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興

(中國武周時酷吏)

鎖定
周興(?—691年),字號不詳,雍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武則天重用的酷吏之一。
進士及第,精通律法,授河陽縣令,遷尚書省都事,仕途不順。唐高宗去世後,積極迎合太后武則天的政治需求,廣泛羅織罪名,迫害宗室和大臣,累遷尚書左丞、刑部侍郎。
天授二年(691),受人告發謀反,被來俊臣用“請君入甕”之計制服,坐罪流放嶺南,途中被殺。
本    名
周興
所處時代
武周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雍州長安
逝世日期
691年
典    故
請君入甕

周興人物生平

周興早年經歷

周興在年少時學習過律法,唐高宗時擔任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市)縣令。周興有能力,被召至京師長安,唐高宗想要提拔他。然而,有人上書唐高宗,指出周興沒有通過科舉考試,唐高宗因此改變了提拔周興的念頭。但周興多次請託官員,等待提拔。宰相們並未告知他,最後只有魏玄同告訴他:“周縣令,你可以走了。”周興相信是魏玄同妨礙了自己的提升,便深深懷恨魏玄同。 [1-2] 

周興告密發跡

唐高宗在永淳二年(683年)駕崩,皇太子李顯即位為唐中宗,太后武則天掌握政權。
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想要謀取真正的皇權,因而被廢,弟弟豫王李旦被立為皇帝,唐睿宗。武則天更堅定地掌握了政權。不久,爆發了英國公李敬業的叛亂,三個月後被平定。
李敬業的叛亂,引起武則天注意到有不少人要背叛她,便開始鼓勵告密。當時,周興擔任尚書省的尚書都事,開始積極參與告密行動,最後被提拔為秋官侍郎。據説有數千人因周興的告密而死。周興等人為了逼供,發明了“定百脈”、“喘不得”等十號大枷和種種駭人聽聞酷刑法,使囚犯一看到這些刑具就“戰慄流汗,望風自誣。”他們可以任意給別人羅織一個罪名,以酷刑帶供,或於獄中摧殘而死,或斬殺抄家,當時的正直大臣們入朝前必與其家訣曰:“不知道能夠再相見嗎?” [3] 
左史江融為官有才幹,周興便指控他與揚州起兵反武則天的徐敬業曾有聯繫,立遭殺害。廣州都督馮元常雖有戰功,但遭武則天的厭惡,周興見此,便乘機誣陷,馮元常被下獄處死。 [4] 

周興陷害朝臣

垂拱四年(688年),郝象賢僕人誣告郝象賢謀反,起因郝象賢的祖父郝處俊在高宗時期做過宰相,在高宗病重期間,反對武則天攝理政務。武則天非常怨恨郝處俊,於是就讓周興審理郝象賢。周興指控郝象賢有罪,宣佈將郝家全家滅門。(在赴刑場的路上,郝象賢大聲辱罵武則天。自從郝象賢死後,直到武則天死,所有犯人處死,一直要人用木頭堵住犯人的嘴,禁止他罵出聲來。)
周興 周興
之後,又一次針對武則天的叛亂,由高宗的哥哥越王李貞和他的兒子琅琊王李衝主導,武則天決定清洗李唐宗室,她派周興執行這項計劃。周興指控太宗的弟弟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太宗的妹妹常樂公主和她的丈夫趙瑰謀反,把他們帶到東都洛陽處死。
永昌元年(689年)閏九月,因和魏玄同的私怨,周興指控魏玄同是宰相裴炎的朋黨,裴炎在684年(嗣聖元年),裴炎因反武則天已被處死。周興誣稱魏玄同説:“太后老了,還是支持皇上長久些。” 武則天讓魏玄同自殺。 [2]  周興指控燕國公黑齒常之叛國,黑齒常之於同年十月被絞死。 [5] 
載初元年(690年)一月,周興建議剝奪李姓宗室的皇族身份,武則天同意這項建議。
宰相韋方質有病,武承嗣、武三思前往探視,意欲拉攏為私黨。但韋方質不願與武氏苟合,沒有起牀迎送,武承嗣反感。周興、來子珣迎合武承嗣之意誣告韋方質謀反,將韋方質流放,後來不久又派人去貶地殺害。
同年,周興又受武承嗣的指使,誣告唐高宗第三子澤王李上金和其弟許王李素節,致使兄弟二人被殺,他們的十幾個兒子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殺害。
唐睿宗讓位給武則天,武則天成為武周王朝的女皇帝。道州刺史李行褒被誣告謀反,被判處死刑。他的部下秋官郎中徐有功,反對但沒有成功。周興還想通過這件事除掉徐有功,但是武則天沒有同意,只是將徐有功解除職務。

