額爾古納河,外流入海。呼倫湖水系與額爾古納河水系有時相通同屬一個水系,有時分開各自成為獨立水系,時分時合,關係密切,隨水量而變,但不是內陸湖,而是屬於額爾古納河外流水系。同時,也反映出呼倫湖是一個伸縮性、吞吐性的湖泊。 [19] 
呼倫湖的位置地形及水系分佈 呼倫湖的位置地形及水系分佈
呼倫湖水系包括哈拉哈河、貝爾湖、烏爾遜河、烏蘭泡、克魯倫河、達蘭鄂羅木河等主要河流和湖泊。河長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條,20~100公里以內的有13條,20公里以下的有64條。全水系大小河流共計80條,河流總長度為2374.9公里。 [19] 

呼倫湖上游支流

支流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支流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哈拉哈河:又稱哈拉哈果勒(果勒”蒙古語意為“河”)、喀爾喀河、哈拉欣河。《金史》稱“哈勒河”,《蒙古秘史》稱“哈勵合河”和“閤兒合水”。發源於大興安嶺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達爾濱湖,從東南向西北流。從發源地流至署秋防火外站東部成為中蒙界河,又向東北流至罕達蓋防火站東南進入蒙境。又流至原西林胡都克卡倫西面,成為中蒙界河。流至額布都格卡附近河道分為二支,一支仍向西北流經沙爾勒金河匯入烏爾遜河,另一支向南流至達共鄂博附近注入貝爾湖。河全長399.23公里,流域面積8735.82平方公里(左岸蒙古部分未計入)。其中在呼盟境內有7519.86平方公里,在蒙古境內右岸有121.96平方公里。哈拉哈河河寬50---80米,河道彎曲,多岐流與沙洲,左岸多固定沙丘,右岸多為帶狀沼澤濕地。主要支流有罕達蓋河、胡魯斯台河。 [19] 
沙爾勒金河:又稱下里津河,《呼倫貝爾志略》稱“沙拉爾濟河”,位於哈拉哈河注入貝爾湖前41公里處分出的一支流,河長52公里。在烏爾遜河由貝爾湖流出25公里處匯入烏爾遜河。沙爾勒金河把哈拉哈河與烏爾遜河直接連通起來,在此形成一個三角地區,中蒙邊境線即由此三角地區通過。沙爾勒金河流域面積為363,25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國部分有311.5平方公里,在蒙古部分有51.75平方公里。 [19] 
貝爾湖 貝爾湖
貝爾湖:《蒙古秘史》稱“捕魚海子”,《史集》稱“捕魚兒一那兀兒”,《元史》稱“杯亦列川”,《明史》稱“捕魚海兒”,《清一統志》稱“布雨爾湖”,《朔漠方略》稱“波依爾”,《蒙古遊牧記》稱“貝爾諾爾”,《清康熙圖》稱“布育爾鄂模”(鄂模”為滿語意為“湖”)《黑龍江輿地圖》稱“貝爾池”。位於呼倫貝爾高原的西南部邊緣,是中蒙兩國共有的湖泊。湖呈橢圓形狀,湖長40公里,寬20公里,湖面積為608.78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僅西北部40.26平方公里為中國所有。貝爾湖主要是集納自東南流來的哈拉哈河水而成的湖泊,烏爾遜河從北面把它與呼倫湖連通起來,故有“姊妹湖”之稱。貝爾湖是個吞吐性的活水湖,湖水為淡水,一般水深在9米左右,湖心最深處約50米左右,湖底為砂礫,湖水清澈,是天然漁場,盛產鯉、鯰、白魚、紅鰭和狗魚。 [19] 
支流烏爾遜河新右旗一段 支流烏爾遜河新右旗一段
烏爾遜河:又稱鄂爾遜河,《蒙古秘史》稱“兀爾失温河”,《呼倫貝爾志略》稱“烏爾順河”。發源于貝爾湖,北流注入呼倫湖。烏爾遜河全長223.28公里,流域面積10528.27平方公里。河寬隨水量的多寡而變化,在中水位期一般河寬在60"-70米,水深2~3米,枯水期僅1米左右。河底多為砂礫組成,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緩,河兩岸植被茂盛,餌食豐富,河內盛產鯉、鯰、白魚等多種魚類,是兩大湖內魚類產卵繁殖迴游的通道。 [19] 
烏蘭泡 烏蘭泡
烏蘭泡:又稱蘭諾爾。烏爾遜北流至距呼倫湖南80公里處,分成兩支匯成烏蘭泡,它是烏爾遜河的牛軛湖。泡子水面隨烏爾遜河水量多寡而伸縮,大水時泡子東西長15~17公里,南北寬2~15公里,面積達75平方公里。枯水時泡子成為沼澤。烏蘭泡水生植物茂盛,生有大片蘆葦塘,餌食豐富,是沉附性魚類理想的產卵場所。同時,也是鳥類的樂園。 [19] 
達蘭鄂羅木河 達蘭鄂羅木河
克魯倫河:《漢書》稱“盧朐河”,《遼史》你“臚胸河”,《金史》稱“龍居河”,又稱“龍朐河”,《元史》稱“怯綠鱗河”、“怯魯連河”,明代改為“飲馬河”,清代稱“克魯倫河”。位於呼倫湖西南部,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山東麓,自西向東流,在新右旗克爾倫蘇木西北烏蘭思格爾進入中國境內,東流至東廟東南注入呼倫湖。河全長1264公里,在中國境內長206.44公里,河寬40~90米。河西岸為半荒漠的低山圍繞,河道彎曲,地表徑流不發育,沒有較大支流匯入。 [19] 

