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楫

(原西安公路學院副院長)

鎖定
周楫,男,河北樂亭人。1935年畢業於北洋工學院土木系。1945年赴美國學習。回國後,曾任青新公路工程處副主任工程師、西北工學院教授。建國後,任交通部第五公路設計院總工程師;1958年西安公路學院成立,調入該校任教,先後任教授、副院長,高等院校路橋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公路學會道路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公路緩和曲線設計計算的觀點。參加西漢、漢渝、青藏、青新等公路的修築設計,主持設計延河大橋。主編 《道路勘測設計》《公路路線設計手冊》。 [1] 
中文名
周楫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北洋工學院
職    業
教師
籍    貫
直隸
職    稱
教授

周楫人物經歷

1935年畢業於北洋工學院土木系。1945年赴美國學習。
回國後,曾任青新公路工程處副主任工程師、西北工學院教授。
建國後,任交通部第五公路設計院總工程師。
1958年西安公路學院成立,調入該校任教,先後任教授、副院長,高等院校路橋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公路學會道路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
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 

周楫主要成就

提出公路緩和曲線設計計算的觀點。參加西漢、漢渝、青藏、青新等公路的修築設計,主持設計延河大橋。主編 《道路勘測設計》《公路路線設計手冊》。 [1] 
  • 延河大橋
延河大橋 延河大橋
在設計上,延河大橋秉承了中國古代名橋趙州橋的風格,造型既古樸典雅又秀麗簡潔,其平實自信的姿態與寶塔山篤定堅毅的風格相輝映,自1959年建成通車後,就成為了延安的標誌性建築。董必武同志曾這樣題詩讚美延河大橋:“秋水盈川沒漲痕,步頭無渡阻行人,一橋架合東西岸,寶塔山前不問津。”
延河大橋是延安人的驕傲。延河大橋的設計者周楫,是長安大學的驕傲。自從延河大橋建成,周楫的這個經典設計,始終是橋樑專業師生尊崇的範例。
周楫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公路工程專家。他主持設計延河大橋,始於1957年。當時,周楫教授在中國交通部公路設計院五分院任總工程師。最開始,陝西省公路勘察設計院對延河大橋做出初步設計,提了三個方案:一是鋼筋混凝土拱橋;二是實體式石拱橋;三是空腹式石拱橋。三個方案中,設計院推薦空腹式石拱橋的方案,概算為57萬元。初步設計交到交通部公路設計院五分院,由周楫總工程師主管。周楫組織指導技術人員到延安實地調查,對延河大橋的設計作出了最終決定。
20世紀50年代,我們國家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為建橋的基本指導思想。延安地區盛產的砂岩質地均勻、抗壓強度高,非常適合於建橋。延安地區有很多石匠,許多人有建橋的經驗,而他們建橋所用的材料,也多為當地的砂岩。所以,利用延安的石材建石拱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周楫之所以最後同意採用空腹式石拱橋的橋型方案,是他經過實地考察,又吸收了我國古代趙州橋的設計精華,經過比較,認為空腹式較之於實腹式有自重輕的優勢,更能產生造型美觀的效果。
石拱橋的主要受力部分是拱圈,設計石拱橋的核心工作,是確定拱圈的形狀和尺寸。做得太厚,浪費;太薄,不結實。按習慣,設計拱圈是先“設”後“計”,即先假設一個尺寸再根據橋樑自重和荷載大小計算這個尺寸是否合理,反覆調整,直到能夠滿足實際需要。這個先“設”後“計”的方法,叫“逐漸接近法”。
20世紀50年代,我們國家搞橋樑設計的工程師可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許多人的計算工具就是一把算盤。延河大橋拱圈尺寸的所有數據,完全就是周楫用算盤珠子一個個撥出來的。經過周總的潛心設計和計算,延河大橋的最終設計方案為:空腹式石拱橋,共3孔,每孔30米,全長115米。每孔上面有6個跨徑各為2.5米的小腹拱。圖紙經陝西省計委、交通廳批准,交付施工。值得一提的是,由他計算出來的拱圈厚度比初步設計薄了許多,大橋的造價也因此降低了許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