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周臻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江西省萍鄉市
- 職 稱
- 教授
周臻人物經歷
編輯2002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建築工程系
2007年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後留校任講師
2010年晉升副教授
2012-2013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土木工程系開展合作研究
2015晉升教授。
周臻研究方向
編輯[1] 新型預應力韌性抗震結構:面向韌性城市建設,基於預應力技術與高效耗能裝置的融合,研發新型預應力自復位支撐、自復位框架、自復位牆等高性能抗震結構及其韌性評估方法。
[2] 預應力結構損傷演化與抗倒塌:面向預應力結構服役安全,研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和大跨預應力鋼結構考慮時變效應的抗倒塌性能演化,建立多層級抗倒塌性能提升技術與方法。
[3] 新型預應力材料及其結構: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強鋼筋/箍筋、形狀記憶合金(SMA)、高強/緩粘結預應力鋼筋等材料在結構中的應用,建立相應的性能模型與設計方法。
[4] 預應力結構智能設計與評估:研究機器學習等智能算法在預應力結構損傷診斷、性能預測、能力設計、韌性評估中的應用,實現典型預應力結構體系的智能設計與評估。
周臻主要貢獻
編輯科研業績: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各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蔘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交通廳科技項目、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多項;參與鄭州會展中心、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長江防洪模型試驗大廳、深圳大運會體育場、CPR1000安全殼等多項重大工程結構的分析、設計與諮詢研究工作;第一作者出版學術專著一本,在《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學報》、《建築結構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並多次在國內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其中SCI收錄12篇(含錄用),EI收錄20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1項;獲中國鋼結構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基金會歐維姆優秀預應力論文三等獎2項。
[1]
教學業績:
承擔國家精品課程結構力學I和II的主講教師工作;主持東南大學教改重點項目和麪上項目各1項;在《力學與實踐》和《高等建築教育》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5篇,其中1篇教學論文獲重慶市期刊好作品評選一等獎;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土木工程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二等獎、東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東南大學教學獎勵一等獎各1項,以及東南大學吾愛吾師—我最喜愛的老師“優秀教師”稱號、東南大學“三育人”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2008~2011年擔任東南大學結構競賽指導團隊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華東地區高校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江蘇省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指導本科生完成國家級SRTP項目1項、省級SRTP項目1項和SRTP校重點項目3項;學生在研基於教師科研SRTP項目和國家級SRTP項目各1項。
[1]
- 參考資料
-
- 1. 周臻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