呼倫湖下游支流

達蘭鄂羅木河 達蘭鄂羅木河
達蘭鄂羅木河:又稱烏勒格寧河、木得那亞河、混河、圈河,位於呼倫湖東北部,河長25公里。在18世紀中葉以前,是呼倫湖水從東北部注入額爾納河的故道。當時湖水從今小河口東部流入河道,向東北流至阿巴該圖山下匯合海拉爾河注入額爾古納河,外流入海。河道淺平,蛇曲發達。兩岸除山地外,均為沼澤地,大水時汪洋一片,是當時呼倫湖的唯一出口。後來呼倫湖地區因地殼運動的影響,湖面縮小,水位下降,湖水不能外泄流入額爾古納河,而海拉爾河水大時,便於匯合處,海拉爾河水一部分卻通過達蘭鄂羅木河流入呼倫湖,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倒灌”,這種倒灌的結果,使達蘭鄂羅木河從18世紀中葉至1958年前成為呼倫湖的新水源之一。 [19] 
達蘭鄂羅木河的徑流補給,除海拉爾河水大時補給外,扎賚諾爾煤礦西山一帶的小河溝叉也是其水源之一,但其水量不大。該河水量受呼倫湖水位的制約。一般情況下,每年4--一5月的春汛和7~8月的夏汛,河水量較大。從50年代後期開始,當海拉爾河處在豐水週期時,通過該河注入呼倫湖的水量相當大。據1957年8月至1958年8月實測資料統計,年平均流量為22.7米/秒,最大洪峯流量118米/秒。在枯水季節,經常出現滯流,個別河段發生乾涸現象。 [19] 
新開河 新開河
新開河 新開河
新開河,全長16.4公里,南起呼倫湖東部砂子山附近,從東側繞過扎賚諾爾礦區和火車站,穿越濱洲鐵路,向西北至黑山頭腳下匯入達蘭鄂羅木河舊河道。 [19] 