周興請君入甕

請君入甕 請君入甕
天授二年(691年)初,酷吏丘神勣被處死,有人告周興與丘神勣通謀,武則天命來俊臣審問。
來俊臣於是請周興吃飯,來俊臣問:“囚犯如果硬是不認罪,該怎麼辦才好?”周興大笑説:“這太容易了,把犯人放到甕裏,四周燃起炭火。”來俊臣派人找來一口大甕,按照他出的主意用火圍着烤,然後站起來説:“來某奉陛下聖旨審查於你,請君入甕吧!”周興見大事不妙,磕頭求饒,表示願意招認。 [6] 
按法律,周興當處死刑,武則天赦他一死,命改判為流放嶺南,在路上被仇家所殺。 [7-8] 

周興歷史評價

宗城潘:“如周興、來俊臣,乃堯年之四凶也。” [9] 
李顯:“自今內外法官,咸宜敬慎。其文深刺骨,跡徇凝脂,高下任情,輕重隨意,如酷吏丘神勣、來子珣、萬國俊、周興、來俊臣、魚承曄、王景昭、索元禮、傅遊藝、王弘義、張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止、郭霸、李仁敬、皇甫文備、陳嘉言等,其身已死,自垂拱已來,枉濫殺人,有官者並令削奪。” [10] 
程行諶:“周朝酷吏來子珣、萬國俊、王弘義、侯思止、郭霸、焦仁亶、張知默、李敬仁、唐奉一、來俊臣、周興、丘神勣、索元禮、曹仁哲、王景昭、裴籍、李秦授、劉光業、王德壽、屈貞筠、鮑思恭、劉景陽、王處貞二十三人,殘害宗枝,毒陷良善,情狀尤重。” [10] 
劉昫:“逮則天以女主臨朝,大臣未附;委政獄吏,剪除宗枝。於是來俊臣、索元禮、萬國俊、周興、丘神勣、侯思止、郭霸、王弘義之屬,紛紛而出。然後起告密之刑,制羅織之獄,生人屏息,莫能自固。至於懷忠蹈義,連頸就戮者,不可勝言。武后因之坐移唐鼎,天網一舉,而卒籠八荒;酷之為用,斯害也已。遂使酷吏之黨,橫噬於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貴從其欲,毒侈其心,天誅發於唇吻,國柄秉於掌握。兇慝之士,榮而慕之,身赴鼎鑊,死而無悔。若是者,何哉?要時希旨,見利忘義也!” [10] 
贊曰:“王德將衰,政在奸臣。鷹犬搏擊,縱之者人。遭其毒螫,可為悲辛。作法為害,延濫不仁。” [11] 
宋祁:“武后乘高、中懦庸,盜攘天權,畏下異已,欲脅制羣臣,椔翦宗支,故縱使上飛變,構大獄。時四方上變事者,皆給公乘,所在護送,至京師,稟於客館,高者蒙封爵,下者被賚賜,以勸天下。於是索元禮、來俊臣之徒,揣後密旨,紛紛並興,澤吻磨牙,噬紳纓若狗豚然,至叛臠臭達道路,冤血流離刀鋸,忠鯁貴強之臣,朝不保昏。而後因以自肆,不出幃闥,而天命已遷,猶慮臣下弗懲,而六道使始出矣。”“嗚呼!非吏敢酷,時誘之為酷。觀俊臣輩怵利放命,內懷滔天,又張湯郅都之土苴雲。” [12] 

周興史書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六·酷吏》 [10]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酷吏》 [12] 

