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桂珍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

鎖定
周桂珍,女,北京人,1937年5月23日出生,副研究員,中共黨員。1962年本科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植物病理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市農科所植保室工作。在密雲小曹村綜合基點任基點組組長。
中文名
周桂珍
出生日期
1937年5月23日
出生地
北京
職    稱
副研究員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周桂珍基本信息

初到植保室,在室主任蔣紹博的主持下從事甘薯黑斑病的研究,負責室內的試驗工作。1965年被所裏派去作農村基點工作。
1969年到大興縣盧城公社鵝房大隊水稻基點,擔任該基點組長,負責水稻病蟲害的調查及防治工作。
發現了首次在北京出現、發展很快、對豐產影響很大的水稻白葉枯病。1970年主持開展了水稻白葉枯病綜合防治研究。跑遍稻區,瞭解病原的初侵染源,提出了一套綜合防治措施。在推廣這套技術時,得到農業局領導的支持,利用水稻考察現場會等廣泛宣傳,現場指導,使研究成果很快地在稻區推廣。如大興縣紅星公社科技站,僅用一年時間即將連年嚴重發病的品種田變為無病;房山縣長陽農場由前一年的嚴重發病,變為零星發病。而場外未實行綜合防治者仍嚴重發病。
周桂珍 周桂珍
1974年到東北旺從事“帶知青”的工作,與劉繼温一起任工作組組長。一年後回院從事科研工作,參加了由張石新主持的“小麥叢矮病綜合防治研究”課題。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北京市番茄連年減產,政府提出了“給番茄打個翻身仗”的任務。通過調查,明確番茄減產是由病毒病侵染所致。1980年植保所承擔了“番茄病毒病綜合防治研究”課題,她負責病毒的毒原鑑定。除積極將鑑定結果用於田間防治外,還配合蔬菜研究中心進行抗病育種,如雜交優良品種佳粉十號的育成。該課題1984年結束,分別獲得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年後主要從事“植物組織培養脱毒技術的研究”。該課題是由蔬菜研究中心與植保所、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合作完成。這項工作分為兩個階段,先是開展的大蒜組織培養脱毒技術研究,根據大蒜脱毒見效週期長的特點,穿插進行了草食蠶莖尖分生組織培養和脱毒技術研究。獲得成果後,及時到郊區和內蒙試用,使無性繁殖脱毒的研究得到了各地的重視,併成為國內取得成果較早的單位之一。
1994年12月脱毒蒼山大蒜中試技術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蚜蟲傳毒過程中Y病毒“助成分”蛋白研究獲北京市科委科學進步一等獎 發表論文:
1. 京郊番茄病毒毒原鑑定和防治策略,《北京蔬菜》,1984(3)14~18
2. 北京市郊番茄病毒病原鑑定和病毒TMV株系分佈,《病毒與農業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9
3. 弱毒疫苗N14在保護地番茄上的應用效果,《植物保護》,1984,2.
4. 利用番茄弱毒疫苗N14對減緩主要真菌病情發展的試驗研究,《北京農業科學》1984.10.
5. 利用生物技術獲得草石蠶新品系,《北京農業》,1986.5.
6. 第一次全國農業生物技術學術討論會彙編,1986.11.
7. 大蒜病毒毒原鑑定初報,《北京農業科學》,1986.6。
8. 草石蠶的莖尖與分生組織培養和脱病毒系的應用價值,《華北農學報》,1卷2期。
9. 大蒜病毒毒原鑑定初報,《北京農業科學》,1986.6。
10. 京郊大蒜病毒病的研究及其鱗莖中病毒的脱除,《植物病理學報》,1989,19卷,第3期。
11. 水稻白葉枯病綜合防治研究摘要,本院科技成果推廣專刊.

周桂珍科研成果獲獎

1985.京郊番茄病毒病綜合防治研究,獲市科委科學進步三等獎(執行人)
1984.12.抗病優質番茄雜交種佳粉十號,獲市科委科學進步三等獎(參加人)
1987.草石蠶莖尖培養脱毒技術獲市科委科學進步三等獎(副主持人)
1990.大蒜分生組織培養脱病毒技術研究,獲市科委科學進步二等獎(副主持人)