呼倫湖治理開發

呼倫湖漁業生產

呼倫湖規模化捕魚自1912年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漁業生產主要在冬夏兩季進行。捕撈生產方式分為明水期捕魚和冰下捕魚兩種形式,其中冰下捕魚是呼倫湖最具特色的捕撈方式。
過去的漁業生產中,冬季主要以冰下大拉網捕魚、捕蝦為主;明水期主要以網箔生產為主,兼有機船捕魚,掛網捕魚,機船拉蝦,岸邊拉、推蝦、蝦箔等。 [30] 
1912年呼倫貝爾自治政府同俄商簽定了允許俄國人在呼倫貝爾地區從事捕撈漁業的40多項合同,俄國人進入湖區捕魚。
1920年以後,陸續來滿洲里經商的內地人開始在呼倫湖區採取單獨經營或合股經營的方式操持漁業。
1932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呼倫湖區,由偽滿洲國統一經營漁業。
1940年在扎賚諾爾成立興安水產株式會社,全面壟斷呼倫湖漁業。
1945年日本投降,蘇僑甘寧僱中國人打魚經營漁業。
1946~1947年漁業生產在滿洲裏市政府和漁業工會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
1948年內蒙古漁業公司在滿洲里成立,呼倫湖歸國家所有,漁業統一經營。從此,呼倫湖漁業走上了規劃管理、科學捕撈的生產軌道。漁業生產根據國家不同時期水產方針政策,制定生產規劃,在漁業生產安排中,主要視生態環境、市場需求、資源狀況、生產能力來統籌安排。
1948~1957年,是呼倫湖收歸國有統一經營後的恢復和初步發展時期,進行單一的水產捕撈;
1958~1966年,是國民經濟恢復後的發展時期,經過總路線、大躍進,漁業經濟迅猛發展時期,漁業公司增設了沿湖分場,從季節性捕撈轉為常年性生產,增加了大拉網、白魚網、柳條箔等捕撈網具,擴大了到沿湖泡沼捕撈範圍;
1967~1979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生產網合減少,漁業經濟發展緩慢;
1980~1997年,國家對水產行業進行財務體制改革,實行利潤定額包乾、企業對上承包管理辦法,加之水產品市場放開,漁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和穩步提高;
1998~,呼倫湖區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漁業生產起伏較大,水產品產量猛增與下滑數量懸殊。呼倫湖已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綠色食品基地。 [31] 
呼倫湖漁業生產 呼倫湖漁業生產
呼倫湖結冰期長達六個月之久,冬季魚產量佔全年產量的80%以上,捕魚人被譽為“中國的愛斯基摩人”。冬捕在每年的12月中旬開始,此時冰層厚度達到50釐米以上,拖拉機等機械可以在冰面上行駛。整個冬捕期歷時45天左右,屆時冰層厚度達到1.2米左右。 [32] 

呼倫湖旅遊開發

旅遊碼頭 旅遊碼頭
遊船碼頭 遊船碼頭
呼倫湖旅遊景區坐落在金色湖畔三角洲上,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這裏三面環水,綠草如茵,氣候宜人,是夏季遊人觀光、避暑的理想佳境。
呼倫湖旅遊景區主要經營餐飲、客房、水上觀光、特色燒烤等項目。在湖區早可觀“呼倫日出”,晚可看銀河天象,聽沙鷗唱晚,看落霞孤鶩。遊人可盡情弄潮戲水,手握長竿悠閒垂釣,還可以躺在柔軟的沙灘上進行陽光浴、湖沙浴。可在呼倫湖上乘坐遊輪和快艇,體會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白鷗翔紫塞,碧浪映霞天”的壯觀景象。也可以在岸邊沙灘上做湖沙浴。還可以體驗騎馬、騎駱駝、開卡丁車、坐馬車等。購買蒙古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俄羅斯紀念品饋贈親友。
呼倫湖旅遊服務設施主要有名宴樓、呼倫湖旅遊度假村、望海樓組成。名宴樓,位於景區東部,為兩層樓建築,為遊客品嚐全魚宴之處。共有雅間20間,大廳3個,可同時接納1000人就餐。望海樓,位於景區西部,為三層樓建築,專供遊客住宿之處。有標準間40個,牀位80個。服務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呼倫湖旅遊度假村,位於景區中部,為三層樓建築,是三星級賓館,內部設有大小餐廳17間,可同時接待近600人就餐。可向遊客提供團體包餐、會議用餐、婚宴及為零星遊客提供服務。度假村有客房15間,牀位30個。
自1983年開業以來,景區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吸引着許多中外遊客。2007年,景區被呼倫貝爾市評為最佳民族風情旅遊景區;2010年12月,被評為“中俄蒙美食文化街優秀飯店獎”;2011年在第十七屆亞洲旅遊業金旅獎盛典暨大中華區旅遊文化大獎頒佈會上景區榮膺“亞洲金旅獎最具特色魅力風情景區”;2011年4月,景區獲內蒙古餐飲與飯店業協會頒發的“2010年度內蒙古民族餐飲十強企業”。 [34] 

