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舜卿

鎖定
周舜卿(1852年—1923年),名廷弼,以字行,晚號耐叟,清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十日生,無錫縣東絳(應為“土夅”,下同)小園裏人。11歲入私塾讀書,16歲由族叔介紹進上海利昌鐵號當學徒。光緒四年(1878年),帥初以5000兩銀子在上海開設升昌五金煤鐵號,任周舜卿為經理。3年後帥初在英病故,其子來上海料理遺產,除提取升昌盈餘3萬兩外,其餘資財悉數贈予周舜卿。周舜卿後又在升昌隔壁開設震昌鐵號。
本    名
周舜卿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
出生日期
1852年
逝世日期
1923年

目錄

  1. 1 簡介
  2. 起家
  3. 發跡
  4. 因緣
  5. 2 經歷

周舜卿簡介

習業期間刻苦好學。後升為店員,已粗通英語。在與外商洽談業務中,結識英商大明洋行大班帥初,受聘任大明洋行跑街、翻譯。他在經營中注重信用,不數年業務大振,資力日益雄厚,陸續在牛莊、漢口、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及日本長崎等地共開設7家分號,主要業務是為英商怡和洋行代 銷鋼鐵器材。
《錫山周氏大統宗譜》(1919)編纂總董兼南宅支支董,無錫錫山南宅支二十五世孫,周敦頤三十世孫。

周舜卿起家

--------------周舜卿掘得的第一桶金
周舜卿,名廷弼,於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初十酉時生於現太湖街道周新社區的小園裏自然村一個比較貧窮的農民家庭。據考證,周舜卿的祖籍為湖南道州(現為湖南南部的道縣,與兩廣毗鄰。)南宋時,其先祖周應高(周敦頤-周燾-周縯-周政卿-周洵-周應高)由道州遷錫,二十四世傳至周舜卿的父親周道然(字讓三)。讓三有二子一女,周舜卿是小兒子。
周舜卿幼年即備受顛沛流離之苦。由於時局動盪,戰亂不斷,一天夜裏家中房屋被燒,多年辛勤勞作、節衣縮食所攢下的一點資財也毀於大火。他母親因此抑鬱成疾,卒以不起。時舜卿年方8歲,卻已如成人般懂事,表現十分堅強。為避免全家再遭不測,他父親命他的哥哥惠卿,赴江北學生意,而自己則帶着舜卿泛舟太湖,躲避災難。等到局勢稍有平緩,便回來收拾起破磚爛瓦,開始重建家園。此時,舜卿已是父親的好幫手了。
同治六年丁卯(公元1867年),16歲的他跟隨族叔周曉亭去上海利昌鐵號當學徒,老闆是本鄉的錫鐵巷村出身的富商丁明奎。(丁明奎,男,1816年~1898年,在清同治8年出巨資重建東絳的揚名大橋。這是一座曲拱型三環洞石橋,雖經143年風雨侵襲,現仍屹立在東絳錫南公路起點處的西北畔,是江蘇省和無錫市的文物保護單位。)聽老人講,出發時祖母僅給了他一身換洗的布衫和一雙布鞋。時逢陰雨綿綿,道路泥濘不堪,周舜卿捨不得穿自己的鞋,硬是赤腳步行了十多里路,走到周涇巷車站旁的運河邊,搭乘蘇州的班船。當學徒後,他腦勤、手勤、腳勤,老闆關照的事,他件件認真做好。打烊後,有不懂的地方還盯着賬房先生問長問短。那時候外國資本已侵佔我國市場,上海已初開商埠,隨着貿易的擴大,上海已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商務金融中心。由於利昌煤鐵號經常與外商做生意,周舜卿憑着少年的聰穎,深深感到要掌握英語的重要,否則難於洞悉商情,立足於上海商界。於是他下定決心,白天吃苦當學徒,晚上步行20餘里去業餘補習班學習英語,風雨無阻。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已經掌握了一般的會話,三年後,他的外語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三年學徒期滿後,他轉為正式員工,並被老闆提拔為專門接洽外商的辦事員,深受丁老闆的器重。
青年時代的周舜卿,由於他很誠信地處理了一件事,因而自身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利昌鐵號當接洽外商的辦事員後,有一次,他在路上拾到一張英國大班帥初用英文簽發的面額1000元的支票。因他曾去過帥初的怡和洋行接洽過業務,知道這個大班的名字。當時1000元大洋在上海買幢石庫門洋房都綽綽有餘,而且周當時滿師後,自己若要開店,也急切需要啓動資金。然而這時,周舜卿想到的卻是大班失去了這筆資金,心裏一定很急。他有責任迅速物歸原主。於是他立刻趕去英國人的怡和洋行,親手把支票還給了帥初。帥初十分感動,大讚其拾金不昧的文明舉動,從此深受帥初的信任和器重。不久,周被調去帥初開設的大明洋行任職。1878年,帥初又出資白銀5000兩,命周舜卿脱離洋行,到上海蘇州河四川路橋旁,開設他自己的升昌五金煤鐵號,並任命周舜卿這位27歲的青年為總經理。由於周舜卿精明能幹,待人謙和,恪守誠信,因而升昌生意興隆,利潤可觀。但他始終守住底線,不拿份外之金,因此帥初愈加倚重這位中國朋友,便把升昌全權交託周舜卿管理。自己回國省親。周並不因為老闆不在便中飽私囊,而是處事更加小心謹慎,每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又隔三年,帥初的兒子來上海結賬,原來帥初已經去世,按他生前的遺囑,兒子取回三年中商號所取得的利潤3萬兩白銀,商號所有的資產贈與周舜卿。上海灘在一夜之間又冒出了一個無錫人的“煤鐵大王”。從此,“升昌”即成為周舜卿起家發跡的基礎,也可以説是周舜卿掘得的“第一桶金”。

