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甘塵

鎖定
周甘塵(1889~1923年),東台市安豐鎮人。江西軍總司令李烈鈞在江西設立軍官學校,慕周甘塵之名,聘周為教育長。結業典禮時,孫中山大元帥親臨參加,對周評價甚高。周由上校參謀升為參謀處長。 [1] 
中文名
周甘塵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東台市安豐鎮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22年8月8日

目錄

周甘塵人物生平

周甘塵(1889~1923年),東台市安豐鎮人。本姓丁,名朝宗,又名紹忠,甘塵,因過繼給周姓母舅,故姓周。少時讀書,聰明多智,塾師認為周是可造之材,將來應成為國家的干城,怎可甘為世俗之塵。商得家長的同意,便更其名為干城了。
安豐素富鹽產,甘塵少時目睹鹽商欺壓鹽民的種種情景,非常不平,決心學好本領,為民解除痛苦。先就讀江南陸軍小學,後升入陸軍第八中學,成績皆冠全班。他目睹清廷日趨腐敗,與兄丁銘忠、堂弟丁國忠相約秘密加入同盟會,秘密聯絡同志,獻身民主革命。武昌起義之初,與丁國忠策動清長江海軍配合革命軍起義,與清兵張勳部激戰數日,後因得到浙滬聯軍支援,迫使張部狼狽逃往徐州。民國二年(1913年)六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興師討伐袁世凱。七月,周隨黃興到南京建立討袁總司令部,宣告南京獨立,力戰袁世凱所屬馮國璋、張勳部,被柏文蔚軍長任命為少校軍械科長。後張勳再度佔領南京,大捕國民黨人,他暫避家鄉安豐,不久即去保定軍校求學。學業結束後,民國六年(1917年),周赴廣州投奔孫中山。
1921年10月,大元帥孫中山駐節桂林,與廣東、廣西、貴州軍隊計劃北伐,江西軍總司令李烈鈞響應,特在江西設立軍官學校,慕周甘塵之名,聘周為教育長。周任職後,制訂教育綱要和訓練計劃,要求嚴格,以身作則,學員畏服。結業典禮時,孫中山大元帥親臨參加,對周評價甚高。周由上校參謀升為參謀處長。為清除江西境內北洋軍閥勢力,贛軍開赴全州時,周任全軍行軍總指揮。軍隊到達南雄,周親至前線視察,日夜數次。贛南平定後,周部又直取萬安。周甘塵的陸軍學校同學顧祝同坐鎮贛州,與周遙相呼應,配合作戰,屢立戰功。
1922年6月,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勾結英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廣州發動武裝兵變,圍攻大元帥府。孫中山先生立即組織部隊討伐。其時,逢周甘塵父親病故,他請假歸安豐處理後事。軍長許崇智奉命回廣東,組織力量討伐陳炯明。許崇智連續致電周甘塵,召其速至廣東。周到許處,被派往許所屬之王懋功旅任參謀長。周運籌謀劃,積極討陳,主張先穩定西江根據地,再舉兵討伐陳炯明。
次年二月,王懋功部推進至龍巖,直趨潮州、汕頭。為斷陳炯明後援,許崇智派周甘塵去汕頭,策動汕頭海軍獨立。周至汕頭,首先揭穿海軍温司令企圖率艦北上投奔北洋軍閥的陰謀,然後曉以大義,使海軍不為陳炯明所利用。驅逐陳部的洪兆麟,從而平定了潮州、汕頭局勢。五月,許派周赴廣州晉謁孫大元帥,孫派周與滇貴將領共商出師計劃。孫見周才識不凡,擬留周為大本營高級參謀,周因前線軍事緊要,仍請效力前線,深受孫先生讚許。六月,陳炯明部林虎連陷興梅、潮州,汕頭岌岌可危。許崇智令王懋功、周甘塵剋日興師。周率部由揭陽進湯坑,與敵搏戰於猴子洞、蛤蟆洞三晝夜,大破叛軍,乘勝追至言嶺關。雖積勞失音,仍不稍懈,分取興林、興梅等地,後又將嘉應所屬五縣收復。陳炯明部偵知周甘塵部後方空虛,便乘虛而入揭陽,進而竭力進攻畲坑,周僅以一團之兵與五倍之敵,鏖戰言嶺關兩晝夜,方轉危為安。
七月,許崇智部駐紮柏塘,博羅空虛,王功率第三旅前往駐守,而由周甘塵代理第一旅旅長,留守柏塘,以阻河源之敵。後周又率部收復淡水,斃敵千餘。從此,東江形勢漸趨穩定,南江也相對安定,此役對平亂關係極大,周甘塵擢任討陳前敵總指揮。
七月二十七日,周甘塵為殲滅陳部,下令全軍進擊,下午進至白茫花,敵人紛紛潰退。周率衞士登高偵察敵情,不料陳部伏兵忽起,槍彈密集,衞士中彈仆地,週數處負傷,傷勢嚴重,仍鎮靜如常,叮囑身旁副官孫伯文下令全軍全力進擊。孫伯文見其流血過多,力勸周下火線。周仍堅留陣地,後創痛難以支持,神志不清,方被部屬送回淡水地區醫院搶救,繼而轉送香港某醫院搶救。終因彈中要害,流血過多,搶救無效,於八月八日上午逝世。年僅三十四歲。 [1] 

周甘塵逝世後

孫中山驚聞噩耗,悲痛異常,特追贈周為少將旅長,除令廣東省省長廖仲愷優恤其家屬外,並派王懋功、朱華(實秋,東台富安人)張治中等赴香港治喪,料理後事,並開會隆重追悼。後又派專員與周堂弟丁國忠護送靈柩至安豐,葬於下灶。東台人士為紀念其功績,景仰其精神,特在其墓附近建“先烈周甘塵祠”(今下灶小學旁),惜於抗日戰爭被毀。孫大元帥悼念周甘塵時,曾在挽幛上題書“痛失干城”,表達了孫中山先生對周甘塵的倚重與衰思。 [1] 
參考資料
  • 1.    朱兆龍主編,安豐風流,南京出版社,2009.10,第6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