呼倫湖防洪措施

從1950年代初開始,呼倫湖水位逐年上漲,到1959年湖水位達到544.38米,湖水面不斷擴大,淹沒了大量草場,嚴重地惡化了扎賚諾爾煤礦的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對礦區生產和畜牧業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於是扎賚諾爾煤礦從1958年開始在達蘭鄂羅木河上築壩堵截三處,原為阻止海拉爾河水注入呼倫湖,防止湖水位上漲。但結果事與願違。由於湖水的外泄通道被堵死,使達蘭鄂羅木河失去了調節作用,致使湖水位繼續上漲,水面繼續擴展,1964年湖水位漲到545.33米。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採取修建人工運河的辦法修建“呼倫湖近期泄水工程“,以調節呼倫湖水量。
此工程從1965年6月15日動工興建,1971年9月8日竣工。新修建的人工河稱“新開河”,全長16.4公里。新開河南起呼倫湖東部砂子山附近,從東側繞過扎賚諾爾礦區和火車站,穿越濱洲鐵路,向西北至黑山頭腳下匯入達蘭鄂羅木河舊河道。在新開河上設有泄水閘和攔洪閘,控制呼倫湖水位漲落。當海拉爾河水位高呼倫湖水位低時,河水可以順着新開河流入呼倫湖,當湖水位高河水位低時,湖水又可以順着新開河流入額爾古納河,外流入海。從而使達蘭鄂羅木河成為一條人工調節呼倫湖水位的吞吐性河流。 [19] 
呼倫湖新開河進水閘 呼倫湖新開河進水閘

呼倫湖生態保護

1986年,是新巴爾虎右旗政府建立的旗縣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12月成立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同年,由中、蒙、俄三國政府協定,達賚湖自然保護區與蒙古國達烏爾自然保護區、俄羅斯聯邦達烏爾斯克自然保護區聯合成立“C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是當是我國第一例跨國自然保護區。2002年1月,保護區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示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西部,北鄰俄羅斯聯邦,南與蒙古國相接,處於中蒙俄三國交界處;橫跨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滿洲裏市行政區域,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草原和濕地等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地理座標:北緯47°45‘50“~49°20’20”;東經116°50‘10“~118°10’10”。
保護區由達賚湖、貝爾湖(中國部分)、烏爾遜河、克魯倫河入湖口、烏蘭諾爾、新達賚湖等河流和大小型湖泊、湖漫灘、河流兩岸組成的濕地,以及草原、沙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組成。保護區總面積74000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25300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44%;草原面積408300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55%;沙地面積6400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0.9%。經多年考察統計,保護區內共計有植物(高等)486種,魚類32種,兩棲爬行類4種,鳥類333種,哺乳類3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61種,哺乳動物3種。 [35] 
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實施呼倫湖水資源配置及水環境治理工程,從海拉爾河引水,補充呼倫湖水量,恢復湖區濕地,有效地遏制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呼倫貝爾市啓動“引河入湖”工程,直接從海拉爾河修建引水溝渠,將河水引入湖中。每年為呼倫湖補水7.5億立方米,向沿途的牧區草原提供3億立方米的灌溉用水。呼倫湖地區從事漁業的各單位同步進行封湖養魚。 [16] 

呼倫湖自然資源

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多種藻類、蘆葦和浮萍。底棲動物有杜氏蚌和海螺等,水棲動物有海貓、魚鷹、水鴨、大雁、天鵝等。湖中盛產鯉、鯽、白、鯰等30多種魚類和白蝦,為內蒙古自治區大型漁場。 [15] 

呼倫湖動物資源

  • 圓口類
呼盟有2種:溪七鰓鰻和日本七鰓鰻,佔全國圓口類的50%。
  • 魚類
呼盟魚類僅有溪水魚種類,共7目16科78種,佔全國魚類總數的3.4%,佔全國淡水魚類總數的9.75%。呼盟有較多的冷水性魚類分佈,為國內少數有冷水性魚類資源的地區之一。珍貴稀有的種類有達氏鰉、史氏鱘、大麻哈魚、黑龍江茴魚、細鱗魚、哲羅魚等。呼盟鯉形目魚類佔絕對優勢,有59種,佔75.6%。其中鯉科48種,佔總種類數的61.5%。鯡形目4科8種,佔10.3%。呼盟魚類由江河平原魚類區系、上第三紀魚類區系、北方平原魚類區系、北方山區魚類區系、北極淡水魚類區系、熱帶平原魚類區系複合體組成。 [21] 
  • 哺乳類
呼盟河湖較多,沼澤和河漫灘面積較大,尤其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澤呼倫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中心地帶,在較為乾旱的蒙古高原上,成為吸引鳥類的一塊巨大磁石,使該地區成為鳥類最密集的地區。春秋兩季大批鳥類在此聚集、停息、過路,夏季還有眾多鳥類在此繁衍後代。呼盟水域有灰鶴、丹頂鶴、白枕鶴、自鶴、蓑羽鶴等5種,佔世界鶴類的35%,佔全國鶴類的55.6%,是世界少有的鶴類資源寶庫之一。還有大天鵝、小天鵝、黑鸛、白鸛、白瑟鷺、蒼鷺、草鷺、大白鷺、鴻雁、灰雁、斑頭雁、赤麻鴨、翹鼻麻鴨、羅紋鴨、綠頭鴨、綠翅鴨、海鷗、銀鷗、紅嘴鷗、白翅浮鷗、普通燕鷗、白骨頂、鳳頭麥雞、中杓鷸等。水生獸類主要有水獺、水貂、麝鼠等。 [22] 
呼倫湖是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東部內陸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春秋兩季,南來北往的候鳥種類繁多。
據初步統計,呼倫湖地區共有鳥類17目41科343種,佔中國鳥類總數的1/5,主要有天鵝、雁、鴨、鷺等,其中不少屬珍稀禽類。其中丹頂鶴、白鶴、黑鸛、大鴇、金雕等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全世界有鶴類15種,而呼倫湖保護區就有5種,白鶴、丹頂鶴、白枕鶴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 [9] 

