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耀庭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

鎖定
周耀庭,男,1930年生,主任醫師,教授。1954年畢業於山東濟南山東醫學院,國家級名老中醫。就任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中醫系學委會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全國中醫學術繼承工作導師,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院士。1961年北京市第一屆西醫學習中醫班結業。臨牀工作50餘年,中醫教學30餘年。有堅實的中西醫理論基礎,有豐富的臨牀經驗。
姓    名
周耀庭
性    別
籍    貫
浙江岱山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0年1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教學職稱
教授
畢業院校
山東醫學院
專    業
中醫
科    室
內科
執業地點
北京市東城區中醫藥學會東單中醫門診部,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門診部 [3] 

周耀庭教育經歷

1954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

周耀庭工作經歷

1954年起先後在北京隆福醫院、同仁醫院、市中醫醫院等處長期從事臨牀工作;
1972年起進入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以從事中醫高等教育為主;

周耀庭出診時間

週五上午,特需門診。

周耀庭研究方向

專業上,善長中醫温病學、兒科學,臨牀善於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內、兒科熱性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以及免疫性疾病,尤專於治療長期高熱、低熱、小兒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腹瀉、病毒性心肌炎等症。

周耀庭學術兼職

歷任北京市職工教育學院中醫部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科研處處長,學院學委會副主任等職。自1980年起一直為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已培養碩土研究生多人。1997年確定為第二批國家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製導師。1998年被北京中醫藥大學聘為該校客座教授,同年,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授予該院院土學銜,2000年春該院又授予榮譽博士學銜。

