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貞英

鎖定
周貞英,漢族,藻類科學家,平潭縣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於漁民家庭,1925年畢業於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生物系。1944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教授、生物系主任,建國後,歷任福建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植物研究室主任,福建植物學會第一屆理事長。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長期從事植物學教學與研究,撰有《中國乳節藻屬的研究》、《福建網球藻屬的一新種》等論文。 [1] 
中文名
周貞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0年
畢業院校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職    業
藻類科學家
出生地
平潭縣
代表作品
《中國乳節藻屬的研究》
《福建網球藻屬的一新種》

周貞英人物經歷

1925年,周貞英畢業於福州華南女子大學生物系,到福清毓貞女子中學任教併兼教務長;
1927年,轉到平潭縣毓賢女子中學執教併兼教務長;
1928年至1929年,任平潭縣農村小學督學;
1929年夏,赴美國密執安大學深造,1930年獲碩士學位;
1931年回國,任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講師,後升為教授;
1939年,周貞英再度赴美留學,獲美國密執安大學巴氏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泰勒教授把密執安大學歷年收存的太平洋乳節藻標本交給她分類。她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工作,終於完成研究工作,寫成論文《太平洋乳節藻》,得到老師讚賞,1944年獲理科博士學位;
1944年至1945年,周貞英留在美國密執安大學植物系工作;
1945年到華盛頓施密史遜研究所工作;
1946年,她看到抗戰勝利後的中國急需人才,為報效祖國,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乘一艘貨船,歷盡艱險,取道大西洋,經香港回到福州。她回國後任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1年以後,她歷任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

周貞英社會任職

周貞英是中國植物學會理事、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中國藻類學會理事、福建省植物學會理事長、福建省海洋學會與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她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福建省委委員,福建省第三屆人大代表,福建省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福建省婦女聯合會委員。

周貞英社會評價

周貞英對教育工作一絲不苟,她嚴謹的治學態度,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她年逾古稀時,還指導碩士研究生,親自為研究生上課,認真準備講稿,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植物學教研室在她指導下,開展藻類學方面的研究,培養出新一代的藻類科學工作者。她一生從事教育事業,60多年來培養許多人才,桃李滿天下。

周貞英研究成果

周貞英多年以來從事藻類研究,先後發表20餘篇論文。1964年,她參加福建省“紫菜養殖殲滅戰”小組,深入試驗點工作,為福建省紫菜養殖事業作出了貢獻。她發表的論文《平潭島的東洋水一束毛藻》,為福建省海水養殖業防治病害,農業生產上解決肥料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她的論文《平潭島的海藻調查報告》和《福建海藻名錄》,分別綜合介紹歷年來在平潭島及福建沿岸調查海藻的結果,為開發利用福建省海藻資源以及研究中國海藻的分類與區系,提供了基礎資料。她的論文《福建三種黑頂藻繁殖體的形態觀察》,為藻類學教學提供了典型的營養繁殖例子。長期以來,世界各地已報道的網球藻屬的種類不多,她的《福建網球藻屬的一新種》,為世界網球藻屬增加了一個新的種類。1981年,周貞英在中美藻類學術討論會上宣讀論文《中國乳節藻特點的研究》,總結了產於中國的13種乳節藻,向世界藻類學家提供中國方面唯一的文獻資料,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她在淡水藻方面的研究中,發表《福建切孢藻屬的一新種》、《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藻類資源初報》以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藻類資源X雙星藻科》等論文,均為中國淡水藻類志的編寫增加了新資料。她對科研工作一絲不苟,對種類的鑑定極其認真,常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細微的形態結構。她一貫重視野外採集工作,為獲得第一手資料,常常不畏艱難,爬山涉水。1973年,她已是古稀之齡,仍與同組教師到東山島海邊,翻越岩礁採集標本。她在79歲高齡時,還參加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科學考察,在野外工作中和年輕教師同甘共苦。周貞英還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983年,應邀參加在青島召開的第十一屆國際海藻學術討論會,受聘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周貞英獲獎記錄

周貞英曾獲1978年福建省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1979年全國“三八”紅旗手、1982年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