呼倫湖植物資源

呼倫湖中的動植物 呼倫湖中的動植物
(二)纖維植物
最主要的纖維植物有蘆葦及小葉章、大葉章、烏拉草、馬藺、小香蒲、狹香蒲、寬葉香蒲、狹葉蕁麻、興安野青茅、野青茅、拂子茅、假葦拂子茅、老芒麥、披鹼草、貝加爾針茅、大針茅、芨芨草、異燕麥、野古草、荻、大油芒等近40種。 [26] 
生長在沼澤、溪流、水濕地的苔蘚植物,可分為沼澤羣落和固着羣落。沼澤羣落常見的有泥炭蘚、萬年蘚、濕原蘚、細濕蘚、鐮刀蘚羣落和合葉苔羣落。固着羣落為林下溪水、積水中生活的苔蘚植物,常見的有羽苔羣落和鐮刀蘚羣落。· [23] 
呼倫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呼倫湖及周邊水系在200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准納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1] 

呼倫湖航道航運

呼倫湖航道

  • 海拉爾一紮賚諾爾
海拉爾河為額爾古納河的上源,全長709公里。海拉爾以上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水淺灘多,難以通航。海拉爾至扎賚諾爾段長324公里,河寬150"-300米,淺灘及其他障礙較少,是一條良好的自然通航河道。1960年,海拉爾至嵯崗段曾設置簡易航標,並有一艘60馬力的拖輪從海拉爾河駛入達賚湖。1960----1961年,海拉爾至巴彥庫仁段(長80公里)曾開辦營運業務。 [24] 
  • 呼倫湖區
呼倫湖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湖,長約100公里,平均寬約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一般水深5.7米,是較理想的天然航道。湖北端通過達蘭鄂羅木河與扎賚諾爾煤礦鐵路專用線相接,湖南端西岸有克魯倫河注入,東岸有烏爾遜河注入,兩條河流經河道整治均可通行淺水小型船。湖面風大浪高,有礙航行安全。
1960年,滿洲里航運站開始在達賚湖上試航,航線由靈泉至新右旗寶東蘇木附近的硝礦,運距167公里。後將裝卸碼頭改為西河口,距阿拉坦額莫勒鎮35公里。1972年,為使貨物直達阿拉坦額莫勒鎮,黑龍江省交通廳投資95萬元,建造了一艘90立方米/小時絞吸式挖泥船。1977年8月在小河口試挖,1978年正式工作。因沒有防止回淤措施,隨挖隨淤,經兩年施工河道仍沒達到理想狀態。此外,達賚湖上另有3條航線。其中靈泉至甘珠花長63公里,靈泉至東廟長112公里,靈泉至烏都魯長160公里。 [24] 

