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貢植

鎖定
周貢植(1899年~1928年4月3日),又名周文楷、周孔崇,重慶市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原四川巴縣銅罐驛)人。1920年8月27日,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員。1925年受黨派遣回國,到四川重慶以個人身份參加了國民黨(左派)四川省臨時執行委員會農民部工作。1927年,重慶“三·三一”慘案後,周貢植脱險到武漢。“八七”會議後,受黨的派遣,回到四川,建立中共四川臨時省委。1928年2月10日,中共四川省第一次黨代會在周貢植家中召開,正式選舉產生了中共四川省委員會,周貢植同志任組織部長兼農委書記。同年3月9日,在重慶興隆巷8號召開巴縣縣委成立大會時,周貢植等11人不幸被捕。4月3日,在朝天門被敵人殺害。周貢植是中共四川及重慶地區早期重要領導人,是四川及重慶地區農民革命運動的領導人。 [1-3]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周貢植
別    名
周文楷、周孔崇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重慶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28年4月3日
畢業院校
巴黎大學

周貢植早年經歷

周貢植,又名文楷,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生,巴縣人。1918年畢業於重慶巴縣中學,次年夏考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1920年8月,同冉鈞、鄧希賢(小平)等一道赴法國勤工儉學,10月抵達法國,一面做工,一面補習法語。1922年,周貢植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由趙世炎,周恩來、劉伯堅等領導的各種革命鬥爭。同年,他考入法國布里公學大學預科班就讀,後入巴黎大學理科學習。1925年,周貢植受命回國,返四川重慶工作。 [5]  [6]  [7] 

周貢植革命活動

周貢植回川后,適逢國共合作,他參加國民黨四川省臨時執行委員會農民部工作,擔任秘書。1926年初,毛澤東主持的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擴大招生,通知四川派員參加。經中共重慶地委決定,由周貢植等具體經辦,從重慶、江津、宜賓、南充等縣選送25人去廣州學習。次年,又選送20餘名青年到武漢第七期農民運動講習所培訓。農民部廣泛地向農民羣眾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宣傳,開展農民運動,還將重慶幾個學校中的黨團員和熱心農運的青年組織起來,舉辦農民運動訓練班,成立農民運動研究會,然後將學員分別派至巴縣、涪陵、大足、高縣等縣發動羣眾,建立農民協會。據不完全統計,至1926年11月,在省內14個縣建立了各級農會,會員達兩萬餘人。
1927年1月,國民政府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在重慶招生,周貢植等被中共黨組織派去擔任考試官。他們為了輸送合格的軍事人才,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經過嚴格的考試審查,錄取新生270人,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共產黨的軍事骨幹。同年2月15日,重慶各界羣眾在夫子池召開大會,成立了重慶工農商學反英大同盟,周貢植被選為該同盟總務部候補委員。接着,重慶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三三—”血案。中共四川黨組織的負責幹部和革命志士楊闇公、冉鈞、陳達三、漆南薰等先後遇難,數百名羣眾遭到無辜殺害,僅周貢植、牛正聲、任白戈等人脱險。此後,四川各地相繼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中共黨、團組織和國民黨左派黨部遭到敵人破壞,轉人隱蔽活動。周貢植急去武漢向中共中央和國民政府彙報“三三一”慘案的情況。後被留武漢,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秘書長,積極參加當時為鞏固武漢革命政權的鬥爭。
由於蔣介石、汪精衞先後在上海、武漢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政變,中國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中共中央為了加強四川黨的力量,決定派傅烈、周貢植等人到四川工作,於8月12日在重慶建立起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書記傅烈,組織部部長兼農委書記周貢植,宣傳部部長方策(劉披雲)。他們積極恢復、整頓和發展四川的中共黨組織,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通過中共四川臨時省委幾個月的辛勤工作,四川黨的組織恢復很快,到1927年11月份,全省已有30多個縣(市)和地區恢復了黨的組織,已清理登記的黨員達442人。工農羣眾運動亦逐漸開展起來。這種局面連敵人也不得不承認,據上海《路燈》雜誌載:“七一五”後,共產黨中央“派傅烈、周貢植等回川整理四川組織,此二人能力較強,詭計多端,四川之黨人,均一時受其麻醉,紛紛恢復各地組織,而羣起執行其武裝暴動破壞陰謀。”1928年2月中旬,中共四川臨時省委在巴縣銅罐驛周貢植家秘密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選舉了正式省委,傅烈任省委常委、省委書記兼軍委書記,周貢植任省委常委、組織局主任、秘書長。 [5]  [6]  [7] 

周貢植英勇犧牲

為了加強重慶地區黨的工作,省委決定建立中共巴縣縣委。1928年3月9日,在重慶興隆巷8號召開巴縣縣委成立會議,省委幾位主要負責人到會指導。不幸被敵人發覺,傅烈、周貢植等11人被捕。劉湘逮捕傅烈、周貢植後,先是許以高官厚祿,企圖收買,失敗後又施以酷刑,均未得逞,於4月3日槍殺了傅烈、周貢植等九人。
周貢植烈士遇難後,家人將其遺體運回家鄉銅罐驛,葬於青松叢中。解放後,黨和政府授予他烈士稱號,巴縣人民政府為他建墓立碑,悼念英烈。 [5]  [6]  [7] 
參考資料
  • 1.    袁文革主編;王洪江,李鴻斌,傅裕,劉光霞副主編;袁文革,王洪江,李鴻斌,傅裕,劉光霞,吳琛等編委;重慶市九龍坡區文廣新局編. 九龍坡歷史與文化 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彙編 重慶文化遺產書系[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2:85.
  • 2.    周貢植:中共四川省委在他家中成立  .人民網黨史頻道.2019-09-11[引用日期2022-10-01]
  • 3.    周貢植  .四川省情網.2017-08-29[引用日期2022-10-01]
  • 4.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編. 重慶紅色故事[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19:178.
  • 5.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四川黨史人物傳 第3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55-68.
  • 6.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四川省志 人物誌 上[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90-91.
  • 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巴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巴縣文史資料 第5輯[M]. 19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