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璧華

鎖定
周璧華,女,漢族,江蘇東台人,1940年9月出生,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2級,中國通信學會電磁兼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委員會常委。先後3次延長服役年齡。長期從事電磁脈衝及其工程防護研究,先後主持完成18項重要課題研究,獲11項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40多年來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奮戰在電磁防護研究的前沿,解決了我軍電磁防護的一道道難題,為維護我國電磁空間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文名
周璧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0年9月
畢業院校
北京郵電學院
主要成就
全軍著名電磁防護專家
主要成就
解放軍理工大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
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研究的奠基者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籍    貫
江蘇東台
代表作品
專著《電磁脈衝及其工程防護》等
職    稱
教授

周璧華簡介

周璧華 周璧華
周璧華,女,中共黨員,1940年9月出生,1965年9月入伍,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中國電磁脈衝防護研究領域的開拓者,解決了電磁脈衝防護技術一系列關鍵問題,研製成功國內首台可移動多用途電磁脈衝模擬設備,主持制定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第一部國家行業標準和軍用標準,攻克了距雷擊點百米內電磁環境預測及其電磁耦合等世界級難題,主持軍隊某探索性重點項目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榮立一、二等功各1次。200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3次延長服役年齡 [1]  。周璧華的價值勝過千軍萬馬,有“軍中袁隆平”之稱。
2009年9月18日,中央軍委給周璧華教授在南京專門舉行記一等功慶功大會。會上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的通令,為周璧華頒發了一等功證書和獎章。
近20年來,周璧華主持完成18項重要課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為我軍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200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前不久,周璧華當評新中國成立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範人物 [2] 

周璧華職位

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2級,文職1級,中國通信學會電磁兼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委員會常委。

周璧華研究課題

長期從事電磁脈衝及其工程防護研究,先後主持完成18項重要課題研究,獲11項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50餘篇被SCI、EI、ISTP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

周璧華論文

周璧華在分析了國際上已報道的數十次距雷擊點百米內近場實測數據後,有效地解決了距雷擊點百米內電磁脈衝環境的預測問題,連續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電磁兼容》、《天線與傳播》、《微波和無線組件快訊》上發表多篇論文。這些研究不僅對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有着重大意義,而且可為雷電電磁脈衝場測試方法的檢驗提供理論根據。
2003年,周璧華30多萬字專著《電磁脈衝及其工程防護》,獲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資助出版。

周璧華成就

2009年周璧華參加人代會 2009年周璧華參加人代會
全軍著名電磁防護專家、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璧華。四十多年來,周璧華主持研製成功我國首台可移動多用途電磁脈衝模擬設備,攻克了與雷擊點相距百米範圍內電磁環境預測及相關電磁耦合等世界級難題,主持制定了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的國家行業標準,成為我軍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研究的奠基者。
她培養出6名碩士生、9名博士生和3名博士後,帶出了一個知識結構好、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解放軍科研電磁脈衝及工程防護研究所--新團隊。成為國家培訓人才的後備力量和未來研究發展高科技的新領域區域。

周璧華榮譽

2011年周璧華參加人代會 2011年周璧華參加人代會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榮立一、二等功各1次。2008年被評為“ 全國三八紅旗手”,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69歲的周璧華的價值勝過千軍萬馬,有“軍中袁隆平”之稱。
2009年9月18日,中央軍委給周璧華教授在南京專門舉行記一等功慶功大會。會上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的通令,為周璧華頒發了一等功證書和獎章。
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200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前不久,周璧華當評新中國成立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範人物。

周璧華評價

搶灘軍事高科技前沿陣地
周璧華在人代會駐地 周璧華在人代會駐地
人們都説,電磁空間是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維戰場”。如今,周璧華就奮戰在這個戰場。眾所周知,現代戰爭中,制信息權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微電子化的信息設備,對核電磁脈衝、雷電電磁脈衝、高功率微波和超寬帶等高功率電磁環境極為敏感。用電磁脈衝攻擊計算機網絡、衞星系統已成為可能。因此,電磁脈衝及其工程防護已成為世界各信息大國研究的熱點。
作為學科帶頭人,周璧華研讀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資料,時刻關注着全球電磁脈衝研究的前沿信息,為我國電磁脈衝防護領域的發展引路導航。她執筆完成了100多萬字的專著,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50多篇被SCI等三大國際檢索機構收錄。她主持並起草制定的國家行業標準,都已發佈實施。
2003年,周璧華30多萬字專著《電磁脈衝及其工程防護》,專家們給予了很高評價:“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論述核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理論與技術專著,填補了國內在這方面研究的空白。”
用滿腔心血澆灌一流成果
在這一項項高水平科研成果背後,凝聚着周璧華的滿腔心血。 她是個“拼命三郎”。20多年來,周教授節假日也幾乎全泡在辦公室裏。她帶的研究生也都掌握了她的工作規律,節假日總會直接到辦公室找她探討問題。
周璧華捨得花功夫收集資料是出了名的。每次出差辦事,只要能抽得出時間,她總要跑圖書館、情報所和書店。有時為了找到想要的資料,她在情報所裏一蹲就是好幾天。
為了取得第一手的實驗數據,周璧華與課題組成員往往要進行大量的室內實驗、室外以至工程現場的試驗。有一年秋天,他們進行一項野外試驗,從住處到試驗點要爬幾百級台階,有時身上還要揹着器材。一天,一台儀器出了故障,為了組織搶修,周璧華一上午就上上下下跑了3趟。經過半個月的奮鬥,實驗取得許多珍貴的數據,可她消瘦的面額上又增添了許多皺紋。
60歲那年,周璧華經過長期的跟蹤研究,率先成立了雷電與電磁脈衝防護研究所,對國際上雷電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每次較真都在向科學逼近
周璧華教授 周璧華教授
這是一次國際電磁兼容會上,博士生餘同彬宣讀的論文,引起了10多個國家與會代表的濃厚興趣。作為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能帶着這一成果走上國際講壇,其中記錄着指導老師周璧華尊重科學的態度及治學嚴謹的精神。
周璧華治學之“較真”,近乎苛刻。需要的資料不是第一手的,她總要繼續跟蹤;翻譯成中文的文獻資料,她常常要設法找原文核對。有一段關於微波效應的譯文特別精彩,但當她找到原文對照後,發現不到300字的一段內容,竟有好幾處明顯譯錯。後來,她常以此來提醒學生,對於譯文提供的重要結論和數據,一定要設法找原文核對。
一年冬天,她帶領課題組在室外做了兩個月的實驗,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一位研究生卻在標定時,丟失了傳感器上的小探針。有人建議用一根看上去差不多的探針代替一下。可她堅定地説:“不行!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第二年春天,她帶領大家不惜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把實驗重做了一遍。每一較真都向科學逼近了一步。正是憑着這股較真勁,周璧華帶領課題組研製成功了具有創新意義的電磁脈衝模擬器。鑑定專家們看到課題數值模擬結果與實驗實測數據驚人的一致後,無不再次為之驚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