呼倫湖航運

達賚湖航運站成立於1959年。1960年,由海拉爾航運站調撥4艘木帆船,在靈泉至寶東公社附近的硝礦之間試航,運距為167公里。每艘木帆船裝載能力為20噸,往返一次約10天。1964年,達賚湖航運站承建80馬力、拖載270噸的機動拖輪,抗風級為五級。1972"1973年,又建造2艘裝載能力分別為130噸、140噸的木駁船。航運站機動船隊的運輸能力達1萬噸。1973年,達賚湖航運站改為航運公司。公司擁有200馬力拖輪1艘,駁船3艘、370噸位,挖泥船2艘、470馬力。
由於公路運輸迅速發展,水運無優勢可言,1980年2月達賚湖航運公司正式宣佈停運。1959~1979年.國家累計為航運站投資上百萬元,職工最多時達100餘人。21年間共完成貨運量45987噸。貨運週轉量4791235噸公里。對緩和當時運力緊張,促進牧區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25] 

呼倫湖流域概況

呼倫湖社會環境

在二三萬年前,古人類——扎賚諾爾人就在呼倫湖一帶繁衍生息,創造了呼倫貝爾的原始文化。
自公元前200年左右(西漢時期)直至清朝,在2000多年的時間裏,呼倫貝爾草原以其豐饒的自然資源孕育了中國北方諸多的遊牧民族,被譽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成長的歷史搖籃”。東胡、匈奴、鮮卑、室韋、突厥、回紇、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幾個遊牧部族,或在此厲兵秣馬,或在此轉徙、征戰、割據,創造了燦爛的遊牧文化。
公元前209年,強大起來的匈奴族征服東胡族,統一了北方草原,呼倫貝爾地區屬其三部領地之一的左賢王庭轄地。這時,以狩獵為生的鮮卑族居住在被史學家稱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幽靜的後院”的大興安嶺深山密林中。
公元一世紀,活動在現鄂倫春自治旗一帶的拓跋鮮卑族“南遷大澤”(即呼倫湖),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的海拉爾河、伊敏河、根河和呼倫湖一帶安家落户,由狩獵業轉向遊牧業。在100多年的時間裏,新的生產方式使他們壯大了自己的民族,取代了匈奴的統治,建立了強大的鮮卑部落聯盟。並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在鮮卑人的餘部室韋部落和回紇、突厥、黠戛斯以及遼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相繼征戰和統治呼倫貝爾之時,蒙古諸部在呼倫貝爾悄然興起。公元八世紀,生活在額爾古東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韋部遷移至斡難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發源地肯特山區。12世紀,當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統一蒙古草原時,又返回呼倫貝爾,在這裏進行了幾次大的決定性戰役,消滅了政敵,打破了長期幾個大部落勢力均衡的局面,最後統一了蒙古高原。從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個具有語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經濟生活中有許多共同特點的民族——蒙古族。蒙古帝國建立後,實行“領户分封制”。1214年,成吉思汗將呼倫貝爾草原的大部分地區分封給他的大弟拙赤·哈撒爾(額爾古納市黑山頭古城便是他的故都),其餘部分分封給他的二弟合赤温·額勒赤及外戚德薛禪家族,嶺東地區分封給他的幼弟帖木歌·斡赤斤。元朝建立後,創立行省制。1288年,諸王封地納入行省,嶺西地區劃入嶺北行省和林路管轄,嶺東劃入中書省泰寧路和遼陽行省山北遼東路管轄。元亡後,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退守蒙古草原,先後遊牧於呼倫貝爾草原的是元順帝的後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後裔,直至歸附後金。
清朝建立後,由鄂温克、達斡爾、巴爾虎蒙古、鄂倫春人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倫八旗兵和巴爾虎八旗兵,勇猛善戰,鎮守着邊疆,為防禦沙俄入侵,保障驛站暢通,維護邊疆安寧做出了貢獻。
民國時期,嶺西地區曾於1912-1920年實行地方自治,脱離黑龍江省。1920年後重歸黑龍江將軍節制,仍設副都統衙門,同時設善後督辦兼交涉員公署,並設呼倫、臚濱、室韋、奇乾縣,形成旗、縣並存和分治的局面。嶺東地區也保留西布特哈總管公署,同時設雅魯縣,布西縣,直屬黑龍江省。
東北淪陷時期,嶺東為興安東省,嶺西為興安北省,均直轄於偽滿洲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嶺西地區建立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1946年10月改稱呼倫貝爾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改稱呼倫貝爾盟,歸屬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於1945年10月在嶺東地區建立納文慕仁省,1946年6月改稱納文慕仁盟,受中共領導的興安省政府領導,1947年5月歸屬內蒙古自治政府領導。
1949年4月,呼倫貝爾盟和納文慕仁盟合併,稱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簡稱呼納盟。