周耀庭學術思想

1周耀庭教授治療長期發熱的學術思想及臨牀經驗
長期發熱是指發熱持續2周以上。周教授認為長期發熱是一個症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患者病情簡單、複雜情況不一,病程短者2-3周,病程長者可持續幾年。
根據體温高低將長期發熱分為長期高熱(體温在38℃以上)和長期低熱(體温在38℃以下)兩大類。
長期高熱者可分為肺胃壅熱,兼感外邪、濕阻膜原、氣分濕熱、痰熱藴肺4型,長期低熱者可分為毒熱不淨,邪伏陰份、宿食停滯,滯熱內盛、濕阻膜原、氣分濕熱、陰虛內熱、瘀血內停、氣血不足7型。周教授臨證非常注重周密觀察,仔細分析,強調對病史的分析,從不放過微小的變化,儘可能去捕捉辨證線索。在不全面、不典型的證候表現中善於抓住辨證要點;對於疑似證予以鑑別,並加以排除。故臨證方證相應,療效顯著。
2周耀庭教授運用新感温病理論治療呼吸系統感染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牀經驗
周耀庭教授認為其病因複雜,寒温並存、病位多犯肺胃、病機多樣,變化多端、小兒兼證,不可忽視等的觀點,歸納其重點辨表證有無、辨裏熱層次、辨正氣盛衰、辨疾病順逆、辨兼夾之有無的辨證要點和技巧,在治療大法及原則方面提出透邪原則、祛邪原則、保津原則及止嗽定喘的方法。
3周耀庭教授治療斑疹的學術思想與臨牀經驗
周耀庭教授認為觀察斑疹可以辨別病因、邪氣部位及深淺、病證陰陽虛實、病情輕重及預後。
斑疹色紅為熱、色紫為夾毒,色黑為熱極,紫黑兼夾瘀血;
疹出及消退較快,皮損瘙癢為有風;局部皮膚水泡、津水滲出為有濕。
發疹屬衞營同病,發斑為氣血同病,斑疹同見為邪氣淺深不一,幾乎涉及衞氣營血各層。
斑分陰陽而疹無陰證。外感熱病多為陽斑,雜病則陰陽互見。
斑疹為營血熱毒外達的表現,一般以稀疏均勻為好,但麻疹以疹點遍佈全身為順;斑疹色澤以紅而光亮為順,黑而晦暗為逆;形狀以鬆浮為順,緊束為逆。
斑疹出,病證減,多為伏邪温病,表明邪由深出淺,病情向愈;斑疹出,病證重,多見於新感温病,表明邪由淺入深,病情發展。斑疹外發,邪入營血,治以清營涼血;斑疹外發,多兼毒邪,故配伍清熱解毒之品;斑疹之出,是營血的毒熱有外透之機,治療要因勢利導,配伍透達之品;疹出太陰,斑發陽明,治療要密切結合肺胃。斑疹可分為疫疹、温病斑疹、雜病斑疹、皮膚病斑疹。疫疹包括猩紅熱、麻疹、手足口等。温病斑疹包括敗血症、腸傷寒、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雜病斑疹雜病斑疹包括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皮膚病斑疹包括蕁麻疹、痤瘡、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等。
4周耀庭教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學術思想與臨牀經驗總結
周耀庭教授在消化系統疾病方面尤其擅長治療胃脘痛、瀉與痢。對於胃脘痛患者,周教授認為中焦虛寒及肝鬱氣滯是其主要病因,故常採用温中散寒、疏肝和胃之法進行治療。反對不審病因,動輒理中丸、補中益氣湯之類,致使胃痛纏綿不愈。瀉與痢雖皆為脾胃疾病,但瀉責之於濕勝,病在脾,治療上須結合病因,祛濕分利是其原則;痢是因濕熱化燥,深入血分,病在大腸,禁止分利。本論文將周教授治療胃脘痛、腹瀉、痢疾的常用治法、處方及藥物進行了系統總結。
5周耀庭教授治療皮膚科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牀經驗總結
痤瘡、蕁麻疹、濕疹及過敏性皮疹這四種病雖然均屬皮膚科疾病,屬於不同的病種。但周教授卻認為這四種病有密切的聯繫。病因方面均為風濕熱毒內藴,外感風邪所致;涉及臟腑多為肺、脾胃。風與肺有關,濕熱毒與脾胃有關。在治療上均要散風清熱利濕解毒,要加強祛皮膚風濕之品。但同中有異,四種疾病在病機方面各有側重,選藥治療方面要有針對性。本論文將周教授治療蕁麻疹、痤瘡、濕疹、過敏性皮疹的常用治法、處方及藥物進行了系統總結。
6周耀庭教授治療血液病的學術思想與臨牀經驗總結
周教授對血液病的辨證治療特別強調以下幾點。
(1)血液病與何臟腑密切相關。《黃帝內經》“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脾胃為後天,腎為先天,關係密切。精血同源。腎藏精,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2)現代醫學診斷貧血,絕對不等同於中醫的血虛證。
(3)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臨證要充分認識到瘀血的危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不去,血不歸經”。
7周耀庭教授治療鬱證的學術思想與臨牀經驗總結
周教授認為,當今社會,由於國際國內競爭加強,經濟快速發展,工作、生活、學習節奏加快,各方面壓力增大,甚至影響到兒童,所以無論男人、女人,成人、兒童,也無論國外、國內,城市、農村,由於情志失調不能自我排解導致鬱證的情況日益增多,肝氣鬱滯、肝鬱化火等證甚為常見,影響面廣,對這方面的調治是中醫的優勢所在。但是此類證表現多種多樣,治療亦須因證而異。

周耀庭科研成果

改良清膽退黃湯。

周耀庭獲獎情況

周耀庭曾主持國家七五攻關課題一脾胃方藥知識庫,獲1993年北京中醫局級一等獎;“改良清膽退黃湯藥效學及臨牀研究”獲1992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周耀庭主要論文

[1]周耀庭. 温病學在治療SARS中的運用[J]. 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04:5-7+20.
[2]周耀庭. 中醫藥“圍剿”晚期癌[J]. 藥物與人,2005,07:9.
[3]周耀庭,老薑. 冬病夏治“老慢支”[J]. 藥物與人,2005,07:20-21.
[4]周耀庭. “老慢支”中藥相伴過嚴冬[J]. 藥物與人,2005,12:12-13.
[5]周耀庭. “非典”中醫分段論治的探討[N]. 中國中醫藥報,2003-05-12.
[6]周耀庭. 《易經》鑄就中醫的宏觀思維特點[N]. 中國中醫藥報,2005-02-17.

周耀庭出版著作

著作10餘部,主校《徐大椿醫書全集》獲1992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古籍圖書獎,主編《世界傳統醫學兒科學》1998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1-2] 
參考資料
  • 1.    李明.周耀庭學術思想與臨牀經驗總結及治療濕阻膜原型發熱的臨牀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
  • 2.    席春慧.從漁島窮娃到中醫大家——記國家級名老中醫周耀庭[J]:首都醫藥,2013年
  • 3.    醫生執業註冊信息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