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波

(生化所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鎖定
2004年7月獲華東師範大學學士學位;2010年7月獲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博士學位後,留所工作一年; 2011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美國西南醫學中心Sean J. Morrison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獲Leukemia & Lymphoma Society Fellowship資助;2016年8月入職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任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周波
外文名
Bo.O Zhou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2年1月11日 [2]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生化細胞所 [3] 
西南醫學中心

周波研究方向

  • 造血幹細胞與白血病
  • 研究工作:
  • 本研究組以小鼠為模型,以譜系示蹤(Lineage-tracing)和條件性基因剔除(Conditional gene knockout)為主要實驗手段,重點研究成體幹細胞的譜系層次與生理功能。目前的研究內容包括: 1、造血幹細胞巢的體外重建與人造血液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在發育過程中及應激條件下能夠分化成包括紅系(Erythroid)、髓系(Myeloid)和淋巴系(Lymphoid)在內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在生理條件下,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中特異性的幹細胞巢(niche)內。幹細胞巢通過分泌生長因子促進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附圖)。 造血幹細胞是臨牀應用最廣泛的成體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適應症包括:①血液系統腫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②血液系統非腫瘤性疾病: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Fanconi貧血、骨髓纖維化;③實體瘤: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經母細胞瘤、複發性骨肉瘤、顱腦腫瘤等;④其它: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骨硬化病和某些代謝產物蓄積病等。 儘管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技術已經成熟,造血幹細胞的來源短缺一直是相關疾病治療的最大瓶頸。目前我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萬,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萬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和兒童。因此,闡明造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機制並實現造血幹細胞的體外擴增,是目前造血幹細胞研究的核心問題。關於造血幹細胞,本研究組有以下兩個研究目標: (1) 探索生理以及病理條件下造血幹細胞巢的組成與功能 (2) 利用體外重建的幹細胞巢實現人造血液的規模化製備 2、白血病幹細胞巢的組成鑑定與靶向治療 與正常組織一樣,腫瘤組織也存在一羣始祖細胞,稱為腫瘤幹細胞。白血病幹細胞(Leukemia stem cell)是一類最經典的腫瘤幹細胞,是一羣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產生異質性白血病細胞羣體的白血病細胞。白血病幹細胞的存在可使腫瘤的手術和放化療失敗,導致手術後和放化療後的腫瘤復發。經典的觀點認為,白血病幹細胞劫持了正常造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機器。針對白血病幹細胞,本研究組有以下兩個研究目標: (1) 闡明白血病細胞對正常造血幹細胞巢功能的影響 (2) 通過干擾白血病幹細胞巢實現白血病的靶向治療 3、組織特異性間充質幹細胞的子系示蹤及其生理功能 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是另一類從骨髓中鑑定到的成體幹細胞,其主要生物學功能是骨骼生成和再生,因此也被稱為骨骼幹細胞(Skeletal stem cell);同時,間充質幹細胞也是造血幹細胞巢的關鍵組分。間充質幹細胞是除造血幹細胞以外最具醫用價值的成體幹細胞,被稱為組織修復的“微藥廠”。針對間充質幹細胞,本課題組有以下兩個研究目標: (1)研究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維持造血幹細胞功能的分子機制 (2)闡明間充質幹細胞在各類組織修復過程中的生理學意義

周波代表著作

  1. (2021年)
  2. Hui Sophie Shu, Yiming Liam Liu, Xinyu Thomas Tang, Xinyi Shirley Zhang, Bin Zhou, Weiguo Zou and Bo O. Zhou. 2021. Tracing the skeletal progenitor transition during postnatal bone formation. Cell Stem Cell (accepted)
  3. Shan-Shan Wang, Xinyu Thomas Tang, Minghui Lin, Jia Yuan, Yi Jacky Peng, Xiujuan Yin, GuoGuo Shang, Gaoxiang Ge, Zhenggang Ren and Bo O. Zhou. 2021. Perivenous stellate cell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myofibroblasts and cancer-associated-fibroblasts formed after chronic liver injuries. Hepatology doi: 10.1002/hep.31848IF: 13.5 Q1 . (2020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