1953年4月1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行政公署 ,簡稱東部行署 ,署址設在烏蘭浩特。同時撤銷原哲里木、興安、呼納三個盟的建制,其中原呼納盟的海拉爾、滿洲里、烏蘭浩特變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直轄市,其工作委託東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 ,將原興安盟和呼納盟所轄地區合併,改爾呼倫貝爾盟,成立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作為一級政權,直屬內蒙古自治區領導。盟政府設在海拉爾市。
1957年2月21日,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改稱呼倫貝爾盟人民委員會。
1958年6月1日,撤銷呼倫貝爾盟人民委員會,改為內蒙古自治區的派出機構,設行政公署 於海拉爾市,改稱呼倫貝爾盟行政公署 。
1967年12月20日,建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為臨時權力機構,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職權。
1969年8月1日,呼盟大部分地域劃歸黑龍江省管轄,一部分(原興安盟的大部分)劃歸吉林省管轄。
1979年7月,恢復1969年前的區劃,呼盟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0年7月,恢復興安盟建制,呼盟恢復1954年4月前的區劃。
2001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撤銷海拉爾市設立海拉爾區。呼倫貝爾市轄原呼倫貝爾盟的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新設立的海拉爾區;代自治區人民政府管轄滿洲裏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和根河市。 [27] 
呼倫貝爾市下轄14個旗市區,其中,有2個區(海拉爾區、扎賚諾爾區),5個市( 滿洲裏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7個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駐海拉爾區。總面積約25.3萬平方公里。全市草原總面積為1.49億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8億畝。全市水資源總量316.1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98.1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8億立方米。全市有48個民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温克族、鄂倫春族、回族、滿族、俄羅斯族、朝鮮族、壯族、藏族、錫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高山族、布依族、畲族、傣族、侗族、羌族、黎族、哈薩克族、土族、白族、景頗族、佤族、納西族、赫哲族、京族、瑤族、基諾族、仫佬族、東鄉族、傈僳族、撒拉族、水族、哈尼族、門巴族、阿昌族、毛南族、拉祜族、怒族、裕固族、烏孜別克族、保安族。
截止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07萬人,比上年減少2.3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3.92萬人,鄉村人口55.1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82%,比上年增長0.06個百分點。
呼倫貝爾擁有鐵路、公路和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濱洲鐵路和301國道貫通全市,擁有海拉爾、滿洲里兩個國際航空港,已開通至俄羅斯、蒙古國及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上海、廣州等50餘條國際國內航線;對外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毗鄰,是中國僅有的一座中俄蒙三國交界城市,擁有滿洲里、黑山頭等8個國家級口岸。
呼倫貝爾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湖泊、河流,構成了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生態系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唯一的草原旅遊重點開發地區、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呼倫貝爾人文歷史悠久,是我國北方狩獵、遊牧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曾經生活過鮮卑、契丹、女真等許多民族。
2022年呼倫貝爾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536.02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4.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88.91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544.47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602.64億元,增長3.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5.3:35.5:39.2。 [29] 