周舜卿發跡

商業起家——“煤鐵大王”
周舜卿從16歲到上海當學徒,20歲學徒滿師後任接洽與外商業務的辦事員,到27歲任英商帥初投資白銀5000兩開設的升昌五金煤鐵號經理,共過去了11年,而從周擔任經理到自己開辦震昌煤鐵號,開辦全國各地8個煤鐵分號及二個蠶行,典當,卻只用了12年時間。在這共12個商業企業中,其中煤鐵號就達10家。至1884年周舜卿自己開設震昌煤鐵號時,33歲的周舜卿擁有的資產,已達升昌原投資額的二百多倍。周之所以成為鉅富,除經銷洋行產品,盈利豐厚外,還有兩個原因。一説是上海的震昌、升昌兩個煤鐵號原造在蘇州河四川路橋旁,後因此地建造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以白銀二十八萬兩的高價售出,而兩個煤鐵號的遷移費用很低,進出之間,差額頗大。另一説是升昌曾以廢鐵價格向拍賣行購得外國舊輪一艘,周還特地從家鄉招去一批鐵工,將機器、鋼鐵卸載。充新出售,因而又獲暴利。另外,據朱子文撰文回憶,周曾於1885年左右,在上海南市高昌廟購進地產二十多畝,然後造房後高價售出,獲得50萬元銷售,同獲暴利。
工業發家——“繅絲大王”
周舜卿在44歲時,最早在上海南市與蘇州同時開辦兩個冶坊,專門生產自銷鐵鍋,最後二個廠的開辦是1920年,即東絳筒管廠和磚瓦廠,當年已69歲了,25年中辦了工廠16家,其中7家是規模較大的均為進口設備的先進的繅絲廠,後來被無錫民眾稱為“繅絲大王”。
開設在周新鎮上的無錫裕昌絲廠,是周於1904年(光緒三十年)獨資白銀8萬兩開辦的。裕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在戰後的頭幾個年頭裏,每年有盈餘。一般年份的盈餘在二、三萬元左右,最高年份的一九二三年達十五萬元。每年盈餘均分作十三份分配,周獨得十份,經、協理共得一份多,其餘一份多由全廠職工分拆。至一九一九年時,該廠有進口繅絲車330台,工人超過千人,一九二三年時,該廠資本總額已達到十八萬兩,為最初投資額的三倍多。由於周所辦的繅絲廠設備先進,加上原繭質量抓得緊,所以絲的質量過硬,深受英,美,日等國商人的青睞,“錫山牌”、“金魚牌”商標的絲產品雄霸上海、無錫地區,周舜卿成為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實的繅絲大王。
資本經營——“銀行大亨”
一般來説,中國一些傳統商人在實力雄厚之後,往往會把精力轉向謀取政治地位和政治庇護,使自己有財外還有權有勢。這是由特定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周舜卿也深諳此道。除此之外,周舜卿在官場左右逢源後,敢為人先,為了讓自己的雄厚資本加速升值增值,他一下子減緩了對工業的投資,而是全力以赴地在去日本考察後,在55歲時,先後在兩年之內,快速投資金融界,首先在上海開設我國第一傢俬營銀行——信成銀行。這家銀行不僅經營一般銀行業務,還由清政府給予發行鈔票的特權。這無疑是由慶親王奕劻父子為其政治和資本上所作的後台的緣故。信成銀行總部設在上海南市大東門外萬聚碼頭旁,同時還設立北京、天津、南京分行和無錫信成銀行。信成上海總行,奉商部批准發行一元、五元、十元三種鈔票。發行鈔票最多時達一百萬元,儲蓄業務每年儲者多於提款者,存款餘額最多時達700多萬元,他被上海人稱為“銀行大亨”。
信成銀行存在的時間前後不過6年,但作為中國最早的商業儲蓄銀行,應該説在中國的金融業發展歷史上確實是有它的一席之地和不可磨滅的歷史進步作用。
又如信成銀行無錫分行,為振興無錫實業,設立儲蓄專櫃,吸收社會遊資,再借貸給農工路礦之營業家,給早期的無錫民族工業貸款,解決了實業家資金週轉困難的問題,推動了工業及商業的發展。無錫分行最多時放貸多達50餘萬銀圓,特別是對無錫繅絲業的發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當時在無錫的絲廠已開始有“實業廠”和“營業廠”的經營模式,實行廠房和機器設備租用的制度。經營者如果沒有銀行的貸款支持,是無力支付購買蠶繭款,工人工資和大筆租金的。即使像振新紗廠和茂新麪粉廠這樣的大廠,也是用全部資財抵押給銀行才取得貸款去發展生產的。榮德生在1910年曾向周舜卿辦的無錫信成銀行和李裕成錢莊借款8萬兩贖回振新紗廠的。
行善積德——“善舉大王”
在當時的清政府皇帝及軍政府總統眼中,特別在無錫錫南片區民眾的眼中,周舜卿這位富可敵國的大富豪,他絕不是守財奴,尤其是在國家受災民眾生活十分困難時,辛亥革命遇到經費困難時,他總是全力以赴,鼎力相助,被大家稱為菩薩心腸的“善舉大王”。
周舜卿他根在無錫,事業卻大部分在上海,因此他經常奔走於無錫和上海之間。他購的火車票也是普通硬席票,用餐時從來不去餐車,只是在過道里與普通旅客一樣買一份客飯。據説,為便於搞好運輸工作,他經特許,在周涇巷火車站投入股份,還在古運河邊築起運輸碼頭,一旦人貨從火車上下來後,就可以迅速到船碼頭,再搭乘便船直達周新鎮老家。周舜卿致富後,不忘勞動人民的本色,他的生活十分簡樸,長年累月一身青布衫,青鞋和布襪,他的衣着打扮和百萬富翁是完全劃不上等號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洶湧澎湃永向前。周舜卿的業績富有傳奇和輝煌,讓人敬仰,他的衰敗和沒落又讓人嘆息。歷史的文脈值得總結和汲取,讓我們以一代偉人周舜卿為鑑,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在振興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大顯身手。

