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立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鎖定
周立是重慶晚報首席記者,1977年6月生,漢族,中共黨員。
中文名
周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周立人物簡介

周立,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由她主筆的重慶晚報“新聞故事”欄目獲得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優秀欄目;2008年,該欄目組又獲得全國婦聯授予的“巾幗文明崗”稱號。2009年,周立榮獲重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被評為市級宣傳系統基層優秀黨員。2009年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周立人物事蹟

周立 周立
周立以前是個會計,並非科班出生。因熱愛黨的新聞事業,1999年,她辭掉了令人羨慕的銀行工作,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區縣,成為一名縣報記者,2003年進入重慶晚報。
從走進重慶晚報那一天起,周立就扎進社區小巷、田坎阡陌,做離老百姓最近的記者,寫老百姓身邊的新聞,忠實記錄百姓酸甜苦辣,以筆墨體察民情民意,反映羣眾心聲,寫出了一批反映時代本質、反映人民心聲、反映真實生活、鼓舞人民鬥志的優秀新聞作品。她以實際行動踐行“三項學習教育活動”要求,踐行三個代表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堅守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的良知與責任。
近年來,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下,不少都市報社會新聞逐漸向“紅、黃、灰”方向發展。針對這種不良現象,2005年初,周立向報社編委會提交了《構建和諧社會 打造綠色社會新聞》的5000字建議。根據她的建議,重慶晚報增設了社區新聞部,始終把普通市民作為報道的主角,通過他們的故事提倡相互關愛,弘揚人間真情,樹立良好的社會倫理道德觀和價值觀。
2006年,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在視察重慶晚報時,閲讀周立所採寫的部分新聞作品後,作了充分肯定,他説:“貼近老百姓,體現人文關懷就是要這麼做……”
十年來,周立的筆下湧現出許多小人物,這些小人物在社會上引起了大反響——挖煤資助貧困生的山村教師劉念友;感動中國的八歲女孩倪東豔;打造出6000多級“愛情天梯”的劉國江和徐朝清、生命中的紅舞鞋喬獻華、以城口少女媽媽王可見為代表的高山移民,等等。
採訪《十九年生死郵路》中的巫山步班郵遞員王安蘭時,她執意要和他一道,冒着隨時葬身崖底的危險,頂着暴雨從下午一直攀爬到半夜1點;為採訪到一線的抗震救災情況,她在家人的擔憂中,在汶川地震災區一呆,就是7天;為表現高山移民真實的生存狀態,她爬了5個多小時山路,在山上和山民們同吃同住近10天。寫下了《走近高山部落》,這篇文章由點及面,反映了整個城口,乃至整個重慶高山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土地、資金的缺乏,生存技能、生活方式的落後、就業崗位的緊缺等等等等……
多年來,周立以實際行動深入生活,瞭解最真實的情況,反映最熱切的期盼。通過媒體,密切了黨羣間的血肉聯繫,凝聚愛心,傳遞温情,營造和諧。
通過周立的報道,很多人、很多羣體的生活甚至命運得到改變,通過媒體,她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募得的愛心捐款,總計已近100萬元,她自己也無數次的,在採訪中資助他們,至今,她還長期資助着偏遠山區兩個貧困生的學費和生活費。
更重要的是,周立將這些小人物身上偉大的人格和樸素的情感帶給廣大讀者,傳播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傳播着人間真情,傳播着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並通過對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的採寫,影響着千千萬萬的讀者,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使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