呼倫湖自然環境

  • 地形地貌
呼倫湖流域屬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組成部分。大興安嶺以東北--西南走向縱貫呼倫貝爾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單元和經濟類型區域:大興安嶺山地為林區,海拔700~1 700米;嶺西為呼倫貝爾大草原,是草原畜牧業經濟區,海拔550~1 000米;草原與林地的過渡地帶,多是黑鈣土,適於發展種植業,形成以農牧企業為主要成分的農牧結合經濟帶;嶺東地區為低山丘陵與河谷平原,形成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經濟區,海拔200~500米。 [28] 
呼倫湖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構造湖,呼倫湖區在海拉爾盆地中的最低部位。呼倫湖區處於其中的湖積沖積平原,湖盆不深,四周起伏不大,地層多覆蓋着第四紀沉積物。本區的地貌可劃分為湖盆、低山丘陵、湖濱平原和沖積平原、河谷漫灘及高平原幾種類型。呼倫湖西岸為山巒和懸崖陡壁;東岸和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湖底為泥底,地形平坦,多為細砂礫層。湖泊周圍多沼澤地、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部分湖濱有現代形成的沙灘,其組成顆粒較均勻圓潤,地形上向湖盆緩緩傾斜。 [11] 
  • 氣候特點
呼倫湖區屬於中温帶大陸性草原氣候,位於中高緯度温帶半乾旱區。冬季從10月上旬開始至翌年5月上旬,長達210天。春季從5月上旬開始至6月旬止,持續50天左右。夏季從6月下旬開始至8月上旬止,共44天。秋季從8月上中開始至10月初止,60天左右。冬季嚴寒漫長,春季乾旱多大風,夏季温涼短促,秋季降温急劇、霜凍早。年光照充足。 [12] 
呼倫湖地區年平均温度分佈是北端和遠離湖岸温度較低,西南端或近湖岸温度較高。滿洲里、湖北岸扎賚諾爾和東南端的阿木古郎年平均氣温都在零度以下。西南端的阿拉坦額莫勒年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是大興安嶺以西年平均温度最高地帶。湖北岸與南岸相比,年平均温度相差0.5℃左右。最冷月1月份極端低温為-42.7℃(滿洲里)。由於呼倫湖水體熱容量大和強烈的蒸發作用,湖面水温低於氣温,湖沿岸温度低於周圍陸地。冬季封凍後湖面氣温與周圍氣温相近。湖水11月上旬封冰,次年5月初解凍,冰層最厚可達1m以上,是我國封凍期較長的一個湖泊。 [12] 
呼倫湖區冬季水汽壓雖小,但由於氣温低飽和水汽壓也小,相對濕度仍較大,在70~80%之間。春季降水少,空氣乾燥,是全年相對濕度最小的季節,平均在47%左右;夏季降水多,空氣中水汽含量豐富,相對濕度達65%~73%;秋季氣温下降,相對濕度略高於春季,在58%~66%之間。 [12] 
參考資料
  • 1.    內蒙古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林業局-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網[引用日期2017-12-31]
  • 2.    達賚湖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版權所有©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處[引用日期2019-04-26]
  • 3.    呼倫湖  .學問網[引用日期2019-03-22]
  • 4.    美麗的呼倫湖  .扎賚諾爾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4-26]
  • 5.    禇永海;李建成;姜衞平;張燕.大氣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第25卷第4期-利用Jason-1數據監測呼倫湖水位變化(中圖分類號P322.2,文章編號1671-5942(2005)04-0011-06):武漢大學;湖北省地震局,2005年11月:12
  • 6.    5年擴大288平方公里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呼倫湖重煥生機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4-26]
  • 7.    保護區概況  .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引用日期2019-04-26]
  • 8.    呼倫湖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不明顯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3-22]
  • 9.    呼倫湖簡介  .網易[引用日期2017-11-06]
  • 10.    水文   .內蒙古滿洲裏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2-14]
  • 11.    張志波,姜風元,王樹文,於淑華,蔣明.《呼倫湖志 續志一》-1.1.2地貌: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9-10
  • 12.    張志波,姜風元,王樹文,於淑華,蔣明.《呼倫湖志 續志一》-1.1.3氣候: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10-12
  • 13.    張志波,姜風元,王樹文,於淑華,蔣明.《呼倫湖志 續志一》-1.1.1形成與變遷: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8-9
  • 14.    張志波,姜風元,王樹文,於淑華,蔣明.《呼倫湖志 續志一》-1.1.4水文:內蒙文化出版社,1998:12-19
  • 15.    呼倫湖水產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2-31]
  • 16.    呼倫湖打“噴嚏” 全國要“感冒”  .網易[引用日期2017-12-31]
  • 17.    內蒙古最大淡水湖水位持續下降 11年縮四分之一-搜狐新聞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21-06-25]
  • 18.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95-96
  • 19.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91-93
  • 20.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21
  • 21.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28
  • 22.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28
  • 23.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27
  • 24.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588
  • 25.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594
  • 26.    呼倫貝爾盟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呼倫貝爾盟志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 . 1996:124
  • 27.    歷史沿革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0-25]
  • 28.    自然地理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0-25]
  • 29.    城市概況  .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0-25]
  • 30.    漁業生產  .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漁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引用日期2023-10-27]
  • 31.    漁業歷史  .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漁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引用日期2023-10-27]
  • 32.    冬季捕魚  .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漁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引用日期2023-10-27]
  • 33.    人文歷史  .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漁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引用日期2023-10-27]
  • 34.    呼倫湖景區  .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漁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引用日期2023-10-27]
  • 35.    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漁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引用日期2023-10-27]
  • 36.    呼倫湖  .新巴爾虎右旗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1-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