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麗娟

(江蘇省蘇州市環衞女工)

鎖定
周麗娟,女,1974年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常熟市琴川街道富陽社區居民,是一名合同制環衞工人,現為常熟市環境衞生清潔服務所機械化作業中心黨支部書記、隊長。 [1] 
2019年,入選9月“中國好人榜”。 [1] 
中文名
周麗娟
出生日期
1974年
職    業
環衞工人
主要成就
9月“中國好人榜”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周麗娟人物故事

她在花季年華選擇了環衞工作,26年來與垃圾為伍、與臭味相伴,累計清運垃圾、糞便40多萬噸;她堅持深度清洗車輛提升顏值,常熟環衞車車容車貌在同行中傳為美談;她是常熟環衞歷史上4.3萬小時、75萬多公里安全行車記錄的保持者;她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候選人、省勞模、江蘇“最美巾幗人物”,她的班組是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她帶領黨員羣眾用“繡花”功夫推進環衞精細管理,在他們努力下,常熟獲評中國十大最乾淨城市。
用平凡寫初心,在創新中成典範
1994年,20歲的周麗娟在質疑聲中選擇和垃圾打交道,老解放、抽糞車、壓縮式垃圾收集車、垃圾轉運車、灑水車、掃路車……每一輛車都承載着她的青春和汗水。90年代的垃圾車經常走一路、灑一路、臭一路,看着行人皺眉捂鼻的模樣,她決心要改變垃圾車髒亂形象。她把車廂內的垃圾包裹嚴實,用舊柴油桶改裝成移動式污水箱,把垃圾排幹水分再運往焚燒發電廠,在解決路面污染同時,還減輕了垃圾重量,每年節約好幾萬元的垃圾處理費。她的“笨辦法”使垃圾滴漏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環衞車成為城市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在工作中,她從不因合同工的身份推卸責任、降低標準,碰到問題總是“少説不能為、多想怎麼辦”。面對凌晨4點垃圾清運裝卸時的噪聲,她巧用麻袋鋪在地上,大簸箕碰上麻袋,聲音輕了很多。面對清掃車噴水噴嘴損耗大,原裝品價格高又供貨不及時,她反覆修改,設計製造出合適耐用的不鏽鋼噴嘴,一年節約4萬多元。面對殘留的污水造成二次污染,她在洗掃車、清洗車尾部、頂部加裝噴淋杆,“多點位噴淋”徹底解決污染問題。
專一行踐初心,在細節中見擔當
環衞作業從一把掃帚邁進“機械化新時代”,如何打好車輛“組合拳”,最大程度發揮每一輛環衞車的功能作用,一直是頭等大事。
周麗娟將常熟城區92條主次幹道約150公里路面的機械化作業任務細分為19個網格,綜合考慮道路通行條件、污染情況、擁擠程度,科學編排44條線路,規避半路掉頭、空駛等情況,確保機掃提效、成本縮減。成立機動應急隊伍,積極應對霧霾天、春秋季落葉、路面污染、車輛故障等突發情況,保證城區環境“顏值”始終在線。創造性地提出“掃-衝-洗-清”“四位一體”作業模式,即:掃路車幹掃路面、高壓清洗車沖洗馬路牙、洗掃車吸掃殘留垃圾和污水、路面養護車清理盲區和交通標誌線,再安排人工沖洗轉彎處等細節部位,實現道路“潤而不濕、手摸無塵”的保潔效果。
獻愛心化初心,在奉獻中顯情懷
在環衞崗位上,周麗娟不僅做好本職工作,還奉獻了她對社會的一片愛心。專門成立先鋒引領工作室,創新“七小微服務”,不斷提升羣眾滿意度。開展文明勸導,帶領工人多年來在三環路東環村路口執勤,做到365天志願服務不打烊,獲得附近居民一致好評;每月走進社區清理髒點,創造舒適整潔的環境。成立矛盾糾紛調解室,讓羣眾的心聲有人傾聽、怨氣有人化解、糾紛有人調解。關愛弱勢奉獻愛心,在內部,她點對點幫扶困難職工,積極開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涼;在外部,她結對2位空巢老人、默默資助2名山區孩子,累計捐款1.7萬餘元;一有義務獻血就衝在前頭,汶川地震時,她説我個人能力有限,但我身體好,可以給災區同胞獻點血。點滴小事可見真情大愛。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周麗娟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和為民服務的初心,踐行“寧願一人髒 換來萬家潔”的環衞精神,不斷刷新着城市管理的高度。她説:“我是一名環衞工人,是眾多城市管理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希望通過我微不足道的努力,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求。” [2] 

周麗娟榮譽稱號

2019年,入選9月“中國好人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