周舜卿因緣

————周舜卿與《雷雨》中的周樸園
曹禺,他是我國“五·四”以來最有成就的劇作家之一,曾擔任中國文聯執行主席,中國劇協主席,被國民列為“魯、郭、茅、巴、老、曹”六位現代文學巨匠。早在1933年,23歲才華橫溢的曹禺寫成了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之作《雷雨》。一炮打響,走紅上海灘。當時在滬演出時,票房爆滿,一票難求。從達官貴人,到工商實業家,甚至普通民眾,都爭相目睹這一幕恩怨糾葛並帶有血淚的人間悲劇。隨着《雷雨》故事風靡大街小巷,社會上就流傳着這樣的説法:劇中“老爺”周樸園的原型,就是根在無錫的上海工商鉅子周舜卿。因為劇中人曾説過“無錫是個好地方”。
時至今日,猜測也罷,附和也罷,在周舜卿的故鄉——無錫東絳,廣大民眾對此傳説還是深信不疑的。事實上,周樸園和周舜卿之間確有許多相似的巧合之處。當然,《雷雨》中的大部分情節是作者虛構的,移花接木拼湊起來的東西,周舜卿也許僅是作者寫作時的參照“模特”。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來,當時周舜卿在上海灘的巨大影響力。
應該説周樸園和周舜卿有着很多的相似處。周樸園是煤礦董事長,周舜卿是上海“煤鐵大王”,並投資開發銻礦任董事長;周樸園拋棄侍萍,娶了繁漪;周舜卿則在原配王淑貞去世後,另娶費氏,又娶了二位側室。周樸園唸經吃素,周舜卿晚年信佛吃齋。(注:《雷雨》台詞:魯四鳳:“我怕老爺唸經吃素,不喜歡我嗎伺候他,聽説老爺一向是討厭女人家的。”)《雷雨》中周樸園是個劇中角色。周舜卿僅是曹禺巨匠構思劇本時的參照模特而已。但正是有了這種説不清,難道明的因緣關係,無錫人也特別熱愛看話劇《雷雨》。從上個世紀30年代起,話劇電影界裏的明星組團來錫演出《雷雨》,無錫人也好像是聽家鄉的故事,看本土的戲一樣,追捧之熱連演員也受到感染,多場演出後還要挽留加場,有的《雷雨》迷在無錫錯過機會沒看到戲,還要結伴隨劇團去蘇州,上海觀看演出。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電影《雷雨》在拍攝過程中,也專門多次到無錫東絳周舜卿造的“觀山莊”,“義莊”“周京堂橋”(周新老街)等場所拍攝過不少場景。
同時,我們從周舜卿成長,成才,驕人業績的軌跡來看,他致富不忘報效桑梓,在家鄉買田購地,造橋鋪路,創辦小學、中學、商業學堂,出巨資建造周新鎮,還大辦慈善事業,置義田、設義莊,救助貧苦親鄰,賑濟陝西、河北、河南災民,北洋政府為表彰他的貢獻,授予他匾額和嘉禾獎章。雖説周舜卿儘管有再娶納妾之事,但家鄉的人們還是敬重他的人格和對公益事業的貢獻,口碑仍甚好。由此使人聯想到周樸園是周樸園,周舜卿是周舜卿,倆周氏不能劃上等號的。
今天,我們應該感謝曹禺筆下的《雷雨》,它是以無錫為背景而採寫,展開和敍述的,劇中多處説到無錫、無錫梅家、無錫周家等,他早在七十年前就為無錫揚了名氣,打出了“無錫是個好地方”的響亮品牌。通過挖掘歷史文脈,我們要珍惜周舜卿老前輩為我們留下的這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增添無錫人的光榮感和自豪感,激勵民眾在黨的領導下,為振興民族工業,加快建設魅力無錫、創新無錫、創業無錫、幸福無錫的步伐,率先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太湖街道史志辦)