周興影視形象

1986年電視劇《一代公主》:魏平澳飾演周興;
1995年電視劇《武則天》:汪俊飾演周興。
參考資料
  • 1.    魏玄同在682年擔任宰相,唐高宗在683年去世,這件事應該就發生在這一年之間。
  • 2.    《資治通鑑》:初,高宗之世,周興以河陽令召見,上欲加擢用,或奏以非清流,罷之。興不知,數於明堂俟命。諸相皆無言,地官尚書、檢校納言魏玄同,時同平章事,謂之曰:“周明府可去矣。”興以為玄同沮己,銜之。玄同素與裴炎善,時人以其終始不渝,謂之耐久朋。周興奏誣玄同言:“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為耐久。”太后怒,閏月,甲午,賜死於家。監刑御史房濟謂玄同曰:“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見,可以自直!”玄同嘆曰:“人殺鬼殺,亦復何殊,豈能作告密人邪!”乃就死。又殺夏官侍郎崔詧於隱處。自餘內外大臣坐死及流貶甚眾。
  • 3.    《資治通鑑》:於是尚書都事長安周興、萬年人來俊臣之徒效之,紛紛繼起。興累遷至秋官侍郎,俊臣累遷至御史中丞,相與私畜無賴數百人,專以告密為事;欲陷一人,輒令數處俱告,事狀如一。俊臣與司刑評事洛陽萬國俊共撰《羅織經》數千言,教其徒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構造佈置,皆有支節。太后得告密者,輒令元禮等推之,競為訊囚酷法,作大枷,有“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名號,或以椽關手足而轉之,謂之“鳳皇曬翅”;或以物絆其腰,引枷向前,謂之“驢駒拔撅”;或使跪捧枷,累甓其上,謂之“仙人獻果”;或使立高木之上,引枷尾向後,謂之“玉女登梯”;或倒懸石縋其首,或以醋灌鼻,或以鐵圈轂其首而加楔,至有腦裂髓出者。每得囚,輒先陳其械具以示之,皆戰慄流汗,望風自誣。每有赦令,俊臣輒令獄卒先殺重囚,然後宣示。太后以為忠,益寵任之。中外畏此數人,甚於虎狼。
  • 4.    《新唐書》:興,少習法律,自尚書史積遷秋官侍郎,屢決制獄,文深峭,妄殺數千人。武后奪政,拜尚書左丞,上疏請去唐宗正屬籍。是時左史江融有美名,興指融與徐敬業同謀,斬於市。臨刑,請得召見,興不許,融叱曰:“吾死無狀,不赦汝。”遂斬之,屍奮而行,刑者蹴之,三僕三作。
  • 5.    《資治通鑑》:周興等誣右武衞大將軍燕公黑齒常之謀反,徵下獄。冬,十月,戊午,常之縊死。
  • 6.    《資治通鑑》:“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甕,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
  • 7.    《舊唐書》:周興者,雍州長安人也。少以明習法律,為尚書省都事。累遷司刑少卿、秋官侍郎。自垂拱已來,屢受制獄,被其陷害者數千人。天授元年九月革命,除尚書左丞,上疏除李家宗正屬籍。二年十一月,與丘神勣同下獄。當誅,則天特免之,徙於嶺表。在道為仇人所殺。
  • 8.    《新唐書》:天授中,人告子珣、興與丘神勣謀反,詔來俊臣鞫狀。初,興未知被告,方對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之大甕,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甕且熾火,徐謂興曰:“有詔按君,請嘗之。”興駭汗,叩頭服罪。詔誅神勣而宥興嶺表,在道為讎人所殺。
  • 9.    《資治通鑑》: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聞者無不相賀。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禮著論,稱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誠節,不以貴賤死生易其操履。設客問曰:“徐公於今誰與為比?”主人曰:“四海至廣,人物至多,或匿跡韜光,僕不敢誣,若所聞見,則一個而已,當於古人中求之。”客曰:“何如張釋之?”主人曰:“釋之所行者甚易,徐公所行者甚難,難易之間,優劣見矣。張公逢漢文之時,天下無事,至如盜高廟玉環及渭橋驚馬,守法而已,豈不易哉!徐公逢革命之秋,屬惟新之運,唐朝遺老,或包藏禍心,使人主有疑。如周興、來俊臣,乃堯年之四凶也,崇飾惡言以誣盛德;而徐公守死善道,深相明白,幾陷囹圄,數掛綱維,此吾子所聞,豈不難哉!”客曰:“使為司刑卿,乃得展其才矣。”主人曰:“吾子徒見徐公用法平允,謂可置司刑;僕睹其人,方寸之地,何所不容,若其用之,何事不可,豈直司刑而已哉!”
  • 10.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六·酷吏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3]
  • 11.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六·酷吏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3]
  • 12.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酷吏》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