周舜卿經歷

光緒十八年,周舜卿在家鄉東絳開辦裕昌祥繭行,並設數處分行,代英商怡和洋行收購蠶繭。光緒二十一年在上 [1]  海創立新昌冶坊,自產自銷鐵鍋。光緒二十二年,與薛南溟在上海合辦永泰絲廠,並單獨投資蘇州開設的蘇經絲廠和蘇綸紗廠。光緒二十六年,又與同邑胡德培各出資5 萬兩,合辦新源來冶坊。該冶坊居當時江蘇八大冶坊之首。翌年,在周新鎮開設保昌當鋪。光緒二十八年向上海華綸絲廠買下立繅車94台,安裝在裕昌祥繭行樓上,進行自繅自銷。翌年因繭行失火,絲車全部被毀。光緒三十年,他再次投資8萬兩,購置意大利式直繅車96台,在周新鎮開辦無錫第一家機器繅絲廠——裕昌絲廠,所產“錫山”牌、“金魚”牌等絲主要銷往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部分絲開始銷往美國。光緒二十九年,他挾資走皇族慶親王的門路,捐得候補道官銜,並與其子商部尚書載振結為金蘭。光緒三十一年清政府派載振赴日考察憲政,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顧問特賞二品頂戴的頭銜隨同出訪。回國後,與武進縣劉伯森等人發起籌組上海商學會(全國總商會的前身),任該會主持人。接着又在無錫成立錫金商會和錫金農會,並分別擔任第一任會長。光緒三十二年,他集資50萬兩,在上海首創私營信成商業儲蓄銀行,自任總經理。首創儲蓄業務,並獲得印發鈔票的特權。後在北京、天津、南京、無錫等地均設有分行。宣統元年(1909年),被清政府指派為資政院議員。對於改革幣制、加税裁釐(厘金)等多有陳述,深受當朝器重。又被派為蘇、松、常、杭、嘉、湖6郡勸農使。並以辦理實業有效而得四品京堂候補銜;復以熟悉洋務,被派為查辦交涉事宜大臣。辛亥革命後,信成銀行因時局動盪,資金一時無從週轉而倒閉。但周舜卿經營的工廠企業繼續有所發展。至民國7年(1918年)裕昌繅絲車增加到330台。民國9年,他投資4.2萬兩將無錫金鈎橋的堆棧改建成擁有絲車272台的慎昌絲廠。後又在東絳開設一家筒管廠,在蘇州開設振源冶坊,在上海、大連各開設一家榨油廠。從光緒二十六年起,他在東絳置田數百畝,闢街道,造橋樑,建市房,設店鋪,創辦廷弼小學和商業學堂,改東絳為周新鎮;並置義田千畝,立周氏義莊,救濟族中老幼殘疾者。民國10年,捐鉅款賑濟河北、湖南災民,曾獲北洋政府頒發的匾額和嘉禾章。
1923年病逝於周新鎮廷弼中學,終年71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